平原
- 作品数:2 被引量:5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刈割与水位调节集成技术控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被引量:42
- 2008年
- 治理和控制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对维护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研究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受损滩涂湿地生态修复示范样地中开展"刈割与水位调节集成技术"治理互花米草的物理控制实验,以期寻求有效治理互花米草的控制技术。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的水位调节方法虽然可以降低互花米草群落的密度和叶面积指数(LAI),但至水淹处理100d后,处理样区内互花米草的生长和生物量已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单一的水位调节方法不能达到有效快速控制互花米草的效果。通过在互花米草生长关键期(7月的扬花期)刈割+水位调节集成技术处理后,互花米草地上部分无再新生现象,至当年10月份(生长季末期),样区内互花米草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已完全死亡并开始腐烂,达到了有效控制互花米草的效果。因此,应用刈割+水位调节集成技术治理互花米草,必须选择关键季节刈割互花米草地上部分,同时配合一定水位的持续淹水(约3个月),才能有效发挥其迅速有效治理互花米草的效果。扬花期刈割+水位调节集成技术可为沿海地区大范围防治互花米草扩散提供有效途径。
- 袁琳张利权肖德荣张杰王睿照袁连奇古志钦陈曦平原祝振昌
- 关键词:互花米草生物入侵
- 物理措施控制互花米草的长期效果研究被引量:20
- 2010年
- 以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进行翻耕、碎根、刈割和生物替代控制实验。在控制措施实施后第3 a的2007年生长季,继续监测不同控制措施的长期效果。研究结果显示,(1)2007年生长季初期,不同深度翻耕处理之间以及与对照已无显著性差异,翻耕处理不能长期抑制互花米草;(2)经过3个生长季,碎根处理也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3)不同月份刈割的处理效果之间差异显著,经过3个生长季后,8月份扬花期刈割对互花米草生长抑制的效果最好,为最佳控制时间;(4)生物替代试验中,在移栽后第3个生长季,深度翻耕处理样方中已无存活芦苇,其它样方中的芦苇存活率、植株密度、结穗率也比前两个生长季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外来物种,利用单一的物理控制措施不能长期有效地根除互花米草,必须采取综合控制措施进行治理。
- 平原张利权
- 关键词:互花米草生物入侵物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