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河水-地下水交换对河水来源组成的影响——以都思兔河为例
- 2025年
- 盈水河段和渗失河段交替出现是河水-地下水交换的常见形式,以盈水河段所在位置为来源的河水来源组成研究是近年来河流水质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水来源组成的演变特征规律尚不清晰。本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都思兔河为例,基于河水-地下水耦合数值模型,分析了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3种年降水条件下都思兔河的河水-地下水交换特征及其对河流沿程河水来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都思兔河整条河流以接收地下水排泄为主,但河段尺度上的河水-地下水补排关系具有空间非均匀性,渗失河段总长度占比不低于40%;(2)河道断面上河水的来源组成具有集中效应,以下游苦水沟断面为例,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3种降水情景下河流水量的80%分别来自于河流总长度的12.3%、9.2%、18.6%;(3)河流断面处河水来源组成的集中效应与断面流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流量越小,河水来源的位置越集中。本研究首次探究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水的来源组成沿程变化规律,强调了关键河段对维持河流水量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管理、河流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 丁兰芳张志远张志远蒋小伟王旭升
- 区域地下水流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教材演变被引量:1
- 2022年
- Tóth提出的区域地下水流理论为盆地尺度地下水循环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从4个方面总结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发展历程,对比国外多本水文地质学教科书对区域地下水流理论的描述情况,系统梳理我国《水文地质学基础》教科书自1986到2018年的4个版本对区域地下水理论描述的演变情况。分析认为,我国《水文地质学基础》教科书对我国学者开展区域地下水流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了区域地下水流理论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建议。
- 蒋小伟万力王旭升张志远
- 关键词:地下水流系统数学模型
- 基于Budyko模式的白洋淀流域不同时间尺度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 2025年
- 气候变化严重影响流域内水资源的形成和水文要素之间的转化,准确量化河川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非稳态条件下的水文气候弹性解析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白洋淀流域山区的八个子流域为研究区,使用最新提出的基于Budyko模式的非稳态径流弹性系数解析新方法,将年际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分析,在中国流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将其适用范围进行拓展,并进一步与采用多年时间尺度稳态条件下的基于Budyko模式的弹性方法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年际尺度下,年蒸散比和水储量变化比与年干旱指数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在年际和多年时间尺度下河川径流对降水变化更为敏感;而年际尺度下径流弹性系数小于多年稳态下的结果,表明流域水储量对径流气候变化的响应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年际弹性系数与流域面积的相关性较好。本研究验证了最新提出的基于Budyko模式的非稳态径流弹性系数新方法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将其适用性由湿润区拓展到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对今后白洋淀流域和雄安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于涛韩鹏飞王旭升韩鹏飞王旭升蒋小伟
- 关键词:气候变化白洋淀流域
- 基于二维和三维模型的盆地典型剖面流场对比被引量:4
- 2016年
- 前人多在二维剖面上分析盆地地下水循环规律,基于二维剖面模型和三维模型得到的剖面地下水流场是否一致值得探究。推导了三维单元盆地和复杂盆地的水头解析解,选取了水位最高点到最低点的剖面作为典型剖面,比较了二维、三维模型得到的典型剖面流场。当潜水面起伏关于典型剖面对称时,与三维模型相比,单元盆地二维剖面模型得到的流量随深度衰减偏慢,复杂盆地二维剖面模型得到的内部驻点位置偏深。当潜水面起伏不对称时,由于存在垂直于典型剖面的流速分量,典型剖面上不存在内部驻点,滞流区仍然存在。结论加深了对地下水在三维空间循环规律的认识。
- 张志远蒋小伟王俊智万力
- 关键词:解析解驻点
- 三维Tóth型盆地的驻线及其对多级次水流系统的控制被引量:2
- 2022年
- Tóth基于二维剖面流场提出的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已成为研究盆地尺度地下水循环的理论依据。二维剖面上的驻点可以用于精确划分水流系统的空间分布,然而人们对三维盆地中水流系统的形态以及驻点是否存在等认识尚不清楚。针对2种典型的三维盆地,分别是只在单一方向存在波状起伏的类前陆型盆地和2个正交方向同时存在波状起伏的沙丘型盆地,利用余弦函数建立潜水面起伏的数学表达式,推导水头分布的解析解,利用TECPLOT软件实现了水流系统三维空间分布的可视化。研究发现,2种理想三维盆地内都可以发育驻点,其中类前陆型盆地内驻点构成一条水平延伸的驻线,驻线控制了4个水流系统的空间分布;沙丘型盆地内驻点构成一条圆弧状驻线,驻线控制了6个水流系统的空间分布。通过研究驻线在三维盆地中的分布并且提出了利用驻线划分三维盆地水流系统的方法,加深了对三维盆地地下水循环规律的认识。
- 周鹏宇蒋小伟王俊智张志远王旭升万力
- 关键词:地下水流系统驻点解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