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雪
-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 肉身的物质与文化——从格罗托夫斯基到东方身体
- 2019年
- 格罗托夫斯基的表演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被引入中国,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少讨论。然而,在剧场实践中,不少表演者与创作者学习国外表演理论的方法是僵化且无效的。实现舞台上的肉身化是格罗托夫斯基表演理论的核心,也是这位波兰导演最宝贵的教益。如何摆脱机械模仿和盲目训练,从肉身的层面上吸收格罗托夫斯基的表演理论,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在这方面,较成熟的日本表演艺术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从铃木忠志等日本艺术家的表演方法中,可以看到西方理论的精神内核是如何自然地在东方身体上实现的。
- 杨小雪
- 关键词:表演
- 疼痛——看戏的感同身受与冷眼旁观
- 2017年
- 不久前,瑞士艺术家扬·马鲁斯西(Yann Marussich)在上海明当代美术馆进行了一场极简单的演出《蓝色混响》(Blue Remix):艺术家坐在透明玻璃箱里,蓝色的液体逐渐从他的身体中渗出。演出时长一小时,表演者以极强的控制力使身体如雕塑一般静默,观众却可以在美术馆中自由行走。
- 杨小雪
- 关键词:当代美术馆心理活动
- 歌乐山的三昼夜被引量:1
- 2018年
- 新的剧场艺术带来的恐慌不仅在于对传统戏剧范式的否定,更重要的是,它将剧场的边界一再推进,向着其他艺术形式,也向着非艺术。最终,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变得混淆不清,人们对艺术固有的迷恋和执着变得可疑,原来的评判标准不再生效。迈克尔·弗雷德在《艺术与物性》一文中提出,造型艺术中的物性是非艺术的,优秀的现代主义艺术家靠悬置物性来保持艺术完满自足的状态。绘画依赖画布,雕塑依赖材料,在现代主义以及之前的造型艺术中。
- 杨小雪
- 关键词:剧场艺术造型艺术现代主义非艺术传统戏剧艺术形式
- “小珂×子涵”的《舞蹈共和》
- 2017年
- 《舞蹈共和》
只有两位成员的“小珂×子涵”组合是近年来国内最高产的艺术团体之一,也是最繁忙的海外巡演团体。个体艺术家小珂自幼学习民族舞,在大学期间开始摸索着学习现代舞,后来成立了自己的舞蹈工作室。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小珂本来找到了一份非常有前途的白领工作,却在三年后选择辞职,在舞蹈剧场、社会剧场、概念剧场等前沿艺术中不断探索,如今已有十余年。
- 杨小雪
- 关键词:民族舞艺术团体当代舞商业电影后现代社会喜剧性
- 《神奇理论》:无情感剧场
- 2019年
- 从视觉审美的角度来说,法国舞蹈剧场《神奇理论》(Théorie des prodiges,法国卡斯特剧团)无疑是一部精美绝伦的作品。然而在2018年乌镇戏剧节上演期间,不少观众面对着舞台上怪诞的符号和不明所以的姿态昏昏欲睡。舞者们扮作似曾相识又难以言明的形象:如同反重力运动的精灵。
- 杨小雪
- 关键词:情节剧现代戏剧视觉审美恐怖片
- 古典悲剧的当代呈现——从荷尔德林到卡斯特鲁奇
- 2017年
- 1观看罗密欧·卡斯特鲁奇(Romeo Castellucci)的《俄狄浦斯》(?dipus der Tyrann)是一场奇异的体验。在《俄狄浦斯》今年6月受邀来中国演出之前,我曾经看过两部卡斯特鲁奇的作品,其中一部是同样改编自古希腊悲剧的《俄瑞斯忒亚:一场器官的喜剧?》[Orestie(une comédie organique?)]。
- 杨小雪段超
- 关键词:卡斯特俄狄浦斯荷尔德林古典悲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
- 《影子(欧律狄刻说)》:精密仪器的失焦
- 2018年
- 由凯蒂·米切尔(Katie Mitchell)导演的《影子(欧律狄刻说)》[Schatten(Eurydikesagt)]如同一台精密仪器,齿轮与齿轮紧紧咬合,从按下开关的瞬间开始,在75分钟内准确无误地运转,直到结束。影像构成了舞台演出的主体: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与巧妙设计的空间被摄影机捕获,在影像中形成逼真的幻觉,对摄影机的调度代替剪辑实现了影像的蒙太奇,最终在舞台上方的屏幕上显现成为连贯的、完成了叙事任务的影像。
- 杨小雪
- 关键词:影子精密仪器摄影机舞台演出凯蒂耶利内克
- 剧场性与在场性——从迈克尔·弗雷德的三个命题谈起被引量:8
- 2019年
- 美国当代艺术批评家迈克尔·弗雷德在1967年发表的《艺术与物性》中提出:戏剧是位于各门艺术之间的东西,当造型艺术向剧场倾斜时,造型艺术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弗雷德这篇关于极简主义艺术的批评在造型艺术领域已经引起了许多讨论,但其中涉及戏剧的重要观点,还没有在戏剧学领域引起足够的重视。当代戏剧不断地拓展其边界,与其他各门艺术相互融合,构成难以定义、界限模糊的作品,要观察和评判这样的戏剧,弗雷德所阐述的剧场性与在场性两个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 杨小雪
- 关键词:剧场剧场性当代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