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涵雯 作品数:21 被引量:207 H指数:9 供职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糖尿病肾脏病“内热致癥”病机内涵 被引量:4 2023年 线粒体功能障碍是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重要发病机制。持续高血糖状态可能通过抑制AMPK-ULK1通路,抑制线粒体自噬,导致受损线粒体未能被及时清除,线粒体功能受损,从而加快DKD的进展。另外,基于“内热致癥”理论,DKD基本病机为伤阴耗气,痰郁热瘀互相胶结于络脉,形成微型癥瘕,“内热”是肾络癥瘕形成的初始病机,并贯穿于病程始终。随着DKD进程内热证表现形式不同,兼夹证候亦不同:早期内热主要表现为燥热、郁热,常并见阴虚证、气虚证;中期主要表现为结热、湿热,常并见气虚证,逐渐形成肾络微型癥瘕;晚期主要为浊热、湿热,阳虚证比例升高,浊毒内生。中医药对延缓DKD的进展有明确效果,清热消癥法可减轻机体蛋白尿、改善自噬受阻状态。探讨清热消癥法能否通过调控能量代谢的关键传感器——AMPK-ULK1通路,激活线粒体自噬,清除损伤的线粒体,改善线粒体功能,减轻肾小球硬化,延缓DKD发展。 吴巧茹 王耀献 杨涵雯 张超 张佳乐 孙卫卫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病 自噬 内热 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膀胱炎临床实践指南临床问题筛选方法 临床问题的确定是中医药指南制定过程中的关键过程。临床问题的确定意味着指南总体研究方向的确定。临床问题的结构化是循证医学的起点,是系统性文献综述及指南的工作核心。临床问题的结构化数量决定了指南推荐意见的数量,由此也决定了指... 杨涵雯 于国泳 孙卫卫 田哲菁 孙玥 韩帅杰 苗润培 符馨文 田君健 熊敏关键词: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肾病“伏热致癥”病机理论的生物学内涵 被引量:11 2020年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几次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呈现出居高不下的发病率,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既往中医学认为阴虚燥热是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基本病机,而现代医家对其病机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近年来"伏热致癥"核心病机理论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现试将"伏热致癥"病机理论从其中医内涵及物质基础等方面进行阐释。 王晓娜 高亚斌 闫润泽 杨涵雯 王艺 宋鑫 王珍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温阳消癥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温阳消癥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诊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66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联合温阳消癥法(以真武汤加用活血消癥类中药为基础)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UA)]、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变化,统计2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P均>0.05);对照组各指标变化均不明显(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SCr水平更低(P均<0.05),血清ALB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53.1%(17/32),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5.6%(21/32),对照组分别为35.3%(12/34)和41.2%(14/3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阳消癥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升高血清ALB,缓解病情进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闫润泽 孙卫卫 王艺 王晓娜 杨涵雯关键词:真武汤 清热消癥法治疗中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观察清热消癥法对中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40例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清热消癥法治疗。治疗周期为24周。分别在第0、4、12、24周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观察指标包括患者一般情况、24h尿蛋白定量(24hUTP)、肾功能、肝功能、中医证候变化等。结果:治疗组在第4、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24hUTP显著下降(P<0.01,P<0.05)。对照组在治疗第12、24周,24hUTP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第24周时,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糖脂代谢、血常规及肝功能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西医基础治疗结合清热消癥法治疗中期糖尿病肾病较单纯西医治疗在降低尿蛋白及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更具有优势。 王晓娜 王耀献 闫润泽 杨涵雯 孙卫卫 周静威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治疗 8-OHdG、IL-6与糖尿病肾脏病相关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尿液8-OHdG、血清IL-6与糖尿病肾脏病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09月—2019年05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糖尿病肾脏病患者123例,收集受试者人口学信息、一般临床资料,进行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等相关检查。依据DKD诊断、CKD分期、Mongensen分期等标准,将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期、大量蛋白尿期、肾衰竭早期,留取标本,检测尿液8-OHdG、血清IL-6水平。结果:微量白蛋白尿期、大量蛋白尿期、肾衰竭早期患者尿液8-OHdG(P=0.000)、血清IL-6(P=0.000)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尿液8-OHdG与24 h UTP呈高度正相关性(r=0.748,P=0.000),与eGFR呈中度负相关性(r=-0.502,P=0.000);血清IL-6水平与24 h UTP呈低度正相关性(r=0.397,P=0.000),与eGFR(CKD-EPI公式)呈低度负相关性(r=-0.330,P=0.000)。结论:尿液8-OHdG与DKD中高度相关,血清IL-6与DKD低度相关性,尿液8-OHdG、血清IL-6代表的氧化应激、炎症为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尿液8-OHdG有可能成为反应糖尿病肾脏病病情进展及疗效评价的生物学标志物,且有望成为诊疗糖尿病肾脏病潜在的靶标。 王丹阳 和悦 杨涵雯 王耀献 刘忠杰关键词:8-OHDG IL-6 糖尿病肾脏病 肾炎防衰液对延缓慢性肾脏病抗氧化应激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肾炎防衰液对延缓慢性肾脏病抗氧化应激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UO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肾炎防衰液组,另设假手术组;术后7 d、14 d、21 d分批取材,检测肾脏羟脯氨酸含量及T-AOC、总T-SOD和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MCP-1蛋白及TNF-α蛋白的表达,Real time PCR法检测肾脏NADPH氧化酶p22phox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肾炎防衰液组UUO大鼠肾组织中T-AOC、总T-SOD和MDA含量均升高(P<0.05),肾组织MCP-1蛋白、TNF-α蛋白及NADPH氧化酶p22phox mRNA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肾炎防衰液可以升高T-AOC、总T-SOD和MDA水平,降低MCP-1蛋白、TNF-α蛋白及NADPH氧化酶p22phox mRNA的表达,减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从而验证了肾络癥瘕理论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 滕福斌 田哲菁 马雷雷 姚洁琼 杨涵雯 晋瑜霞 王耀献 孙卫卫关键词:肾炎防衰液 慢性肾脏病 肾脏纤维化 氧化应激 复方苦参止痒霜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大鼠Th1/Th2平衡与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止痒霜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复方苦参止痒霜)和阳性对照组(糠酸莫米松乳膏),每组7只。采用2,4-二硝基氯苯建立ACD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皮损病理形态变化,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损部位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TNF-α水平增高、皮损Eotaxin mRNA表达增加,而IL-4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及皮损Eotaxin mRNA表达,同时上调IL-4水平(P<0.01)。结论:复方苦参止痒霜可能通过纠正Th1/Th2失衡,减少Eotaxin的表达,达到抗炎、治疗ACD的目的。 何文凤 张乙 梅沉成 陈怡瑾 李瑷同 杨涵雯 张云璧 屈双擎关键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白细胞介素-4 肿瘤坏死因子-Α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动物模型 TH1/TH2平衡 王耀献“从脾治肾”五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被引量:11 2021年 在王耀献教授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其从脾胃论治慢性肾脏病五法:升阳益胃以消尿蛋白,温阳健脾以制阴水,健脾固表以防复,和胃泻热以止呕,补后天以助先天,并引证王耀献教授临床验案两则,以期为临证提供借鉴。 韩宜臻 王珍 杨涵雯 尹诗卉 刘怡秀 王耀献关键词:慢性肾脏病 名医经验 泄浊消癥法治疗晚期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22年 背景糖尿病肾脏病(DK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世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然而DKD起病隐匿,进入临床蛋白尿期后进展迅速,当肾功能明显受损后,常规治疗难以延缓疾病进展。因此,探究能够延缓晚期DKD疾病进展的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王耀献教授针对DKD晚期浊毒与癥瘕为主的病机特点,提出泄浊消癥法治疗晚期DKD,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疗效。目的以“伏热”理论和“肾络癥瘕”理论为基础,探讨泄浊消癥法治疗晚期DK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基于真实世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2016—2020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就诊并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DK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泄浊消癥法作为暴露因素,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泄浊消癥法治疗。观察周期为24周,分别于0、4、12、24周时检测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UTP)、总胆固醇(TC),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记录中医症状积分;于0、12、24周时检测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记录试验期间记录不良事件,评价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59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23例。时间对两组受试者eGFR、Scr、BUN水平主效应显著(P<0.05)。组间与时间对两组受试者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内比较发现,相较于0周,对照组在24周时Scr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升高,在12周和24周时BUN水平升高(P<0.05);相较于0周,试验组在4周时eGFR水平升高(P<0.05)。组间比较发现,24周时试验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Scr、BUN水平和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 杨涵雯 王耀献 吴巧茹 张佳乐 闫润泽 王晓娜 王珍 孙卫卫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疗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