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春
-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器官移植患者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药敏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器官移植患者院内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器官移植患者院内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149例器官移植患者的临床样本。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或Microflex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药敏试验,使用ATB Fungus 3药敏试剂盒进行真菌药敏试验。结果器官移植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来源于冲洗液样本(42.3%,101/239)。149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35株(56.5%)、革兰阳性菌77株(32.2%)、真菌27株(11.3%)。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最高(13.8%,33/239),且其对哌拉西林等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偏高(耐药率均>50.0%),呈多重耐药趋势;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高(耐药率均<5.0%);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均高达81.0%。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常见抗菌药的耐药率为40.0%~77.2%,但未发现其对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耐药。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均高于80.0%,其对伏立康唑的敏感性最高(96.3%)。结论器官移植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呈现多重耐药趋势。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敏感。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好。
- 刘云钱颖黄晓春万玉香马炜李亚周朱荣荣秦琴
- 关键词:器官移植抗菌药微生物抗药性
- 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5-201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减少耐药菌株及防控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2019年住院患者临床样本分离的PA数据,统计分析PA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科室分布、样本来源及耐药率。结果2015-2019年我院1571名住院患者共分离出PA 1822株,其中CRPA 550株(30.2%)。PA及CRPA分离最多的临床科室均为烧伤科[分别占16.1%(293/1822)和17.8%(98/550)],其次是急诊科[13.9%(254/1822)和14.7%(81/550)];PA和CRPA的样本类型主要为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50.3%(916/1822)和61.8%(340/550)],其次是创面分泌物[16.5%(300/1822)和10.5%(58/550)]。PA和CR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23.4%(427/1822)和93.1%(512/550)],美罗培南次之[21.2%(387/1822)和83.8%(461/550)]。结论我院PA和CRPA的分离率较高,应及时了解和分析PA和CRP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率变化,加强耐药性监测,优化临床用药,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 井杰马炜刘云谢俊豪刘海东黄晓春秦琴刘善荣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细菌耐药性
- 实验诊断学实验带教体会被引量:3
- 2013年
- 实验课是临床实验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形式和环节,实验课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课前做好充分教学准备,课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后及时了解教学反馈,不断改进,从而提高实验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 秦阳华陈岩黄晓春沈茜
-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了解我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送检的615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分离、鉴定病原菌,并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707株非重复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93株(83.9%),革兰阳性菌114株(16.1%);构成比占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71株,24.2%)、肺炎克雷伯菌(147株,20.8%)和鲍曼不动杆菌(97株,13.7%)。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3.3%(57/171)和30.6%(52/17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2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为16.3%(24/147);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均为85.6%(83/97)。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达89.4%(76/85),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32.9%(28/85)。结论我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中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不容忽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检查对于疾病诊断和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李亚周黄晓春万玉香刘云
-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体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耐药性
- 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烧伤患者院内病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534例烧伤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培养病原菌。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或Microflex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 21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77株(71.9%),位列前4位的菌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03株,16.7%)、铜绿假单胞菌(183株,15.0%)、鲍曼不动杆菌(176株,14.4%)和大肠埃希菌(101株,8.3%);革兰阳性菌342株(28.1%),位列前3位的菌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6株,11.2%)、屎肠球菌(72株,5.9%)和粪肠球菌(60株,4.9%)。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创面分泌物(577株,47.3%)、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341株,28.0%)和尿液(147株,12.1%),93.5%(319/341)的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534例患者中有311例(58.2%)患者分离出2株及以上细菌。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偏高,呈现多重耐药趋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不容忽视,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高为35.5%;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最高达93.2%,对其他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80.0%。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9.1%(94/136),肠球菌属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8.9%~66.3%,但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菌。结论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较为复杂,超过一半的患者呈多重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趋势。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敏感。
- 刘云黄晓春马炜李亚周朱俊张艳君万玉香秦琴
- 关键词:烧伤抗菌药细菌抗药性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床分离的CRKP菌株,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上述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物敏感性结果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标准判定。采用WHONET软件和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临床分离CRKP菌株403株,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69株,占41.9%)。CRKP首次分离标本来源不同,后续CRKP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KP来源科室位列前3位的分别为烧伤重症监护病房(30.0%,121/403)、消化科(8.4%,34/403)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7.2%,29/403)。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CRKP除对替加环素和磷霉素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60.0%。结论 CRKP对多数常用抗生素呈现高度耐药。应加强对CRKP的耐药性监测,尤其是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科室,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CRKP的传播。
- 万玉香刘云李亚周马炜黄晓春秦琴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细菌抗药性烧伤重症监护病房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进行真菌血培养和G试验的血液标本。分析264例真菌血培养阳性标本的来源科室分布和菌种分布情况。1 678例同时进行真菌血培养和G试验,以真菌血培养阳性为标准,G试验结果>100.5 pg/mL为阳性,计算G试验诊断真菌血流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G试验对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2015-2017年共检出血培养阳性真菌264株,主要分布在肝胆外科(81株)、心血管外科(57株)、急救科(24株)、胸外科(22株)、血液科(16株)等科室;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最多(142株,占53.8%),其次为角膜假丝酵母菌(36株,13.6%)、白假丝酵母菌(20株,7.6%)和热带假丝酵母菌(18株,6.8%)。1 678例同时进行真菌血培养和G试验的患者中,137例真菌血培养结果为阳性。以真菌血培养阳性为标准,G试验诊断真菌血流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3%、87.9%、31.1%、96.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试验对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较好(曲线下面积为0.771,95%置信区间为0.723~0.819)。137例真菌血流感染病例中,102例在血培养之前2~5 d进行了G试验,其中71例(69.6%)G试验结果为阳性。结论血浆G试验诊断真菌血流感染的特异度较高,对真菌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阴性预测价值。
- 黄晓春万玉香李亚周林佳刘云秦琴
- 关键词:真菌感染血流感染假丝酵母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