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新
- 作品数:62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成都市科技局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高频超声成像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术前诊断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其超声图像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于我科确诊的38例BCC患者临床数据,分析皮损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及结节型、浅表型和硬斑病样型不同病理亚型皮损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结果38例BCC皮损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显示病灶位于表皮和真皮,呈椭圆形、条带状较规则28例(73.7%)或不规则10例(26.3%)的低回声结构,边界清晰31例(81.6%),在全部皮损中均可见到无回声区域38例(100%),点状强回声16例(42.1%)更多见于结节型,内部点状强回声和无回声区是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超声表现。结论高频超声技术是一种便捷有效的BCC术前诊断和评估工具,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研究。
- 翟俊莎付丽新王文菊徐磊李聪慧孟慧敏郑璐聂晶沈雪李艳刘艳张力文章培
-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皮肤肿瘤超声高频术前评估
- IL-35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20年
- 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抑炎性细胞因子,与IL-12、IL-23、IL-27共同属于IL-12家族。目前研究发现它广泛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皮肤科领域对IL-35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尚未发现本因子在皮肤病中的研究现状的报道。该文就IL-35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孙巧梅陈涛付丽新杨浩王进曹凯
- 关键词:皮肤病
- 芍药苷在银屑病中的作用研究
- 目的:观察芍药昔对银屑病的作用及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取10例银屑病病人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接种于细胞板中。每孔加入芍药苷溶液100 mg/ml,同时设立不加入芍药昔溶液的空白对照组,12h后提取各组细胞RNA,采用实时...
- 付丽新陈涛
- 抗组胺治疗对组胺诱导的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的作用研究
- 目的:慢性荨麻疹(chronicurticaria,CU)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它的发病与血管壁通透性改变密切相关.本研究目的比较不同抗组胺治疗方案对组胺诱导的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s)通透性改变的作用;有望明确...
- 付丽新陈涛
-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抗组胺通透性改变
- 手掌"脓疱疮",刺猬惹的祸Trichophyton erinacei感染所致难辨认癣1例
- 尹斌冉昕付丽新蒋丹王文菊徐磊
- HMME-PDT诱导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治疗(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 photodynamic therapy,HMME-PDT)对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具体作用及可能涉及的机制,为HMME-PDT治疗葡萄酒色斑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DMECs 10~15代用于本次实验。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比例及细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水平及丙二醛水平;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差异。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3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HMME-PDT能明显降低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凋亡(P<0.05)。HMME-PDT能诱导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大量ROS(P<0.05)。HMME-PDT可以诱导P38、ERK磷酸化。结论:HMME-PDT能诱导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MAPKs通路有关。
- 杨北辰陈涛周培媚付丽新郭在培
- 关键词:光动力治疗
- 真菌荧光与联合皮肤镜精准诊治婴儿脓癣2例
- 尹斌马梦莎付丽新孙巧梅王文菊刘雪莹
- CYR61与银屑病的关联及机制
-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CYR61与银屑病的关联及其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银屑病患者、特应性皮炎患者和健康人血清、全血和皮损标本,同时收集部分银屑病人治疗后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CYR61表...
- 付丽新孙巧梅陈涛
- 关键词:银屑病PBMCSIFNCYR61银屑病患者特应性皮炎
- 不同抗组胺药对组胺诱导的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充分的证据表明: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体液及蛋白的渗出对红斑、风团及血管性水肿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肥大细胞作为CU皮损的主要浸润细胞,可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诱导风团的产生。在治疗方面,目前国内外对CU的治疗方案均显出极大的差别。
- 付丽新周培媚陈涛
- 关键词:组胺
- 米诺环素治疗非节段性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 王进陈涛付丽新杨浩孙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