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篇遥感
  • 2篇航天
  • 1篇大战
  • 1篇信息流
  • 1篇遥感系统
  • 1篇战役
  • 1篇三大战役
  • 1篇体系化
  • 1篇航天遥感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2篇刘苗
  • 2篇孙源
  • 2篇李娟
  • 2篇顾行发
  • 2篇臧文乾
  • 2篇黄祥志
  • 2篇孟庆岩
  • 2篇余涛
  • 2篇徐辉
  • 2篇王春梅
  • 2篇郑逢杰
  • 2篇田国良
  • 2篇高海亮
  • 2篇刘东晖
  • 1篇方莉
  • 1篇魏成阶
  • 1篇魏香琴
  • 1篇谢勇
  • 1篇胡新礼
  • 1篇刘其悦

传媒

  • 2篇遥感学报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40年的跨越—中国航天遥感蓬勃发展中的“三大战役”被引量:19
2016年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国多家单位大联合、大团结、大协作,开展了腾冲航空遥感试验、天津-渤海湾环境遥感试验和二滩水能开发遥感试验三项遥感科学试验,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了中国对遥感技术应用的认识,培养出一大批遥感科学技术人才和专家,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这3项试验成功地将遥感综合应用系统性地引入中国,标志着中国多领域遥感应用的起步,被称为中国遥感的"三大战役"。经过40年快速发展、积累酝酿、大胆创新、快速迭代,中国航天遥感应用迈过了几个重要阶段,正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发展。为顺应科技、经济、社会以及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需求,中国适时实施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和2030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进一步推进中国航天遥感应用从追赶国外先进技术到强化自主创新的转变,进入规模化、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阶段,可谓之为新"三大战役"。结合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通过新三大战役的实施,必将深化"走出去"战略,拓展全球服务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向新的历史发展高度迈进。
顾行发余涛田国良周上益魏成阶李娟余琦刘东晖卫征孟庆岩徐辉郭红周翔王春梅臧文乾黄祥志高海亮郑逢杰刘苗王栋赵亚萌魏香琴孙源李斌廖戬任芯雨
面向应用的航天遥感科学论证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为适应中国民用航天遥感从科学试验向业务服务模式转变,更好地探索、了解与解决应用需求与航天遥感系统对接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促进航天遥感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适时于2004年成立了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10余年来,论证中心以航天遥感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面向应用的航天遥感科学论证概念、理论方法、技术工程与应用研究。本文是论证中心团队长期从事航天遥感科学论证研究与实践的系统总结,介绍了遥感论证初步认知、遥感论证关注问题、遥感论证理论体系与模型方法集、遥感论证能力建设及遥感论证实践等方面内容,给出了遥感论证定义并详细分析了研究范围和内容,提出了由知识维、进程维和逻辑维所组成的遥感论证作用域3维空间结构,指出社会发展加快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带动整个航天遥感数据信息链向更大规模、更短响应时间周期、更综合数据集成、更高数据质量、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航天遥感系统将进入新的"智慧遥感"发展阶段。得益于十余年来中国民用航天快速发展,我们经历了风云三号新型载荷校飞、多角度多光谱偏振遥感器论证、环境星应用工程论证等实践,取得了多方面理论方法的突破,并应用到2030民用航天发展规划、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自然灾害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2030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规划等论证当中。经过不断实践,快速迭代,形成了遥感论证理论体系及相应的十大模型方法,包括遥感信息流模型、遥感信息特征模型、遥感信息应用模型、遥感信息量分析模型、遥感数据工程模型、航天遥感系统结构模型、航天遥感系统状态描述模型、航天遥感系统质量模型、航天遥感系统发展动力模型及能力体系模型。这些模型方法全面反映了航天�
顾行发余涛高军田国良王春梅郑逢杰李娟董文米晓飞胡新礼谢勇孟庆岩刘其悦杨健卫征张周威方莉林英豪高海亮赵利民郑利娟刘苗李玲玲孙源程洋张雅洲黄祥志臧文乾徐辉吴�
关键词:信息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