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祯婷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中部六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差异分析
- 2008年
- 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和资源环境6个方面选取指标,采用隶属函数计算各指标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分别对中部六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分.研究表明中部六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存在省际差异,呈现不同特征.并就中部各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的差异进行分析思考和探讨.
- 罗世俊王秉建吕祯婷谢晶晶
- 关键词:全面小康中部六省
- 基于分形理论的安徽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文章通过测算安徽省近20年来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维值,对该省城市体系规模现状及演化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现今安徽省城市规模分布较集中,人口分布呈现低水平均衡状态;1988年以来,就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演化特点来看可分为两个阶段:1988年—1999年,城市规模分布趋于集中;而进入2000年以来,城市规模分布趋于分散。并分析了这种现状及演化的原因,提出若干优化城市体系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议。
- 吕祯婷焦华富
- 关键词:城市体系
- 芜湖市城市居住区位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运用评价模型对芜湖市各个片区的居住区位进行了评价,利用问卷调查方式所获取的资料对芜湖市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和择居意向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居住区位优势度对商品房价格的空间分异、居民居住满意度、居民择居偏好区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芜湖市中心的城中片区在居住区位方面的优势最高;其次是镜湖北片区;再次是城南片区、城东片区、开发区片区;三山片区最次。可见对一个拥有中等规模,新区刚刚开发的城市而言,发展历程越久的片区,其区位优势越强,且商品房价格越高,居民的居住满意度越高,更成为居民理想的择居区位。
- 焦华富吕祯婷
- 关键词:居住区位
- 皖南黄山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建议被引量:11
- 2008年
-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提和依据。在对黄山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借鉴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评价模型,对该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整体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山区乡村旅游资源的综合得分为7.94分。
- 吕祯婷罗世俊谢晶晶
- 芜湖市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形成及其空间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近年来,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城市的游憩功能愈来愈重要。城市游憩商业区(RBD)作为一种新的功能区,成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旅游者进行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建立了城市RBD的识别模型,据此界定芜湖市RBD的范围,分析了该RBD形成过程及空间结构,并探讨了其形成要素。
- 吕祯婷焦华富
- 关键词:游憩商业区空间结构
- 安徽省城市竞争力的时空演变被引量:4
- 2008年
- 在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地域单元,对其市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17个地级市在近6年内竞争力增长的趋势和幅度有所不同,城市竞争力水平不高,区域分异现象明显,且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各子系统竞争力之间相互关系变化特征不一致。
- 谢晶晶罗世俊吕祯婷
-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
- 六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原因,同时也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长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计算安徽省六安市剩余劳动力存量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六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探讨由剩余劳动力过多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 罗世俊吕祯婷王秉建
-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