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艳芳

作品数:8 被引量:12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土地利用
  • 3篇农用
  • 3篇农用地
  • 2篇地形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农户
  • 2篇农户调查
  • 2篇户调
  • 2篇大都市
  • 2篇大都市边缘区
  • 1篇地形因子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食物
  • 1篇食物安全
  • 1篇食物消费
  • 1篇食物消费需求
  • 1篇饲料
  • 1篇饲料用
  • 1篇饲料用粮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作者

  • 8篇许月卿
  • 8篇吴艳芳
  • 5篇田媛
  • 4篇郭洪峰
  • 1篇邵晓梅
  • 1篇张衍毓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农户调查的大城市郊区农用地投入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以往研究多从社会经济要素角度研究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而从社会经济因素和农用地自然本底条件综合分析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见。大城市郊区市场区位优势明...
许月卿崔丽吴艳芳田媛
关键词:农户调查影响因素
文献传递
从食物消费需求角度谈中国土地利用战略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目的:从食物消费需求角度,研究中国土地利用战略,为保障中国食物安全和加强土地资源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对粮食的消费需求呈减少趋势,而对动物性食物消费尤其是家禽和水产品消费将会显著增加。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及水平地域差异明显。中国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持续增长,占粮食总消费量的比重不断提高。粮食非主产区应转变"主销区"的观念,承担相应的粮食生产任务。中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已由南方向北方、东部向中部推移,应该加强对北方及中部新增长中心的潜力挖掘。研究结论:树立"大食物"观念,着眼于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调整农用地结构,加强耕地质量保护;转变传统粮食供给观念,提高非主产区食物供给能力;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
许月卿吴艳芳张衍毓邵晓梅
关键词:土地利用食物消费需求饲料用粮工业用粮食物安全
基于农户调查的大城市郊区农用地投入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以往研究多从社会经济要素角度研究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而从社会经济因素和农用地自然本底条件综合分析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见。大城市郊区市场区位优势明...
许月卿崔丽吴艳芳田媛
关键词:农户调查影响因素
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被引量:8
2011年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1993年、2008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从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类型转换三个角度对平谷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5年来,平谷区耕地面积锐减,园地面积大幅增加,城乡建设用地逐年增加;②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和方向在不同地貌分区存在明显差异,山区、半山区受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政策影响,耕地流失最严重,主要转为园地和林地,而在平原区,主要是建设占用导致耕地减少;从山区、半山区到平原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依次增大;③在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上,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园地、林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林地转为园地,以及草地转为林地;园地的增加主要来自农业结构调整,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区,来源于耕地。因此,协调经济发展与农地保护间的矛盾,是平谷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继续加强生态保护,以保障平谷发展服务首都北京的功能,实现自身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吴艳芳许月卿田媛郭洪峰
关键词:土地利用大都市边缘区
基于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张家口市农用地格局模拟被引量:27
2012年
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模拟与预测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张家口市第二次全国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利用地形、降水、道路、人口密度以及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等数据,以草地为参照组,构建了张家口市农用地分布格局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并采用ROC曲线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坡度、降雨量、高程、人口密度以及至村庄距离是影响张家口市农用地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分布概率的ROC曲线检验结果分别为0.7732、0.8800、0.7432、0.6750。模型模拟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空间分布格局与2009年相应地类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模拟很好地揭示了张家口市农用地格局形成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为张家口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分析及其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系统完整信息,实现多种地类的模拟和预测,为土地利用系统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力工具。
田媛许月卿郭洪峰吴艳芳
环京津冀北贫困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环京津冀北贫困带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和演进态势,以期为冀北贫困带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985—2000年,冀北贫困带林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耕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大面积减少。增加的林地主要来源于草地和耕地,新增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主要来源于耕地,未利用地主要转化为草地和耕地。土地利用多样性程度和破碎度降低,聚集度增加。耕地破碎程度增加,但形状趋于规整。其它土地类型均向规则、连片方向发展。
田媛许月卿吴艳芳
关键词:GIS
基于地形因子的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被引量:13
2013年
为探讨平谷区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借助DEM提取地形信息,对平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在各地形因子分级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谷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园地和林地为主,1993—2008年的15年间,平谷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和交通用地面积明显增加;2)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差异明显。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0~300m高程带和小于15°的坡度带,林地与草地的互转主要发生在高程300~800m、坡度大于8°的阳坡与半阳坡;园地与草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高程0~300m、坡度在2~25°的半阳坡;园地与林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高程0~800m、坡度2~25°的阳坡与半阳坡,高程大于800m、坡度大于25°的区域主要是林地向其他地类的转化;3)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剧烈且与高程、坡度和坡向具有高度相关性,低高程和低坡度区域内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和园地增加以及耕地流失。随着高程、坡度增大,土地利用变化逐渐减弱。
郭洪峰许月卿吴艳芳
关键词:土地利用DEM坡度坡向
基于地形梯度的土地利用格局与时空变化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被引量:71
2013年
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借助DEM提取高程、坡度信息,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系统分析平谷区1993—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探讨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及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资源优化布局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①1993—2008年,平谷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大幅度增加;②坡度、高程及地形位对平谷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时空变化有着重要影响。③耕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分布的优势区间集中于低地形位区间,草地分布的优势区间集中于中地形位区间,林地、未利用地分布的优势区间集中于中高地形位区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随着地形位的增加而不断下降。
郭洪峰许月卿吴艳芳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