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寅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教育
  • 4篇民国
  • 3篇省级教育
  • 3篇提学
  • 3篇清末
  • 3篇民国时期
  • 3篇教育行政
  • 2篇行政部门
  • 2篇政府
  • 2篇审思
  • 2篇省级教育行政...
  • 2篇省域
  • 2篇省域教育
  • 2篇教育经费
  • 2篇教育行政部门
  • 2篇管理实践
  • 1篇定制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建设
  • 1篇学术史

机构

  • 1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浙江树人大学

作者

  • 12篇张寅
  • 1篇张良
  • 1篇邱昆树

传媒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教育研究与实...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历史档案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北京教育学院...
  • 1篇高教探索
  • 1篇教育导刊(上...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成都师范学院...

年份

  • 6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育现代性批判: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视角被引量:22
2020年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延续了批判理论一直以来对人之解放的关怀,它通过引入"速度"的视角对现代性社会进行病理学诊断而发展成为批判理论的新典范。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之于"加速"时代的教育或教育现代性具有解释力。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视角,教育现代性可以理解为工程-技术取向的现代性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体现,教育现代性的加速逻辑与教育的科学主义、绩效主义有本质性关联。加速逻辑主导下的教育现代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只不过历史发展充满二律背反,教育的加速逻辑也在引发严重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新异化的诞生"。"加速"时代的教育需要克服速度虚无主义,回到人、回到文化、回到生活,在教育的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之间寻找平衡,更好地促进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邱昆树张寅
关键词:教育现代性
论课程知识观的传统及其改造——一项课程学术史的考察被引量:8
2016年
从拉莫斯、夸美纽斯到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其坚守的知识观与启蒙理性的表征主义知识观一脉相承,是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课程学术研究的知识观传统。对于这一课程知识观的困顿与产生的教育症结,杜威与第二代认知理论分别开启了批判与重建的现代与当代进路。审视我国课程实践与课程理论深陷的表征主义知识观困境,有必要基于生成主义知识观重建课程知识观,进而使课程焕发新生机。
张良张寅
关键词:课程知识观
清末直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省域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2020年
提学使司是废除科举后设立的管理省域教育的行政部门。1906年,直隶提学使司成立后,为推进新式教育付出了种种努力:组织全省会议,广泛吸纳民意;强化督学督政,注重指导商讨;依靠官绅民众,推广教育普及;多措并举,整顿中学与经费;奖惩分明,激发办学积极性。从而探索出一条管理省域教育的成功路子,取得了突出成就。究其原因:直隶总督大力支持提学使司工作;提学使司领导协调能力强,能妥善处理官绅关系;提学使司重视立法与监督,注重兴学考成。当前,推进省域教育管理改革,需要以史为鉴,搭建民主议事平台与决策机制,加强各方合作;加强省级统筹,建立省级部门联动机制;重视省级教育管理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省级教育部门的主导作用;强化省级教育监督,重视办学考核与问责。
张寅
关键词:清末省域教育管理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建设优化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当前,在我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建设过程中,由于心理课教学方式较为机械、心理课程内容缺乏整合、心理评价指标不够全面、校园文化流于形式等诸多原因,学生中普遍存在开放性思维发展不足、人际交往结构不稳定、自我管理不当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未来,中小学应采取以“体验式教学”为核心的心理教学方式,设计“主题模块式”心理课程,配合“档案袋式评价”,打造“学生参与式”校园文化,以期提升学生的“积极体验”,实现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图景。
张寅张颖丽
裴斯泰洛齐体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考察
2020年
裴斯泰洛齐体育思想的产生根植于当时多方面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背景方面,裴斯泰洛齐积极与瑞士新政府互动,有志于通过体育消除瑞士城乡差异;教育背景方面,他针对瑞士农村体育在师资、硬件、教学法上的不足,不断寻求创新;文化背景方面,他立足于新教教义对路德宗进行批判,积极吸收英国和欧洲大陆的科学和哲学思想。裴斯泰洛齐体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可追溯至古希腊到近代的体操思想,以及自然主义、理性主义哲学思想。
李斌张寅
关键词:裴斯泰洛齐体育思想自然主义理性主义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政府省级教育经费规范化管理的经验探析
2019年
省级教育经费是一省教育发展的物质前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政府各省教育厅积极履行职责,在省级教育经费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探索多元经费筹措机制;重视经费管理机构组织建设;注重经费征收、保管、支付、会计和稽核监督等环节的制度建设;重视按一定标准分配经费。由此,民国政府省级教育经费管理呈现出筹措渠道多元化、经费管理组织化、经费管理法制化、经费分配标准化等特征。这一时期,各省教育厅为保障省级教育经费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对完善当前各省教育经费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张寅
关键词:民国时期
清末提学使司的定制、实践和审思被引量:1
2020年
提学使司是清末废科举后新设的管理一省教育事业的行政部门。1906年提学使司制度颁布以来,各省设立的提学使司在管理实践中呈现出复杂的样态。反思历史,其经验教训在于,"管办评一体"模式是提学使司施政的促进与阻碍因素;官绅合作是提学使司施政的必要条件;加强制度建设与监督考核是提学使司施政的重要基础。从历史影响来看,提学使司不仅对清末省级教育管理产生过影响,也对民国省级教育管理,乃至对新中国省级教育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总体来看,历史上的提学使司并未走远,它在更深刻的层面形塑着当下我国省级教育管理的组织样态与实践模式,对当前省级教育管理实践仍有诸多启迪。
张寅
关键词:清末管理实践省域教育
民国时期四川省级教育管理的实践及审思——以省域中学管理为个案
2020年
省级教育行政管理是我国教育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民国时期,地处西南的多民族省份四川省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上承教育部命令,领导省域中学管理工作,大致历经了广设中学、合并弱校、整顿中学、限量重质四个管理阶段,期间做出种种努力。然而,受施政环境不稳、领导者任期短暂、管理权责不明、施政思路无序等因素牵制,川省形成城市中学数量激增、民族地区中学滞后的不平衡发展格局,严重阻碍了质量的提升。这一历史个案启迪今人,当前在推进省域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应充分保障省级政府部门施政环境的稳定性;权责配置应清晰明确;省级教育主政人员任期要有稳定性;行政方针及行政计划应具有连贯性;重视并强化省域教育统筹。
张寅
关键词:民国时期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学管理
民国时期西南民族地区教育困境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被引量:2
2018年
民国成立后,西南民族地区在政府的推动下,清末的小学堂改造成小学校,学校与学生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之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小学教育,催生了西南民族地区师范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教育的出现,形成了一定的教育体系。抗战时期,随着很多名牌学校、优秀师资的迁入,西南民族地区教育迎来了一个兴盛的发展时期。抗战胜利后,随着内战的全面爆发,局势迅速恶化,西南地区的学校和学生数量急剧减少,教育面临着极大的危机。纵观民国时期西南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分析这些困境,可以给当代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带来一定启示。
张寅
关键词:民国西南民族地区教育困境政府
清末提学使司制度建构及实施困境探析被引量:3
2019年
清末废科举后,学政存续问题引发危机。对此,清廷采取调整学政职能这一低成本办法加以应对,但这引发无法调适的“双轨制”冲突。面对危机,利益相关者出谋划策,试图在古今制度、域外经验中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学部成立后,主导舆论走向,力主裁撤学政。在新制建构问题上,学部态度由激进强硬转向成熟谨慎,逐渐意识到改制必须直面古今制度,还须协调各方利益。光绪三十二年(1906),学部废止“双轨制”,制定并颁布提学使司制度。然而在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各方在地方教育管理体制、提学使人选与资历、地方教育权限、机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冲突,致使提学使司制度走样。
张寅
关键词:学政双轨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