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开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玄武岩
  • 1篇鲕粒
  • 1篇微观形貌
  • 1篇孔隙
  • 1篇CT扫描
  • 1篇储集
  • 1篇储集空间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篇谢淑云
  • 2篇李开
  • 1篇张海
  • 1篇鲍征宇
  • 1篇张天付
  • 1篇杨瑞琰
  • 1篇何治亮
  • 1篇徐德义
  • 1篇吕文娟
  • 1篇方海平
  • 1篇张殿伟

传媒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五大连池玄武岩三维孔隙组构的多重分形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通过CT扫描,获得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群中第4层玄武岩样本的1 423张高精度图像,利用数字图像分析方法识别出了玄武岩三维孔隙组构,基于二维切片序列重构了三维孔隙柱体,计算了孔隙的基本统计参数。结合分形与多重分形技术,利用多重分形分析矩方法对三维孔隙结构作了定量研究分析。分析可知,所取玄武岩样品几何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多重分形维数谱函数f(α)呈连续分布,f(α)均为不对称的上凸曲线,表明岩石孔隙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三维孔隙结构的多重分形分析及三维重构技术可望进一步为岩心孔隙结构的定量化研究提供微观尺度上的证据。
方海平谢淑云张天付徐德义杨瑞琰李开吕文娟
关键词:玄武岩CT扫描
鲕粒碳酸盐岩溶蚀的微观形貌特征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以鲕粒碳酸盐岩薄片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样品在稀硫酸溶液作用下溶蚀前后的微观形貌,并总结溶蚀规律,结合能谱仪(EDS)进行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结果显示,鲕粒碳酸盐岩存在对结构和成分的多重选择性溶蚀。从微观形貌来看,相对于鲕粒灰岩,鲕粒白云岩更易产生连通性较好的溶蚀孔洞,形成有效的储集空间;从反应后(12 h)的溶蚀量来看,鲕粒白云岩的失重百分比为1.04%,亦大于鲕粒灰岩的0.70%。能谱分析发现,成分不均一性亦是控制溶蚀反应进程的关键因素,元素含量差异较大的部位更易发生溶蚀作用。鲕粒白云岩溶蚀区域的Mg/Ca值为0.6~0.8,远远小于未溶蚀区域,表明Mg元素含量高的区域更易溶蚀,进而导致Mg/Ca值降低;鲕粒灰岩Si和Al含量高的区域,不易发生溶蚀,这说明石英和长石等难溶矿物的存在会阻碍溶蚀作用的进行,也阻碍了孔隙空间的形成。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鲕粒白云岩在含稀硫酸或H2S地层水中更易发生溶蚀作用,形成有效的孔缝洞,从而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储集。
李开谢淑云谢淑云鲍征宇鲍征宇何治亮张殿伟张殿伟
关键词:微观形貌储集空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