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廷义
- 作品数:27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昆明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住院患儿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及生物膜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的分布、耐药及生物膜特征,为住院患儿CRAB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分离的48株CRAB分为流行株及散发株,比较这两类菌株耐药及生物膜表型及基因携带情况。结果22株流行株及26株散发株均表现为产D类碳青霉烯酶或产结合下调膜孔蛋白的广谱β-内酰胺酶,且均携带VIM、OXA-23、OXA-51基因。散发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于流行株(P<0.05)。流行株及散发株中均检出生物膜相关Bap、bfs、OmpA、CsuE、intI1基因,其中intI1基因在流行株中的检出率高于散发株(P<0.05)。结论CRAB菌株在医院存在定植,散发株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具备在医院环境中形成新的克隆传播的可能。因此,有必要持续监测CRAB的流行趋势,预警流行株的分布,以降低住院患儿感染CRAB的风险。
- 李云云刘厚昌王海平杜廷义蒋立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生物膜
- 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近3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变化规律,对比分析新生儿组(0~28d)、婴儿组(>28d至1岁)、幼儿组(>1~3岁)和儿童组(>3~14岁)4个年龄组病原菌构成差异和菌株耐药性,以期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使用WHONET5.6和SPSS18.0软件对2012-2014年分离出的1 005株病原菌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3、2014年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分别为48.7%、60.4%、66.2%,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0.9%、36.2%、29.7%,真菌分离率分别为0.5%、3.4%、4.1%。4个年龄组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分别为63.0%、61.9%、59.5%、34.9%,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分别为35.5%、35.4%、38.6%、61.8%,真菌分离率分别为1.5%、2.7%、2.0%、3.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6.5%、97.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1.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3%,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克雷伯菌属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4.5%、97.9%,相对应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2.8%和50.8%。结论从时间分布来看,昆明地区儿童血液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近3年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而革兰阴性杆菌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年龄分布来看,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主要病原菌对一线抗菌药物耐药日趋严重,定期监测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变化,对儿科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苏敏黄海林杜廷义蒋洪超庄宇
- 关键词:儿童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 脑脊液HBP和外周血PCT、hs-CRP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肝素结合蛋白(HBP)和外周血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P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昆明市儿童医院住院的中枢感染患儿60例,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分为化脓性脑膜炎(PM)组(n=30)(其中CSF培养阳性6例,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例,肺炎链球菌2例,产单核李斯特菌1例),病毒性脑炎(VM)组(n=30),选择30例同期经检查证实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儿作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三组患儿CSF中HBP和外周血PCT、hs-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一和联合鉴别PM和VM的诊断效能,并计算ROC下面积(AUC)。结果PM组CSF中HBP、外周血PCT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VM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组CSF培养阳性各菌株三个检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F中HBP及外周血PCT、hs-CRP、HBP+PCT+hs-CRP的AUC分别为0.950、0.877、0.864、0.959。当HBP、PCT、hs-CRP cutoff值分别为5.93 ng/mL、0.62 ng/mL、6.70 mg/L时,敏感度分别为91.30%、73.90%、78.30%;特异度分别为98.30%、91.40%、75.9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00%、77.10%、58.1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1%、91.02%、88.05%。结论CSF中HBP是一种在PM与VM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的指标,联合外周血PCT及hs-CRP能提高对PM的诊断价值。
- 世淑兰李小娟麻明彪周百灵杜廷义
- 关键词:脑脊液化脓性脑膜炎
- 脑脊液TNF-α、IL-6、NSE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CNS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54例CNSI住院患儿,将其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组(病脑组30例)和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脑组24例)。另选取同期入院的经脑脊液等相关检查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患儿脑脊液中TNF-α、IL-6及NSE 3种生物标记物的水平。结果 3组患儿脑脊液中TNF-α、IL-6及NSE水平均为:化脑组>病脑组>对照组。化脑组患儿脑脊液中的TNF-α、IL-6及NSE水平高于病脑组及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据有较多的重叠,而病脑组与对照组TNF-α、IL-6及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TNF-α、IL-6及NSE水平检测对CNSI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需进一步采用精确的检测方法进行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
- 世淑兰杨艳飞李荣杰杨俊逸冯星星李小娟周百灵奎莉越杜廷义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神经元烯醇化酶脑脊液
- Hippo信号通路与炎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20年
- Hippo信号通路是由一系列发生级联反应激酶构成的,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一条关键信号转导通路,该信号通路最先于果蝇体内发现,且进化上高度保守。在哺乳动物中,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Hippo信号在肿瘤、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的调控,随着对Hippo信号通路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研究发现,Hippo与某些炎症疾病相关,特别是以Hippo通路为信号传导的中心,与某些炎症因子的信号通路存在交互作用,进而参与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Hippo信号通路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通路、TGF-β/Smad信号通路,以及与G蛋白偶联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阐述Hippo信号通路对炎症的调控机制,为研究Hippo信号通路调控炎症的机理提供思路。
- 麻明彪杜廷义杜廷义屈柯暄李小娟计震华李小娟陈泰桂罗丽莎丁喆宝福凯柳爱华
- 关键词:炎症TGF-Β/SMAD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
- 儿童泌尿道感染980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2013-2015年昆明市儿童医院泌尿道感染患儿病原菌构成和耐药特点,以期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5年13 929例门诊和住院泌尿道感染患儿的清洁中段尿,对尿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细菌耐药性分析。结果:13 929例尿样中菌检阳性率为7.8%,在排除重复菌株后共检出98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68株(68.2%),革兰阳性球菌308株(31.4%),真菌4株(0.4%)。居前两位的菌种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二者所占比例总和达到71.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种主要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高。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是儿童泌尿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分布在我院2013-2015年无明显变化,但均表现出较强的多重耐药性。明确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这些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对儿童尿路感染的治疗及抗生素合理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 苏敏黄海林杜廷义张建英蒋鸿超
- 关键词:儿童泌尿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昆明地区儿童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监测近年来昆明地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 对在2012年7月-2015年6月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并结合患者的出院诊断及其它实验室相关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627例合格的脑脊液培养标本中,阳性标本共计97例,阳性率为2.1%(97/4 627),其中首次检出细菌为91株(含污染菌17株)。前三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3株(31.1%)、肺炎链球菌15株(20.3%)和无乳链球菌7株(9.5%),三者共占检出病原菌的60.8%(45/74)。结论 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是主要病原菌。实验室应加强污染菌的鉴别以提高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服务质量。
- 黄海林王海平张倩奎莉越苏敏祁洪娟杜廷义
- 关键词: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病原菌
- 基于临床资料的两种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结合临床资料及阳性率,比较被动凝集法(PA法)与免疫胶体金技术(GICT)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结果,探讨2种方法在快速诊断MP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4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急诊就诊的疑似MP感染的357例患儿为观察对象,采其血清,分别使用PA法与GICT法(A、B 2种试剂)进行MP抗体的检测,同时收集患儿就诊体征、相关检查数据、临床诊断、治疗措施和转归情况等信息。结果临床样本中不同方法的阳性率依次为:PA法(抗体滴度≥1∶160):21.4%(63/295);GICT-A试剂MP-免疫球蛋白(Ig)M:10.2%(30/295);GICT-B试剂MP-IgM:23.1%(68/295)。以PA法(抗体滴度≥1∶160)为阳性预判值,GICT-A试剂MP-IgM的敏感度33.3%,特异度96.1%,阳性预测值70.0%,阴性预测值84.2%,阳性似然比8.54,阴性似然比0.69;GICT-B试剂MP-IgM的敏感度74.6%,特异度93.1%,阳性预测值69.1%,阴性预测值93.0%,阳性似然比10.66,阴性似然比0.27。2种方法的敏感度差距主要来自于低滴度阳性标本。作为非特异性的检测指标,临床常用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对于区分是否MP感染,不具备协助作用。结论在MP感染血清学检测中,GICT快速检测方法的实际可行性,应该建立在对拟引进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和持续改进基础之上。半定量全滴度的PA试验是目前此类方法评价的重要参考。不同GICT法检测试剂之间检测效能的差距集中表现在PA法的低滴度样本上。
- 代雷阳王英萍宋顺琪樊茂冯星星骆琪丽张红芳杜廷义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儿童被动凝集法免疫胶体金技术
- 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及耐药性九年变迁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患儿细菌病原菌构成及耐药变迁。方法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07年1月-2015年12月ALRI的住院患儿痰液培养的致病菌株的构成比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病原菌构成:(1)病原菌总阳性率10.9%,前四年病原菌前五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后五年依次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流感嗜血杆菌,病原构成发生了变迁。(2)监护病房ALRI病原菌以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普通病房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病原构成也发生了变迁。2)病原菌的耐药:后5年与前4年比较,病原菌总体耐药呈上升趋势,部分达90%左右,并呈多重耐药状态;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发现了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有下降趋势。结论 1)昆明地区九年间小儿ALRI细菌病原菌发生了变迁;2)不同病房病原构成、变迁均不同;3)病原菌总体耐药情况呈上升趋势。
- 肖曙芳李斌苏敏杜廷义李杨方
- 关键词: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抗生素耐药性
- 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及耐药性九年变迁
- 肖曙芳李斌苏敏杜廷义李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