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立新

作品数:8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成藏
  • 2篇地震
  • 2篇反演
  • 2篇凹陷
  • 2篇AVO
  • 2篇成藏过程
  • 1篇地震层析
  • 1篇地震反射
  • 1篇地震数据
  • 1篇地震数据处理
  • 1篇地震资料
  • 1篇地质
  • 1篇叠前
  • 1篇叠前反演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物理
  • 1篇油层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分布

机构

  • 7篇中海石油(中...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 1篇恒泰艾普石油...

作者

  • 8篇田立新
  • 1篇姜振学
  • 1篇王玉静
  • 1篇武丽
  • 1篇黄饶
  • 1篇陈小宏
  • 1篇刘力辉
  • 1篇周东红
  • 1篇周晶晶
  • 1篇姚蕾蕾

传媒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石油物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199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辽东湾蠕虫状地震反射的地质意义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常规统计岩石物理学研究缺乏对地质成因的分析及对地震反射特征的物理机理分析,难以建立合理的岩石物理模板,指导地震属性的分析与解释。针对这些问题,基于地震岩石学研究与宏观沉积相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将辽东湾东营组蠕虫状反射按宏观沉积环境分为滑塌型、复合型和远岸型;然后结合沉积过程,将蠕虫状反射形态和沉积微相结合起来,分析蠕虫状反射形态与物源方向的关联性;最后总结出蠕虫状反射的地质意义及不同形态蠕虫状反射形成的物理机理。建立了富泥型和富砂型蠕虫状反射的识别模式,为蠕虫状反射的沉积研究、内幕刻画和储层预测打下了基础。
田立新周东红刘力辉
辽东湾凹陷石油运聚成藏过程中运载层残留油量计算关键参数的求取被引量:2
2009年
以辽东湾凹陷为例,针对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储层,通过地质统计方法及储层残留烃量与储层物性等数据的地质分析,根据油气在烃源灶内和灶外的残留特征,结合运载层油柱浮力与孔隙毛管压力的关系,确定残留油柱高度,并对运载层残留油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辽东湾凹陷沙河街组一、二段运载层残留油量在1.84×108~2.59×108t,约占排烃量的7.4%~10.4%。储层滞留烃是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的主要损耗方式,残留油量计算模型关键参数的获得对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田立新武丽姜振学周晶晶姚蕾蕾
黄河口凹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被引量:29
2009年
黄河口凹陷是一个富生烃凹陷,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及含油气构造大多具有埋深中浅层、原油密度中等、油质好、产能高等特点。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层系,油气主要分布于新近系中。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近源、晚期快速成藏;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优质油气藏形成提供了空间;晚期走滑伴生断层是中央构造带油气富集的关键。
田立新余宏忠周心怀彭文绪王玉静
关键词:黄河口凹陷油气分布晚期成藏浅水三角洲
窄方位角地震资料在裂缝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中裂缝检测难题,通过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异地震正演和方位地震属性差异的地震正演,模拟得到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区块的叠前裂缝储层预测方法;利用JZ油田叠前地震资料中的远近偏移距信息、方位地震信息,通过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和方位地震属性差,并综合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应力场模拟等技术方法,对裂缝储层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在后验井中得到了证实。
田立新周东红明君孙向阳杨绍国
关键词:叠前反演裂缝储层预测
渤海Q32-6北地区稠油层预测被引量:4
2010年
在精细岩石物理分析及AVO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基础上,充分利用研究区测井、地震及各种钻井资料,并采用叠前弹性反演多属性交会分析方法对渤海Q32-6北地区稠油层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已被钻探证实是含油区。
田立新周东红明君李心宁唐光华
关键词:稠油层岩石物理AVO
用LTI法和波动方程走时反演进行层析成像
该文用LTI法(Linear traveltime interpolation)和波动方程走时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对井间和VSP资料进行层析成像,并对薄层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该文所用的LTI法是一种快速、精确的射线追踪方...
田立新
关键词:薄层地震层析
地震分频AVO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7
2009年
传统的AVO理论只考虑单界面两边的岩石物理特性,没有考虑地层厚度、其他波场以及油气藏中地震波的能量衰减和速度散射,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实际地震波信息常常是地下多个砂泥岩薄互层的综合响应,每个薄层产生的地震反射信号经傅里叶变换后,在频率域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特定频率成分,且这种频率成分在频率域是唯一的。将分频技术与AVO研究密切结合是有效解决薄互层气藏地震AVO识别的有效途径之一。简要介绍了AVO技术及传统AVO技术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地震AVO与地震频率的关系,指出进行分频AVO分析的依据,并进一步讨论了时频分析方法。
陈小宏田立新黄饶
关键词:气藏地震数据处理AVO时频分析
辽东湾地区锦州25-1大型轻质油气田成藏条件与成藏过程被引量:14
2011年
以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资料为基础,分析锦州25-1大型轻质油气田基本成藏条件,并对其生烃史、排烃动力、成藏期次、油气充注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锦州25-1油气田是一个优质的大型油气田,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该区具有多成因的大型圈闭群、充足的烃源岩条件以及理想的储盖组合;烃原岩排烃的主要动力是干酪根向油转化所产生的孔隙流体压力,孔隙流体压力的周期性累积和释放是油气幕式充注的主要原因;油气大规模充注成藏的时期是东营组末期(21~25 Ma);油气主要来自锦州25-1构造南北两翼的辽西北洼和辽西中洼;双灶供烃、超压-持续强充注、高效输导、理想储盖4因素耦合是研究区形成大型优质油气田的根本原因。
田立新徐长贵江尚昆
关键词:成藏过程成藏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