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丹丹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1篇冬小麦
  • 1篇玉米
  • 1篇生计
  • 1篇农民
  • 1篇农民生计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分析
  • 1篇小麦
  • 1篇粮区
  • 1篇民生
  • 1篇产粮区

机构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作者

  • 2篇翟石艳
  • 2篇赵丹丹
  • 1篇吴芳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中国重要产粮区农民生计影响——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气候变化将会引起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发生变化,同时也会使得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增加。因此,气候变化必然会对农民的生计问题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对重要产粮区农民的生计影响更大。以河南省为例,首先运用小波分析对河南省1955—2012年的降水和气温两个气候因子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呈现出不断波动的状态;进入21世纪后,平均降水量在波动中不断减少,平均气温在波动中不断升高。之后,基于生计框架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农民生计资本的5个方面均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农民和政府应该积极面对这一现象,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和有效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
吴芳翟石艳赵丹丹
关键词:气候变化小波分析农民生计
1951—2012年河南省气候变化对冬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在分析河南省1951—2012年历史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冬小麦和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对应的气候要素变化对其产量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利用国家气象局网站提供的历史气象数据,基于Matlab和Surfer 8.0绘制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小波系数实部等值线图。通过用二次函数拟合趋势产量,将冬小麦和玉米的历年气象产量分离出来。之后利用SPSS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以气候产量为因变量,不同生长时期的气候要素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河南省年降水量在其变化过程中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小波波幅中心在36~58年、15~35年以及8~14年这3类时间尺度上正负交替出现,存在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在18年尺度上,年均气温到2012年处于升高状态。(2)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在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越冬期降水量每增加1 mm,气象产量将减少0.221万t;越冬期平均温度每增加1℃,气象产量将减少13.277万t;在冬小麦生长期第二阶段中,降水量每增加1 mm,气象产量将减少0.149万t。(3)在玉米全生育期内,保持其他自变量不变的前提下,营养生长期内降水量每增加1 mm,气象产量将减少0.003万t;营养生长期平均温度每增加1℃,气象产量将减少6.389万t;玉米生殖生长期间,降水量每增加1 mm,气象产量将减少0.159万t。从总体上来看,温度和降水变化对气象产量的影响皆为负面影响,并且温度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比降水变化产生的影响显著得多。通过对2个回归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冬小麦比玉米具有更强的气候变化敏感性。
赵丹丹翟石艳
关键词:气候变化冬小麦玉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