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强
-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中国区域紫外辐射红斑剂量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
- 2019年
- 利用大气探测卫星AURA搭载的臭氧观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所获得的紫外辐射红斑剂量数据,分析了2005 2015年中国紫外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在空间上,紫外线辐射呈现纬度地带性分布,从南向北逐渐减小,大约从4200 J·m^-2到1500 J·m^-2递减。紫外辐射与高程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东部、东北的低海拔地区,紫外辐射相对较低。在高海拨的青藏高原区,紫外辐射高,多年平均值大约为5500 J·m^-2,有些区域可达6000 J·m^-2以上。在时间上,紫外辐射红斑剂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一年中变化大致呈现抛物线分布。在夏季(7月份)达到最大值,多年平均值为5532.9 J·m^-2,春秋季次之,冬季(12月份)达到最小值,多年平均值为1089.2 J·m^-2。2005 2015年平均紫外线辐射呈上升趋势,但是在2010年出现谷值,多年平均值大约为3016.5 J·m^-2。不同区域的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大体呈现两种模式:在高值的青藏高原区,紫外辐射呈现减少的趋势;在低值区,紫外辐射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 肖钟湧邱小英谢伊宁赵伯维王一琳梁锺英陈雅文陈国强
- 关键词:OMI紫外辐射卫星遥感空间插值
- 海湾型城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以厦门市1989年,1997年LandsatTM影像以及2004年SPOT影像解译数据基本信息源,结合遥感影像和区域特点,确定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厦门土地利用数据库,并处理各种属性数据、图形数据等信息。对厦门市过去16 a间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土地利用动态表现为耕地面积大量减少,而村镇及建设用地等持续增大,并趋向集中。目前厦门土地利用类型中以林业和耕地为主,其中同安和翔安区拥有丰富的后备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诸如生物栖息地的丧失、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环境容量降低等生态效应。
- 陈国强陈鹏
- 关键词:海湾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应
- 海湾型城市湿地的动态变化及其退化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厦门市1986和1997年landsat TM影像以及2004年SPOT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对厦门市过去18年间湿地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导致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厦门市湿地类型中以浅海、滩涂和养殖为主,翔安区拥有丰富的湿地土地资源.湿地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滩涂、河流、水塘、红树林等自然湿地的减少以及人工湿地-养殖区面积的增加,红树林、养殖区变化最显著,而大多数湿地类型在1986-1997年这个时期变化最显著.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自然湿地破碎严重化、不断萎缩,而养殖区沿着海岸线快速扩展和蔓延.海岸湿地是厦门独特的风景,但是18年来湿地质量总体处于不断退化之中.污染、资源过度利用、海岸工程、围海造地等是造成厦门湿地退化的主要因素,湿地退化导致生物栖息地恶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等诸多问题。
- 陈国强刘影陈鹏
- 关键词:湿地海湾型城市
- 海湾城市新区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景观格局研究为区域格局优化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参考,已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之一。该文选取了厦门市翔安区1989年,1993年,1997年和2004年四个时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作为基本信息源。结合遥感影像和区域特点,确定了景观分类系统。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翔安区景观数据库,并处理各种属性数据、图形数据等信息。利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等分析方法,对过去16年间翔安区的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过程和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1989~2004年,农田面积大量减少,主要转变为村镇建设用地。原来占据优势的农业用地、林地等景观组分的面积比重不断下降,村镇用地等人工景观斑块面积增大,并趋向集中。养殖业发展迅速,滩涂和近岸海域也被大面积围垦用于养殖业。整个区域景观结构日趋破碎,景观多样性指数与破碎度指数不断增加,表明人为干扰因素逐渐加强。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化的主要趋势为人工化趋势,目前该区域已被改造成为混合型景观。
- 陈国强
- 关键词:遥感和GIS
- 海坛岛群综合承载力分区评价被引量:1
- 2018年
- 以海坛岛及周边岛屿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双导向的岛群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和GIS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岛群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状况,将研究区划分为较高承载区域、中等承载区域、低承载区域。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范围内,较高承载区域占38.66%,大部分分布在海坛岛中部和近岸海域;中等承载区域占53.81%,分布在海坛岛南部及周边海域;低承载区域占7.53%,分布在南部岛群、东庠岛近岸海域。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区域开发中应科学合理地维护林地、湿地等重要生态源地的系统性与联系性,从宏观尺度上应引导城镇聚集并对城镇化的不良后果予以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从而降低城镇化的生态风险,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 陈国强潘翔
- 关键词:综合承载力
- 厦门滨海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根据厦门1986年和2004年遥感图像湿地类型解译数据,分析了厦门滨海自然湿地在18 a间的动态变化,并采用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单位价值研究成果,对厦门滨海自然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变化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8 a间,厦门滨海自然湿地面积呈较明显下降趋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从1986年的183 100.804万元下降到2004年的161 296.066万元,损失幅度为11.9%。在各类型的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中,滩涂和浅海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占到了94%以上,而红树林和河流的服务价值下降幅度最大。对于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言,废物处理、水分调节和干扰调节服务功能价值量损失最突出。
- 陈国强陈鹏
- 关键词:滨海湿地自然生态系统
- 福建省2005—2017年大气边界层SO2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
- 2020年
- 为研究近年来福建省SO2污染的时空动态特征,利用臭氧观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卫星遥感反演的PBL(planetary boundary layer,大气边界层) SO2柱含量数据,分析了2005—2017年福建省PBL SO2柱含量的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在长时间尺度上,PBL SO2柱含量的变化趋势可分为2个时段,其中,2005—2011年PBL SO2柱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6 a增加了约0. 027 DU,增长率约为6. 12%;2011—2017年PBL SO2柱含量呈下降趋势,7 a减少了约0. 018 DU,下降率约为3. 89%.②PBL SO2柱含量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特征,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12月,多年平均值分别约为0. 383和0. 555 DU.③PBL SO2柱含量的3个高值区分别出现在沿海的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东部和泉州市西部,三明市和南平市部分地区,这3个高值区多年平均PBL SO2柱含量分别约为0. 505、0. 495和0. 485 DU.从城市尺度上来看,PBL SO2柱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厦门市,其多年平均值为(0. 486±0. 015) DU;其次为福州市,PBL SO2柱含量多年平均值为(0. 465±0. 026) DU;最低值出现在漳州市,PBL SO2柱含量多年平均值为(0. 429±0. 020) DU.④福建省PBL SO2柱含量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变化趋势不一致.2005—2011年PBL SO2柱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 13~0. 18 DU,变化率范围为-25%~50%,PBL SO2柱含量出现增长的区域主要是在高值区,如龙岩市西部、厦门市北部以及三明市东部等区域;2011—2017年PBL SO2柱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 13~0. 15 DU,变化率范围为-29%~34%. 2011—2017年福州市和厦门市PBL SO2柱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减少了约0. 10 DU,下降率约为25%.研究显示,卫星遥感估算的PBL SO2柱含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用于区域SO2污染的研究.
- 肖钟湧谢先全施益强赵伯维彭桐歆王一琳陈国强
- 关键词:卫星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