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军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阵元失效的共形相控阵天线性能评估研究
- 2023年
- 基于共形相控阵天线的测控系统能够实现全空域多目标同时测控,但也存在天线结构复杂和阵元数目庞大等特点。针对系统工作过程中阵元失效后无法准确评估波束合成性能的问题,开展了共形相控阵天线阵元失效对波束合成性能的影响分析,为系统任务规划和天线失效维修提供数据支撑。基于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建立共形相控阵天线波束合成仿真模型,并基于Matlab软件实现。选取天线增益、归一化旁瓣和归一化栅瓣等表征天线波束合成性能的关键指标,分析集中损坏和均匀损坏2种情况下不同数量阵元失效对天线波束合成性能的影响。通过天线失效外场测试试验,验证了基于仿真分析的系统天线失效理论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理论分析结果能够为基于共形相控阵天线的测控系统任务规划和运维提供理论指导。
- 王涛陈学军李泽西刘军锋王戈邓德鑫辛鑫
- 关键词:共形相控阵数字多波束形成测控系统
- 用于资源动态预留的航天测控资源配置优化算法被引量:2
- 2022年
- 针对航天测控资源配置优化问题这类约束条件繁杂且数量众多的组合优化问题,提出了可用于资源动态预留的航天测控资源配置优化算法。具体来讲,考虑测控设备和航天器执行任务的唯一性约束以及时间窗口冲突约束,建立了基于原子型任务调度的0-1整数规划模型;设计了能将实际需求和求解算法进行解耦的求解框架,并基于最大化利用测控资源的思想获得了可回溯的并行最佳优先搜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达到了能在国内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四大测控区域中更加均衡地动态预留出更多、更重要测控设备的资源配置优化效果。
- 梁军陈学军刘建平原东阳罗清青
- 关键词:航天测控
- 全空域多目标测控系统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23年
- 随着在轨航天器数量向着千颗量级发展,传统测控系统“一对一”测控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未来大规模在轨航天器测控管理任务。为适应航天领域的发展需求,全空域多目标测控系统应运而生。全空域多目标测控系统是球面相控阵技术与数字多波束合成技术在测控系统中的首次应用,具备空间多个目标同时测控的能力。首先,介绍了全空域多目标测控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其次,综述了全空域多目标测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应用及实现的关键技术;最后,指出了全空域多目标测控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可为多目标测控系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王涛李泽西陈学军王引娣冀云成曹斐蒋浩
- 一种基于节点同步的热备系统自动运行同步及恢复方法
- 2024年
- 针对测控系统监控服务器主备机切换后,因双机任务运行状态不完全一致,导致任务无法继续正常运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同步的热备系统自动运行同步及恢复方法。首先,将任务自动运行流程按执行顺序划分为若干节点;其次,在监控服务器主备机部署Redis数据库,存储任务运行流程节点信息,并采用定时和突发发送方式由主机向备机同步节点信息;然后,引入任务是否首次执行标志,实现正在执行任务在主备服务器切换后正确执行;最后,设计针对性测试试验,对热备系统自动运行同步及恢复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任务自动运行流程在热备系统间准确同步,并实现故障在热备系统间多次迁移,有效提高测控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降低运维成本。
- 王涛陈学军李泽西杨小燕邓德鑫孟海涛蒋浩
- 关键词:测控系统双机热备
- 胚胎电子系统技术在航天电子装备中的应用
- 2023年
- 针对在轨航天器和地面测运控系统运行高可靠长寿命的迫切需求,引入胚胎电子系统仿生自修复技术,为高可靠性航天电子装备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分析了航天电子装备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现有冗余容错技术存在的不足,介绍了胚胎电子系统仿生自修复技术,从硬件资源消耗、可修复故障类型、修复时间等方面对比了胚胎电子系统仿生自修复技术与典型冗余容错技术的优缺点。结合胚胎电子系统仿生自修复技术的优势,分析了其在航天电子装备中的应用方向与面临的挑战,为高可靠航天电子装备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 王涛李泽西陈学军王戈刘军锋邓德鑫孟海涛
- 关键词:冗余容错高可靠性
- 几种电离层模型折射修正效果检验被引量:8
- 2016年
- 航天工程任务对航天器外弹道测量数据的精度需求不断提高,电离层折射误差已成为影响航天高精度测量的主要误差源之一。目前国际上基于多种观测数据建立了多种电离层模型,由于模型使用的数据和算法不同而有不同的修正精度。通过分析国内外常用的Klobuchar(克罗布歇)模型、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和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型的特点,利用3个电离层模型对S频段多颗在轨卫星50多跟踪圈次的实测外测数据进行修正,以星载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数据获取的精密星历经过坐标变换、测站与卫星的几何关系计算可得到测站到卫星的距离,将其作为标准值,采用微波辐射计修正对流层折射误差后对3个电离层模型的修正结果进行比较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型在中国区域的修正结果优于其他2个模型,可为航天测控实时修正提供参考。
- 陈学军赵军王西京陈建荣张华杨慧影
- 关键词:电离层模型电离层折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