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西洞庭湖区不同森林景观内灌草物种多样性及综合指数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对西洞庭湖区主要森林景观类型的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分析。将综合评价法与熵权法相结合得到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衡量不同森林景观林下物种多样性综合水平,根据各指标权重值,找出影响本研究区物种多样性水平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森林景观林下草本层Simpson指数在0.7930-0.9161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在1.7596-2.7176之间,在杉木幼龄林景观中最高,在竹林中最低。灌木层Simpson指数在0.7942-0.9277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在1.8699-2.9090之间,在阔叶林景观中最大,竹林中最小,整体上灌木层高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在0.0123-0.8294之间,在阔叶林景观中最大,竹林中最小。林下灌草物种丰富度水平低和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水平低是影响研究区竹林、灌木林等景观林下物种多样性水平的主要因子。
- 李际平陈靖袁晓红陈磊高宇
- 关键词:森林景观物种多样性
-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杉木生态公益林种内、种间竞争被引量:10
- 2016年
- 在湖南省平江县福寿林场内,设置18块典型杉木生态公益林固定样地,对林木进行定位调查获取林木点信息。运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林木胸径、树高和平均冠幅对林木竞争范围的影响权重,生成加权Voronoi图确定林木竞争单元,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能科学反映林木竞争关系的W_V_Hegyi竞争指数,并用该竞争指数分析了杉木生态公益林优势树种杉木和其他伴生树种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林木胸径、树高和平均冠幅对林木竞争范围的影响权重依次是0.38、0.29和0.33。加权Voronoi图确定的林木竞争单元中1株对象木的竞争木株数范围在2~14株,有13种可能取值。相比Hegyi竞争指数、V_Hegyi竞争指数,基于加权Voronoi图构建的W_V_Hegyi竞争指数与对象木胸径的曲线模型拟合效果更好。优势树种杉木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内竞争,3个龄组(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杉木树种的种内平均竞争指数分别为1.36、0.99、0.63,种间平均竞争指数分别为0.87、0.82和0.46,种内平均竞争指数分别是种间平均竞争指数的1.56、1.21和1.37倍。而其他伴生树种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间竞争,但由于这些树种所占的比例较小,对整个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的竞争态势影响不大。
- 曹小玉李际平陈磊胡园杰
- 关键词:杉木
- 基于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节点关键程度评价方法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以常德市桃源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所构建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为基础,为研究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节点关键程度,并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熵筛选适合的计算指标,分别选取度数和介数对同一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进行节点关键程度评价,利用PAJEK及ARCGIS软件进行计算关键程度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1)介数法和度值法均反映了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无标度性,即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中大多数斑块对于整个网络的影响度较小,只有少数斑块对网络的影响较大,一旦这些影响较大的斑块被破坏,则整个网络将会面临崩溃。(2)2种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度值法仅从节点周围相邻的局部关系来评价,介数法更注重于从节点所处网络的位置来考虑,介数法比度值法更为全面整体的分析了斑块对森林景观的作用大小,考虑到了森林景观整体间的物质能量流通程度,更加符合对于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节点关键程度的评价方式。
- 高宇李际平袁晓红李锐陈磊陈靖
- 三亚市生态补偿区森林生态评价被引量:3
- 2016年
- 以三亚市生态补偿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从森林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性3个方面构建了森林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小班为评价单元,对研究区的森林生态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生态评价的6个指标层因子权重由大到小分别为:森林蓄积量(0.25)、森林自然度(0.20)、森林群落结构(0.20)、森林健康等级(0.15)、郁闭度(0.10)、平均树高(0.10)。4个区域整体生态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而抱安区的生态水平是最高的,4个区域的森林生态水平大小为抱安区>那会区>青法区>扎南区。
- 陈磊李际平唐宪曹小玉陈靖高宇
-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
- 基于邻接关系的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特性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森林斑块间进行着各种复杂的生态过程,斑块间通过物质与能量的流动耦合维持总体可持续形态,形成"斑块耦合体"。将一定范围内的林分集合(斑块耦合体)作为空间整体,把它看作由处于不同空间的流动镶嵌体,从林分上升到景观层次。把斑块作为空间功能单元,抽象成网络中的节点,斑块间相邻的公共边抽象成网络中的边,构造由若干节点和边组成的"斑块耦合网络"作为"斑块耦合体"的骨架,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具有结构特性。为揭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的复杂特性,本文从常德市桃源县提取了134个不同规模的森林景观斑块耦合体,抽象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从中筛选出23个,通过分别比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和聚类系数与对应随机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和聚类系数的大小来探求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及其与网络规模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节点度在对数坐标和半对数坐标下的分布特征,无标度特性和网络规模的关系;采用模块度来分析森林景观斑块耦合体的社团特性。所研究的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小世界特性与网络规模有关;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度分布更趋向于幂律分布,而且无标度特性随着网络节点规模的增大而增强;而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社团特性明显,是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普适性的结构特性,且随网络规模增大而增强。而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小世界特性、无标度特性、社团特性常常使得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在面对蓄意攻击时表现出鲁棒性。结合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节点所代表的斑块信息,为揭示森林景观复杂性、分析森林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毁性、提出景观尺度下森林经营措施提出更科学、合理的思路。
- 唐涛李际平袁晓红赵春燕曹小玉李锐陈磊
- 关键词:森林景观小世界特性社团结构
- 基于林木竞争关系的闽楠人工林目标树密度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为了培育珍贵树种大径材,如何确定目标树密度,使其既利于目标树的生长、又能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是闽楠人工林经营的关键。在金洞林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4a生闽楠人工林,设置3块20m×30m的标准地,根据近自然经营的目标树选择标准选择备选目标树,1,2,3号标准地确定的备选目标树分别为11,15,14株。借助Arc GIS软件,依据林木的空间位置生成Voronoi图确定每株备选目标树的竞争单元,计算每株备选目标树的V-Hegyi竞争指数和大小比数。依据备选目标树V-Hegyi竞争指数与大小比数数值的变化范围将V-Hegyi竞争指数和大小比数划分为3个等级,V-Hegyi竞争指数与大小比数均为第一等级的确定为最终目标树。3个标准地确定的最终目标树株数分别为8,10,9株。即目标树密度分别为120,150,135株/hm^2。由此得到金洞林场闽楠人工林当前阶段目标树密度为135株/hm^2。这为金洞林场闽楠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目标树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 石乐李际平赵春燕陈磊黄笑
- 关键词:VORONOI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