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林
-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总管结石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加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中医证型变化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胆总管结石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在ERCP基础上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胆总管结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佛山市中医院住院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判定并对比分析行ERCP+EST术前后中医证型和临床证候。结果胆总管结石ERCP+EST术前以湿热证45例(45%)最为常见,气郁证20例(20%),血瘀证15例(15%),阴虚证9例(9%),脾虚证7例(7%),脓毒证4例(4%);ERCP+EST术后以脾虚证36例(36%)最为常见,阴虚证24例(24%),气郁证14例(14%),湿热证13例(13%),血瘀证11例(11%),脓毒证2例(2%);术前和术后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P+EST术后胁痛、寒战、发热、黄疸、口苦、腹胀、苔黄腻、脉滑数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疲倦、脉缓弱较术前加重(P<0.01);自汗、神昏、嗳气、苔白症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EST术前以实证为主,湿热证最常见;ERCP+EST术后以虚证为主,脾虚证最常见。ERCP+EST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标实症状,但是也加重本虚症状,总体上术后较术前有从实转虚趋势。
- 李志雄黄玉萍陈锦锋韩宇斌黄胜林陈锴邓建敏陈建林蔡海荣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中医证型
- 乌梅丸联合抗Hp四联根除疗法治疗Hp感染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Hp根除率和IL-1β、IL-6的影响被引量:26
- 2023年
- 【目的】观察乌梅丸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四联根除疗法治疗Hp感染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及对Hp根除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Hp感染寒热错杂型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Hp四联根除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梅丸汤剂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IL-1β、IL-6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为75.00%(30/4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胃脘疼痛、胀满、嘈杂、便溏等各项主症评分和反酸、纳呆、疲乏、口干口苦等次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胃脘疼痛、胀满、便溏等主症评分及对纳呆、疲乏等次症评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观察组的Hp根除率为92.50%(37/40),较对照组的82.50%(33/40)明显提高(P<0.05)。(4)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IL-1β,IL-6水平的下降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对照组为10.00%(4/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联合抗Hp四联根除疗法治疗Hp感染寒热错杂型CAG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提高Hp根除率,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好,其机制可能与乌梅丸抑制Hp增殖及减少胃黏膜相关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 孙洁纯黄胜林刘婷婷潘以丰
- 关键词:乌梅丸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型
- 乌梅丸对Hp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乌梅丸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Hp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四联根除Hp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乌梅丸联合四联根除Hp疗法治疗,比较两组Hp转阴情况、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胃镜及病理情况、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结果:治疗组Hp转阴率(96.00%)较对照组(82.00%)更高(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较对照组(76.00%)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胃镜及病理情况评分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GⅠ、PGⅡ水平提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乌梅丸应用于Hp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能够促进Hp转阴情况、临床症状改善,促进临床疗效提高,改善胃黏膜萎缩情况,提高PGⅠ及PGⅡ水平。
- 黄胜林陈锦锋邓健敏韩宇斌张魁
-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乌梅丸
- 自我穴位按摩辅助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自我穴位按摩辅助治疗对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符合标准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患者对足三里、中脘、太冲进行自我穴位按摩,5 min/穴,1次/d,持续4周。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效率。结果干预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10.14±1.97)分,观察组(6.60±3.62)分,组内比较,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观察组治愈4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加用穴位按摩能明显减轻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症状。
- 张魁黄胜林罗君梅詹珏陈丽云毛雪梅
- 关键词:穴位按摩肝胃不和消化性溃疡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