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会 作品数:5 被引量:28 H指数:3 供职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基于戴云山固定样地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6 2017年 黄山松是亚热带中部山区主要建群种,研究其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对探讨中亚热带植被演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大面积黄山松群落,该研究采用网格布点法,建立86块(25.82 m×25.82 m)共5.7 hm^2固定样地,对样地内黄山松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分布区类型、胸径和树高结构、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出现木本植物32 603株219种,隶属于59科108属。乔灌木优势种有黄山松、马尾松、木荷、肿节少穗竹、岩柃、窄基红褐柃等,其中稀有种和偶见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33.79%、25.75%和45.21%、24.66%。(2)在区系分布类型上,热带分布类型的科属多于温带分布类型的科属,热带分布类型中又以泛热带分布类型,温带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占据最大比例。(3)样地内优势种的胸径分布呈倒"J"型,表明更新状态良好。垂直结构上,各优势种树高为倒"J"型或近似倒"J"型。黄山松和其他优势乔木大部分树高为4~10 m,灌木除短尾越桔0~1 m个体数最多外,其他优势灌木1~2 m个体数最多。(4)经计算,样地内乔灌木各优势种均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有所差异,乔木层黄山松最低,灌木层短尾越桔最低。该研究结果表明戴云山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丰富、更新良好,反映了亚热带高山针叶林的典型特征,其空间分布格局可能与取样方式等因素有关。 刘艳会 刘金福 何中声 洪伟 冯雪萍 崖佐朝关键词:物种组成 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单宁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为研究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的单宁含量,对凋落物单宁提取的最佳工艺进行探讨。采用香草醛法测定单宁含量,将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选择乙醇浓度、浸提温度与溶剂体积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_9(3~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80℃,乙醇体积15 m L的条件下,单宁提取效果最佳,提取单宁含量为30.58 mg/g。 冯雪萍 刘金福 许淼平 林慰祖 何中声 刘艳会 林建地关键词:植物单宁 凋落物 格氏栲 天然林 格氏栲天然林3种群落类型凋落物的持水性 被引量:5 2017年 采用浸水法对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天然林3种群落类型(G1:格氏栲-马尾松群落;G2:格氏栲-木荷群落;G3:格氏栲-米槠群落)林下凋落物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2群落凋落物的现存量最大,G3群落凋落物的现存量最小,且各群落全分解层的凋落物现存量高于半分解层和未分解层;自然持水量、最大持水量、自然持水率的最大值均存在于G1群落,最大持水率的最大值出现在G3群落,总体上G1群落持水能力较强;3种群落类型凋落物的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0~2 h增速最大,而后增速变缓,凋落物的持水量逐渐趋于饱和;持水速率随时间延长而减小,0.5 h内急速下降后降速趋缓;将凋落物各分解层持水量、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进行拟合,除G2、G3群落全分解层外均具有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旨在为格氏栲群落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刘艳会 刘金福 马瑞丰 何中声 洪伟 冯雪萍关键词:格氏栲天然林 凋落物 水文生态功能 持水特性 最大持水量 戴云山黄山松群落特征及土壤生境的海拔响应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是中国特有树种。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6400 hm2原生性黄山松群落,为中亚热带高海拔地区暖性针叶林的典型代表。本研究采用网格布点法,设置5.7 hm2(86×25.82... 刘艳会关键词:黄山松 群落特征 海拔 戴云山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分布格局 被引量:7 2019年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是亚热带中高海拔地区重要造林和用材树种,具有较大生态和经济价值.为探讨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在戴云山海拔1 000~1 700 m的黄山松群落每间隔100 m布设3个固定样地(25 m×25 m),研究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山松种群平均胸径为11.54 cm.目前,黄山松种群主要为幼树和中树,种群处于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阶段.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山松大径级树逐渐减少,小径级树逐渐增多.黄山松幼树和中树比例变化与林分密度、群落平均胸径、群落平均树高、黄山松胸径、黄山松树高具有显著相关性,幼树与中树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种群存在自疏效应. 江蓝 何中声 何中声 冯雪萍 刘金福 陈文伟关键词:径级结构 海拔 黄山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