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国钧

作品数:14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流化
  • 5篇流化床
  • 4篇循环流化床
  • 4篇污泥
  • 4篇锅炉
  • 3篇燃烧
  • 3篇煤泥
  • 3篇干化
  • 2篇动力学模型
  • 2篇烟气
  • 2篇药渣
  • 2篇余热
  • 2篇燃煤
  • 2篇热解
  • 2篇力学模型
  • 2篇炉烟
  • 2篇锅炉烟气
  • 2篇焚烧
  • 1篇电厂
  • 1篇动力学

机构

  • 14篇浙江大学
  • 2篇神华国华(北...
  • 1篇中节能清洁技...

作者

  • 14篇吕国钧
  • 11篇蒋旭光
  • 7篇池涌
  • 6篇王飞
  • 5篇严建华
  • 2篇陈文迪
  • 2篇吕帅
  • 2篇岑可法
  • 2篇刘宝宣
  • 1篇金余其
  • 1篇李伟

传媒

  • 4篇锅炉技术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热力发电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煤炭学报
  • 1篇能源与环境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印尼褐煤湿煤末(煤泥)流化床中试燃烧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为解决国华印尼电厂燃用印尼褐煤的干燥,及干燥后衍生的湿煤末(煤泥)的回用问题,在0.5 m×0.5 m异重循环流化床中试试验炉上燃用印尼褐煤湿煤末制备的煤泥浆,并进行污染物排放和燃烧效率分析,为褐煤湿煤末(煤泥)的回用提供中试试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印尼褐煤湿煤末(煤泥)浆液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能稳定燃烧,燃烧效率达到98%以上,燃烧过程中无需添加其他燃料,焚烧污染物排放均能达到《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吕国钧吕帅蒋旭光池涌严建华岑可法余学海廖海燕赵华
关键词:流化床污染物排放
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余热干燥废木材方案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为解决浙江某生物质电厂75 t/h循环流化床生物质直燃锅炉运行中存在的排烟温度高达180~190℃带来的效率降低,以及燃料废木材含水率超过45%会导致锅炉熄火的问题,提出利用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加热空气、水等不同介质将排烟温度降低至150℃以下,同时利用加热后的介质间接干燥废木材,从而将废木材含水率降低5%左右,达到锅炉对燃料含水率的适应范围要求。同时,通过对不同介质加热废木材的能量平衡和质量平衡计算以及经济性分析,认为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余热干燥废木材的最佳干燥方式为空气预热器加干燥机方案。
李伟吕国钧蒋旭光张绍睿吴磊严建华袁伟中陈锡炯罗伟忠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余热利用含水率
含铬制革废弃物处理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被引量:24
2018年
含铬制革废弃物经过适当处理可以回收其中的能量、重金属铬和胶原蛋白,但目前不合理的处置造成了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本文简述了含铬制革废弃物的来源和处置现状,综合国内外最新的含铬制革废弃物处理的文献,系统总结了含铬制革废弃物处理方式的相关研究,将处置方式分为直接处理和间接处理两大类分别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吸附剂、热解、焚烧这3种直接处理方式及氧化法、酸水解法、碱水解法、酶水解法这4种间接处理方式,分析了每种处置方式的原理、存在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简述了各种处置方式的主要作用以及优缺点对比。最后提出了含铬制革废弃物处置的研究思路,特别是开展含铬制革废弃物热解和焚烧过程中燃烧和污染物排放机理研究。
蒋旭光方纯琪金余其吕国钧袁伟中陈锡炯罗伟忠
关键词:皮革废弃物废物处理资源化利用
药渣与煤共燃烧动力学模型及逸出气体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TG-FTIR研究红霉素过期药渣与烟煤共燃烧过程热动力学模型及逸出气体产物.在40种固相反应机制函数模型中,采用双等双步法推断共燃烧过程的最佳反应机理模型,结果表明,红霉素过期药渣、烟煤单独燃烧主反应阶段最优固相反应模型分别是相边界收缩球体反应模型、随机成核随后生长模型(n=3/4).红霉素过期药渣与烟煤共燃烧过程中,添加比例不大于30%的物质,反应阶段动力学模型相对应于此物质单独燃烧动力学模型发生改变,而另一种物质反应模型与单独燃烧反应模型相似,但反应级数发生改变,表明共燃烧过程中两种物质存在相互影响.红外分析表明,温度达到245,℃以上,混合物中药渣熔融部分挥发产生醇、醛、酮、羧酸、酯等有机化合物;温度达到300,℃以上,燃烧过程中主要产生CO2、CO气体;气体产物中未完全燃烧的气体成分随药渣添加比例的增加呈增长趋势.
刘宝宣蒋旭光吕国钧王飞池涌严建华
关键词:反应动力学模型
高含硫、高含氯、高含磷废液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2019年
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含硫、高含氯、高含磷的废液,不合理的处置,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和动植物的健康。综述了高含硫、高含氯、高含磷3类废液的处理技术现状。对于同时高含硫、含氯、含磷的混合废液处理作了初步探索。最后对高含硫、高含氯、高含磷废液及同时高含硫、含氯、含磷的混合废液处理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蒋旭光李彦辉吕国钧
关键词:高含硫废液处理技术
药渣与煤共热解动力学模型及逸出气红外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TG-FTIR对红霉素药渣、烟煤及共热解过程及热解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了添加药渣对烟煤热解过程的影响。在40种固相反应机制函数中,采用Freeman-Carroll积分法推断药渣、烟煤单独热解及共热解过程的最佳反应机理函数,结果显示,药渣单独热解及共热解过程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n=4)模型,而烟煤的3个热解阶段分别符合反Jander方程、Avrami-Erofeev方程(n=4)、Jander方程三维扩散(n=2)模型;对共热解ln A与E分析,表明共热解过程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对共热解逸出气的红外分析表明:药渣单独热解及共热解过程除CO2、CO气体逸出外,还有部分醛类、酮类、羧酸类、酯类等小分子物质逸出,而烟煤单独热解气体主要成分为CO2、CO和CH4;药渣的添加使可燃气体逸出增多,有利于热解气溢出到燃烧后期燃烧室的预混燃烧,扩散混合条件大大改善。
刘宝宣蒋旭光吕国钧王飞池涌严建华
关键词:共热解药渣烟煤TG-FTIR
50 MW燃煤机组耦合污泥焚烧发电的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为研究污泥在燃煤机组的耦合焚烧发电工艺,以某50MW热电联产燃煤机组耦合污泥焚烧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污泥泥质特性分析以及干化焚烧实验。根据实验所得的原始排放数据分析,利用电厂现有烟气处理系统可以确保耦合焚烧污泥后烟气达标排放。采用间接污泥干化方式,并充分考虑污泥进厂、输送、贮存和干化各流程的污染物控制措施,可以防止臭气外溢。依托50 MW燃煤机组已有的锅炉及烟气净化处理设备耦合处置污泥,污泥规模200 t/d。将含水率75%的入厂污泥干化至含水率40%左右后入炉掺烧,单台锅炉入炉污泥占总锅炉燃料质量的4.63%,根据焚烧系统影响分析,污泥掺烧对原有燃煤锅炉运行影响小,同时充分利用燃煤机组已有设备,可以大幅缩短建设周期。
邹良栋吕国钧王飞吕卢凯
关键词:燃煤机组污泥干化掺烧
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余热干燥废木材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烟气余热干燥废木材和木质生物质燃料,实现低品位余热利用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节约能源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内外有关循环流床锅炉烟气余热干燥废木材和木质生物质的文献,综述烟气余热的可利用性和废木材的干燥利用方式。针对不同的烟气温度和可利用余热形式,采用不同的方式干燥废木材实现余热利用。
李伟吕国钧蒋旭光袁伟中陈锡炯罗伟忠
关键词:余热可持续发展
燃用印尼褐煤湿煤末(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及输送给料系统的设计
决国华印尼电厂燃用印尼褐煤的干燥,及干燥后衍生的湿煤末(煤泥)回用问题,对印尼褐煤湿煤末(煤泥)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印尼褐煤湿煤末(煤泥)循环回用工艺流程图,进行21t/h流化床锅炉的热力计算,得到热力...
吕国钧蒋旭光
关键词:燃煤电厂流化床锅炉
印尼褐煤湿煤末(煤泥)热解和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被引量:25
2014年
为获得印尼褐煤湿煤未(煤泥)热解燃烧的反应机理,采用热重法研究了印尼褐煤湿煤末在不同加热速率下的热解和着火燃烧过程,得到热解和燃烧反应特征参数;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热解和燃烧反应特征温度和其他特征参数基本都有正相关的影响。对于热解过程,反应线性拟合结果呈明显的三段式分布,不同升温速率下质量平均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3.2,33.2和33.9 kJ/mol。相同转化率区间内,试样热解活化能与升温速率关系不大;而在同一升温速率下,试样热解反应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性。与热解反应不同,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在整个反应区间直接线性拟合结果较好。10,30和50℃/min升温速率下的反应分别为2级、1.5级和1.5级化学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01.74,72.93和51.82 kJ/mol。
吕帅吕国钧蒋旭光池涌严建华岑可法余学海廖海燕赵华
关键词:热解燃烧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