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地桃花中黄酮类成分研究被引量:26
- 2015年
- 目的研究地桃花Urena lob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MS、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地桃花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6-C-(6″-O-反式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银锻苷(2)、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半乳糖苷(4)、芦丁(5)、紫云英苷(6)、黄芩苷(7)、杨梅苷(8)、异槲皮苷(9)、黄芩素(10)、木犀草素(11)、芹菜素(12)、山柰酚(13)、槲皮素(1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地桃花苷A;化合物3、4、7、8为首次从锦葵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为首次从肖梵天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苏聪杨万青蒋丹张旭郑姣史社坡屠鹏飞
- 关键词:地桃花杨梅苷
-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初步筛选3,4-O-异亚丙基莽草酸治疗血管性痴呆作用靶点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异亚丙基莽草酸(3,4-oxo-isopropylydene-shikimic acid,ISA)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小鼠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采用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运用Morris水迷宫法评价VD模型并检测ISA对VD小鼠认知损伤的作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正常小鼠、模型小鼠与ISA给药小鼠海马中全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所涉及通路。结果:根据P<0.05,|Fold Change|>2筛选差异基因,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相比有596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342个,下调基因254个;ISA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有253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49个,下调基因204个。这些共同差异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包括神经突触可塑性、突触传递(谷氨酸功能)过程及化学突触传递过程;信号通路主要包括5-HT信号通路、可卡因成瘾信号通路和谷氨酸信号通路。结论:异亚丙基莽草酸可改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诱导的血管性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损伤,其机制与调节神经突触可塑性和影响突触传递有关。ISA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改善血管性痴呆,为揭示ISA治疗VD的确切靶点提供依据。
- 施佳晨夏良育张旭张颖梁耀月董世芬贾占红
- 关键词:异亚丙基莽草酸血管性痴呆
- 不同来源白木香茎、叶化学成分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新鲜茎、叶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检测,利用国家药典委员会推荐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各个样品的HPLC图谱进行相似性比较和分析。结果:建立了白木香的HPLC分析方法,各色谱峰分离度良好,6个白木香样品茎的HPLC图谱相似度为0.885~0.973;叶的HPLC图谱相似度为0.709~0.985;茎的HPLC图谱和叶的HPLC图谱相比,主要的色谱峰相同,只是含量有所不同。结论:不同来源的白木香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白木香叶和茎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
- 高博闻李彬张旭王晓晖史社坡
- 关键词:白木香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学成分
- 茅莓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茅莓中含有鞣质、黄酮苷、糖类、酚类、氨基酸等多种成分,已成功分离鉴定出黄酮、三萜及三萜皂苷类成分。茅莓具有散结止痛,解毒等功效,在民间广泛用于产后瘀滞腹痛,咯血,吐血,肝炎,肝脾肿大,跌打肿痛等多种病症,并具有显著的疗效。近年来研究发现茅莓具有抗脑缺血、抗肝炎、抗肿瘤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
- 张旭李彬高博闻史社坡屠鹏飞
- 关键词:茅莓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 茅莓根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研究茅莓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结果从茅莓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其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2),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β-谷甾醇(d),齐墩果酸(5),乌苏酸(6),2-OXO-坡模酸(7),坡模酸(8),对羟基苯乙醇(9),psiguaninA(10),2α-羟基熊果酸(11),委陵菜酸(12),2α,3α,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13),表儿茶素(14),2α,3α,19α,24-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羧酸(15),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16),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17),悬钩子皂苷R1(18)和β-胡萝卜苷(19)。结论化合物1—3,5,7—10,12,15~17为首次从茅莓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为首次从悬钩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5—17为首次从蔷薇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 张旭蒋丹王娟杨万青苏聪朱枝祥史社坡屠鹏飞
- 关键词:蔷薇科悬钩子属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