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慧

作品数:9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2篇空间分异
  • 1篇第二次土地调...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类型
  • 1篇生态类型区
  • 1篇数据库
  • 1篇碳排放
  • 1篇土地管理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利用程度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地生态
  • 1篇评价指标
  • 1篇经济发达
  • 1篇经济发达区
  • 1篇经济发展
  • 1篇净第一性生产...
  • 1篇类型区
  • 1篇技术方法

机构

  • 9篇江苏省土地勘...
  • 6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基础地...
  • 1篇南京国图信息...

作者

  • 9篇彭慧
  • 4篇周生路
  • 4篇吴绍华
  • 4篇戴靓
  • 3篇姚新春
  • 3篇黄丽华
  • 2篇林晨
  • 2篇臧玉珠
  • 2篇吴滢滢
  • 1篇周华
  • 1篇朱青
  • 1篇严长清
  • 1篇昌亭
  • 1篇易昊旻
  • 1篇梁子亮
  • 1篇薛红琳
  • 1篇徐康
  • 1篇刘立国
  • 1篇林亚萍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山西建筑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的更新系统研究
2013年
以实现二次调查数据库成果的快速更新为目标,针对现有技术手段和系统的不足,开发了基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的快速更新系统,并通过对影响系统运行质量的GPS定位精度和数据的网络传输质量两个关键因素的测试,充分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黄丽华彭慧
关键词:数据库
苏南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CASA模型对苏南地区1999年和2008年净第一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分析NPP时空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①1999—2008年,苏南地区NPP时空变化显著,19个市县的NPP均为减少:昆山减少量最大(以C计)242.04 g/m2,扬中最小(以C计)70.94 g/m2;NPP减少量高值区位于太湖流域,低值区位于苏南西北部。②与1999年相比,2008年6种地类的平均NPP都在下降:建设用地和耕地减幅最大,分别为55.69%、45.74%;NPP减少量高值区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化斑块最为突出,低值区减少量主要源于林地和草地的转化。这与太湖流域城市群迅速扩张下农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趋势明显的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吻合。③NPP变化与耕地变化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523。林地-水域、耕地-水域、林地-草地、耕地-草地这4种转换方式下NPP损益较大。
戴靓彭慧吴绍华林晨黄丽华
关键词:LUCCNPPCASA模型
土地生态评价研究综述被引量:16
2013年
对从19世纪中期土地生态思想萌芽以来的相关评价研究成果作了综述。在发展历程上,将土地生态评价发展总结为4个方面。在发展指标上,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和目标,主要有基于FAO土地质量评价演化而来的评价指标、概念性框架评价指标和基于景观视角的评价指标,更加完备和统一的指标有待进一步探索。在评价方法上,将其归纳为数学模型法、空间模型法和景观生态模型法,逐渐体现空间格局和景观一体化格局的重要性。在东部地区资料充足的发达省份可尝试建立土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情况具有特殊性的区域需更多的针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情况建立专门的评价指标。
彭慧昌亭薛红琳戴靓
关键词:评价指标
长三角经济发达区金坛市土地生态状况评价被引量:32
2013年
针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效应和问题,从土地管理与调控的角度,构建土地生态基础性、结构性、胁迫性、效益性指标。通过信息挖掘、熵值赋权和空间叠加计算,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对金坛市土地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区土地生态状况总体趋势:以林地为主的西部丘陵山地好于以农业种植为主的中东部平原地区;农村地区好于城市发展区,呈现出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递增的格局。土地生态综合分值最高的是西部的山蓬村(其分值为0.646);最低的是电胜村(其分值为0.176)。进一步对各指标进行聚类,将研究区划分为5类生态区;并以各指标为自变量、生态分值为应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出各类生态区主要存在的生态问题。最后,结合研究区地形和生态规划,提出西部丘陵山地生态控制区、中东部平原城乡生态协调区和中心城区平原生态优化区三大生态管护区,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
戴靓姚新春周生路彭慧吴绍华朱青周华易昊旻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生态类型区
新形势下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省级检查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省级检查工作特点,在分析现状不足和应用需求的情况下,设计编制了变更检查辅助工具软件,经大面积实例数据测试,辅助工具软件在保证检查成果质量的前提下,相比传统人工检查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为变更调查成果省级检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彭慧姚新春林亚萍
昆山市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及其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被引量:12
2015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生态质量备受关注。选取位列中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为研究区,基于2012年各类数据,建立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二元Moran指数等方法,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对该市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其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市土地生态质量整体较好,中心城区向外围乡镇变好梯度格局明显;土地生态质量受到土地利用程度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中生态结构方面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南部旅游用地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质量则协调较好;该市今后在土地开发利用的同时应注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吴滢滢吴绍华周生路林晨臧玉珠彭慧
关键词: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异
江苏省国土调查日常变更工作机制与技术方法创新实践被引量:7
2022年
因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机制所限,年底集中变更工作量大、效率低,且无法及时提供现势性统计数据。为实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情况,保持国土变更调查成果的现势性,自然资源部要求在2022年度探索建立日常变更调查机制。本文在分析年度变更调查存在问题、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历年变更调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江苏省对工作方式、核查模式、共享应用和工作频次等日常变更调查工作的机制创新,对开展多种方式举证、举证数据共享、实现闭环管理、线上核查、实时出数、建立线上地类样本库和多方协同编辑等日常变更调查的技术创新等成功实践。结合同类型项目工作经验,制定建立专班、先内业后外业和“全民举证”等有效措施,为开展日常变更调查工作提供可行性经验和有益借鉴。
刘立国梁子亮彭慧闫保银
关键词:土地管理技术方法
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动态被引量:4
2013年
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江苏省为例,计算了1997~2007年江苏省及其所辖的13个地级市的年碳排放量,从时空尺度对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看,1997~2007年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由10702.53万t增加到12570.15万t,上涨了17.5%,并推测出2010年的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3701.44万t;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的碳源,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贡献率高达98%,而林地增加所产生的碳汇远远不能抵消建设用地增加了的碳源。(2)从空间尺度看,11年间碳排放重心由119°26'E、32°57'19″N转移到119°28'55″E、32°51'7″N,向东南方向移动了12.33 km,预测201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重心位于120°26'4″E、32°18'57″N处。最后,从减碳源和增碳汇两方面提出了低碳导向的土地利用政策相关建议。
戴靓徐康周生路姚新春彭慧黄丽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碳排放
苏南地区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及其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构建"基础—结构—胁迫—效益"四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南地区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系统评价,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全局Moran系数为0.79,显著性水平为0.01,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呈现出聚类分布的特征;土地生态质量低值区集中于主城区,高值区集中于边远农村地区,城乡梯度规律明显。(2)通过Q型层次聚类分析法,对苏南地区土地生态质量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分类,结果显示:土地生态质量与经济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主导的失调发展类、土地生态质量退化主导的失调发展类市县各占总数的33.33%,呈现出数量比例均匀分布的特征。
臧玉珠彭慧周生路吴绍华吴滢滢严长清
关键词:经济发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