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艳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3篇护士
  • 2篇通气
  • 2篇护理
  • 2篇机械通气
  • 2篇儿科
  • 1篇低年资
  • 1篇低年资护士
  • 1篇新生儿病房
  • 1篇新生儿呼吸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一次成功率
  • 1篇有创
  • 1篇有创机械通气
  • 1篇预防性
  • 1篇预防性护理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支气管

机构

  • 7篇长江大学
  • 2篇荆州市中心医...
  • 1篇三峡大学

作者

  • 7篇朱艳
  • 2篇陈宇
  • 1篇陈婷
  • 1篇付强
  • 1篇丁娟
  • 1篇黄华丽
  • 1篇周玉凤
  • 1篇杨江溶

传媒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4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Donabedian的高危新生儿出院后随访模式的应用
2024年
探讨基于Donabedian理论的高危新生儿出院后随访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宜昌市某三甲医院新生儿科出院的200例高危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基于Donabedian的随访模式进行出院后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方式。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体格、神经系统发育、家长照顾能力、出院后随访。结果 实验组的高危儿体格及神经系统发育、主要照顾者的照护技术及随访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Donabedian的高危新生儿出院后随访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随访效果,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提升照护技术,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以更好地满足高危新生儿及其家庭的需求。
刘明朱艳朱艳
关键词:高危新生儿出院随访
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年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按照“6S”模型检索相关文献,由2名循证研究员独立对各类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推荐级别的评定,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提取及综合证据。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证据分别从体位管理、气道吸引、口腔护理、预防非计划拔管4个方面进行总结,共31条最佳证据。结论:临床需加强培训护理人员的气道管理知识,动态评估新生儿的气道情况,明确气道吸引注意事项并重视体位管理,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同时加强口腔护理,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证据。
陈宇朱艳顾小婉杨江溶
关键词: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气道管理
静脉定位仪联合护士分层管理在Ⅲ~Ⅳ级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患儿中的运用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静脉定位仪联合护士分层管理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儿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12月入住荆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一区、二区并采用儿童血管评级工具甄别为Ⅲ~Ⅳ级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26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儿科二区128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在静脉定位仪辅助下对静脉评估分级定位,并由相应穿刺层级的护士进行留置针穿刺;儿科一区137例患儿设为对照组,由相应穿刺层级的护士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穿刺时长及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定位仪联合护士分层管理在Ⅲ~Ⅳ级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儿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儿科护士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黄华丽陈婷付强丁娟赵胜男朱艳
关键词:护士分层管理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浅谈NICU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全面快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实现从普通护士到新生儿病房(NICU)专科护士角色转变的有效途径。方法:明确培训目标及内容,对低年资护士强化职业道德、法律观念,实行一对一的临床责任带教,加强观察能力、应急能力的培养,采取集中讲授示范、模拟训练、临床带教的互动模式,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整体素质。结果: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适应NICU工作的需要。结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病情观察、应急技能的培训是NICU低年资护士培训的重点。
朱艳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
流程再造在儿科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科健康教育流程再造及应用效果。方法:结合儿科病房特点,引入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重新对患儿健康教育流程进行调整再造,内容包括:编制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册(护士版和患者版),制作入、出院和医保新农合办理流程图等。比较流程再造前后病人对宣教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再造前95.32%上升到再造后的99.32%;对宣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从92.40%上升到97.48%。结论:通过对健康教育流程再造不仅为儿科临床护士实施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指南,而且规范了护士的健康教育程序,密切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满足了广大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质量,提高了儿科护理满意度。
周玉凤朱艳
关键词:儿科健康教育满意度
基于儿科护士为主导的儿童支气管镜围术期管理模式
2023年
探讨构建以儿科护士为主导的儿童支气管镜围术期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1月科室收治的99例行儿童支气管镜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采用基于儿科护士为主导的儿童支气管镜围术期管理模式,对比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患儿家属对呼吸康复呼吸训练方法知晓率及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施以儿科护士为主导的儿童支气管镜围术期管理模式前患儿家属对呼吸康复呼吸训练方法知晓率为34.84%,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为由91.93%;模式实施后患儿家属对呼吸康复呼吸训练方法知晓率为91.41%,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为99.2%。结论 基于儿科护士为主导的儿童支气管镜围术期管理模式可提高患儿家属对呼吸康复呼吸训练方法知晓率,提高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彭金凤朱艳
关键词:儿科护士围术期护理
预防性护理应用于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评价
2024年
探讨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机械通气护理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后,对并发症的改善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早产儿的病史资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55例,常规护理干预)和实验组(55例,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不同干预模式下对并发症的改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为3.64%,对照组的为14.55%,组间经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对早产儿新生儿在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临床指标,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和处理,有助于促进患儿病情的好转,此种护理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陈宇朱艳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