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君
-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士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水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为了解水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旗叶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调查和小区控制试验,测定和分析了不同水肥条件下滴灌春小麦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的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从分蘖期到灌浆期,适宜的水肥条件能增加滴灌春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重度水分胁迫和低氮条件下,丙二醛(MDA)含量较高。水肥对产量互作效应显著,增施氮肥可提高产量。说明水肥合理配施对小麦的抗旱性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灌水量和施肥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小麦相关生理过程。综合考虑不同指标,全生育期灌水量为2 800~4 400m3.hm-2、氮肥施用量为450~750kg.hm-2、磷肥施用量为225~375kg.hm-2时,滴灌小麦膜脂抗氧化能力和产量表现最佳。
- 周萍庄丽徐红军穆培源李彦君吴泽昂刘海军
- 关键词:滴灌春小麦水肥运筹保护酶活性
- 水氮耦合对北疆地区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在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的滴灌定额和施氮量对北疆地区春小麦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为北疆地区春小麦节水高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水氮耦合条件下春小麦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拔节总茎数、抽穗数以及产量指标的相关研究来筛选最佳的灌水施氮模式。[结果]在春小麦的整个生育期,以灌水量500 m^3/667 m^2,施氮量30 m^3/667 m^2(M_3N_1)处理的春小麦的Pn、Ci、Gs、Tr及拔节总茎数和抽穗数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以灌水量400 m^3/667m^2,施氮量50 m^3/667 m^2(M_2N_3)处理的春小麦其千粒重、单株穗粒重和产量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千粒重和单株穗粒重分别为43.04和1.672 g,从节约水资源而言,以灌水量300 m^3/667 m^2,施氮量30 m^3/667m^2(M_1N_1)、灌水量300 m^3/667 m^2,施氮量40 m^3/667 m^2(M_1N_2)和灌水量300 m^3/667 m^2,施氮量50 m^3/667m^2(M_1N_3)处理的小麦灌溉水分生产率最高,分别为2.166、2.257和2.255 kg/m^3,但产量大大降低,相反,以灌水量400 m^3/667 m^2,施氮量50 m^3/667 m^2(M_2N_3)处理的小麦水分生产率为1.935 kg/m^3,产量却高达8709.1 kg/hm^2。[结论]在滴灌条件下,建议以灌水量400 m^3/667 m^2,施氮量50 m^3/667 m^2(M_2N_3)处理为最佳。既提高了小麦产量,又节约了水资源。
- 李彦君庄丽徐红军周萍穆培源
- 关键词:滴灌春小麦光合特性水分生产率
- 水氮互作对滴灌春小麦渗透调节物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为了解水氮互作对新春6号春小麦旗叶渗透调节物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2年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试验设置2400m3/hm2(W1)、3200m3/hm2(W2)、4000m3/hm2(W3)3个灌水处理;设置450kg/hm2(N1)、600kg/hm2(N2)、750kg/hm2(N3)3个氮肥水平。试验通过小区控制试验,分析测定了小麦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的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于收获后测定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重度干旱条件下,增施氮肥则降低了渗透调节物的含量,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度水分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其含量不断的提高,表现出了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高水处理条件下,增施氮肥使得渗透调节物含量增加比较缓慢。水氮运筹对滴灌春小麦产量性状的调控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其中以W3N3处理组合产量最高,达788.90kg/667m2,增产显著。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灌水量4000m3/hm2、施氮量达750kg/hm2能有效促进滴灌春小麦旗叶的渗透调节能力,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 周萍陈志国庄丽徐红军穆培源李彦君
- 关键词:水氮互作滴灌小麦渗透调节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