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军
-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市汉口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武汉市COVID-19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287例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COVID-19可能累及肾脏,本研究评估了COVID-19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因素和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5日~3月8日在武汉汉口医院住院的临床确诊COVID-19患者。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评估AKI和COVID-19疾病的发病率变化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287例患者进入分析,55例AKI患者和232例非AKI患者。与没有AKI的患者相比,AKI患者年龄更大,以男性为主,更有可能出现缺氧,合并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此外,AKI患者的白细胞、D-二聚体、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高钾血症患病率较高,淋巴细胞计数较低,胸部CT评分较高。1期AKI发生率为14.3%,2~3期AKI发生率为4.9%。AKI患者的死亡率明显较高。结论AKI是COVID-19的重要并发症。高龄、男性、合并多种疾病、淋巴细胞减少、感染指标增高、D-二聚体升高、心、肝功能受损可能是AKI的危险因素。进展到2期或3期AKI的COVID-19患者死亡率较高。
- 肖冠华胡鸿彬吴凤沙桐曾振华黄巧冰李海军韩家发宋文鸿陈仲清蔡淑敏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肾功能
- 核磁共振在评价超短波治疗对兔膝关节损伤模型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评价超短波治疗对兔膝关节损伤模型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与超短波组,每组各8只。空白组不造模不治疗,模型组造模成功后不治疗,超短波组造模成功后第2天予以超短波治疗,连续治疗28 d。分别于造模前1 d和治疗28 d后测定大白兔的右膝关节活动范围;治疗28 d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硫代巴比妥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指数;核磁共振成像评定各组兔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前,3组大白兔右膝关节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模型组与超短波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为(67.09±10.88)°、(98.02±11.38)°,均低于空白组[(143.29±17.02)°],超短波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模型组与超短波组的血清SOD含量为(78.98±8.29)NU/mL、(94.92±9.11)NU/mL,低于空白组[(111.32±10.38)NU/mL],MDA含量为(6.76±0.33)nmol/mL、(4.44±0.22)nmol/mL,高于空白组[(3.87±0.18)nmol/mL],超短波组大白兔血清SOD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模型组与超短波组大白兔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8.20±0.33)%、(4.10±0.72)%,高于空白组的(0.98±0.14)%,超短波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超短波组的膝关节T1弛豫时间与磁化传递率分别为(702.58±23.77)ms、(567.09±31.72)ms;(0.65±0.09)%、(0.45±0.08)%,高于空白组[(443.59±33.29)ms;(0.32±0.08)%],而超短波组膝关节T1弛豫时间与磁化传递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治疗在兔膝关节损伤模型的应用能改善核磁共振成像指标,降低软骨细胞凋亡指数,提高SOD含量与降低MDA含�
- 李海军胡友珍冯世波
- 关键词:新西兰大白兔核磁共振超短波膝关节损伤
- 64排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在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在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OFDR)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OF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64层的Somatom Definition AS型CT机实施双侧腕关节的容积扫描,分别利用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MPR以及VR等重建方法评价OFDR图像,对比不同方位的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与容积重建(VR)图像对于OFDR的显示率情况,CT不同重建方法的诊断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四种方式联合检测对于OFDR的显示率最高,为100.00%。矢状位MPR及冠状位MPR对于OFDR的显示率均分别显著高于轴位MPR及V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位MPR的真阳性26例,真阴性4例;矢状位MPR的真阳性41例,真阴性1例;冠状位MPR的真阳性36例,真阴性2例;VR的真阳性23例,真阴性1例;四种方式联合检测的真阳性44例,真阴性2例。四种方式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最高,为100.00%,其次为矢状位MPR及冠状位MPR。结论:64排螺旋CT能够较好地诊断OFDR,重建方法应用矢状位MPR及冠状位MPR可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显示价值,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 韩家发王琼娅李涛李海军刘青
- 关键词:64排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