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培培
-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OLI影像的环渤海湾不透水面提取及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不透水面的分布规模、空间格局和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Landsat 8卫星的成功发射使得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的陆地生态环境监测及其科学研究得以延续。本研究以该卫星搭载的陆地成像仪(OLI)影像为遥感数据源,基于植被-不透水面-土壤(V-I-S)模型,采用最小噪声分离法(MNF)和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地表信息遥感影像分类,并提取高反照和低反照覆盖初步提取不透水面,利用遥感指数去除水体、阴影等干扰物后,得到研究区不透水面的分布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相较于TM影像,OLI影像辐射分辨率提高为16bit,其波段范围普遍变窄,影像经大气校正后色彩丰富度提高,其不透水面提取精度较高;2013年,环渤海湾海岸带不透水面比例达到16.74%,其空间分布集中于城市中心城区和临港产业区;岸线向陆10km的海岸带区域和岸线外围填海区的不透水面面积达到1 794.30km2;与历史时期TM遥感影像提取结果相比,环渤海湾不透水面分布的趋海化现象明显,不透水面斑块聚集程度增加。
- 翟珂吴晓青秦元伟于璐杜培培
- 关键词:环渤海湾
- 基于多源数据的中国海岸带地区人口空间化模拟被引量:20
- 2020年
- 海岸带人口聚集、经济增长迅速、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细致的人口空间分布信息对解决海岸带地区资源配置、灾害风险管理等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沿海城市为研究区,基于NPP-VIIRS和NDVI数据构建人居指数HSI,并加入居住地面积比例系数反映人口内部差异,利用样本动态分区及建模方法,得到2015年中国海岸带1000 m格网人口分布数据(POP),并将其与已公布的相同年份的中国公里格网人口数据(TPOP)和100 m全球人口数据(WorldPOP)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3种数据均能反映中国海岸带地区人口的宏观分布特征,但是对于人口分布城乡差异特征以及城市内部人口分布细节特征的刻画,则是以POP数据最为理想。由县域统计值和POP数据可知,主要受沿海地貌、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的影响,中国海岸带地区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具体来说:①地形差异,山地和滩涂区域的人口密度普遍较低(小于5人/hm^2),而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区域的人口密度则普遍较高(大于10人/hm^2);②宏观区域差异,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大于25人/hm^2);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分布多层级重心离散分布的特征较为显著,尤其以山东和江苏最为明显,长江以南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沿海低地和平原,如浙江-福建-广东一带;③城乡差异,由各级城镇向乡村区域递减的趋势非常明显,城市等级越高,人口分布的梯度特征越显著,中心城区、城市近郊、城市远郊之间相比人口密度差异巨大。
- 杜培培侯西勇
- 关键词:人口阈值空间化海岸带
- 莱州湾海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评价被引量:20
- 2017年
- 基于GIS平台绘制莱州湾海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分布图,从海域空间开发利用结构、强度和协调性三方面对莱州湾海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域用海类型基本齐全,但是开发利用结构规模不均衡,开放式养殖、盐业和交通运输用海是其主要类型;莱州湾海域空间开发利用强度较高,呈现出中部>整体>东部>西部海域的特点;海域开发利用活动之间及其与海洋功能区划、海域自然属性分布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现象。未来,莱州湾海域开发利用需要优化调整用海结构和布局,提高产业开发利用层次;严格限制新增围填海工程,加强对自然岸线资源的保护,加大对海域环境整治和生物资源修复的支持力度。
- 杜培培吴晓青都晓岩刘柏静于璐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 人类活动对海湾生态系统潜在压力影响量化评估--以莱州湾为例
- 刘柏静吴晓青杜培培都晓岩
- 关键词:海域GIS
- 海域使用活动对海湾生态环境的压力评估——以莱州湾为例被引量:6
- 2018年
- 以莱州湾为例,基于GIS和地理空间模拟框架,结合海洋生态红线区分布,建立了海域使用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潜在压力评估模型,空间量化评估多种海域使用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多种海域使用活动的潜在压力总体呈近岸高于远岸、湾顶>东部>西部的分布特征;压力高值区集中于距岸10km以内海域和5m水深以内海域;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自然保护区及重要河口生态系统等类型的海洋生态红线区受到开放式养殖、围海养殖、盐业用海活动的压力较大,需要对其进行重点监控。研究揭示了莱州湾海域使用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潜在压力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海洋生态红线落地实施和海域使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 刘柏静吴晓青杜培培高猛都晓岩
- 基于AIS和多尺度空间模型的船舶活动时空特征及潜在压力被引量:10
- 2018年
- 基于AIS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空间模拟方法,分析莱州湾海上渔业船舶和商业船舶活动的时空特征,对海上船舶活动对莱州湾海洋生态红线区、海洋功能区海域生态环境的潜在压力进行直观、量化评估.结果表明,莱州湾船舶活动集中在海湾西南部海域和港口航运区、农渔业区等海洋功能区;渔业船舶活动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较为明显;莱州湾西南部海域和龙口港区西北部海域受海上船舶活动的潜在压力较大.建议在每年的9—11月份,加强对莱州湾渔业船舶活动和海上捕捞作业的监管,做好黄河口、莱州浅滩等海洋生态红线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防范商业船舶活动对周边养殖区和海洋牧场海域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 刘柏静贾静吴晓青杜培培
- 关键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