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贵丽

作品数:25 被引量:22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油气
  • 10篇凹陷
  • 7篇盆地
  • 6篇成藏
  • 5篇断层
  • 4篇油气成藏
  • 4篇油田
  • 4篇基底
  • 3篇新近系
  • 3篇油气藏
  • 3篇气藏
  • 3篇渤海海域
  • 3篇渤海湾盆地
  • 3篇成藏模式
  • 3篇成藏条件
  • 2篇断裂带
  • 2篇油藏
  • 2篇滩海
  • 2篇滩海地区
  • 2篇圈闭

机构

  • 20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中国石化胜利...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省煤田地...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25篇杨贵丽
  • 4篇王永诗
  • 3篇张盛
  • 3篇朱光
  • 3篇石砥石
  • 3篇王亚琳
  • 3篇马立驰
  • 2篇徐昊清
  • 2篇徐春华
  • 2篇詹润
  • 2篇赵约翰
  • 2篇谢传金
  • 2篇刘华
  • 2篇刘晓林
  • 2篇武云云
  • 1篇蔡东梅
  • 1篇许晓凤
  • 1篇严乐佳
  • 1篇王志英
  • 1篇郑荣才

传媒

  • 6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能源与环保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东凹陷北部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被引量:2
2015年
为明确青东凹陷北部地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勘探潜力及下步重点勘探方向,应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技术,利用区内录井、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等大量基础资料,对该区的油藏特征、分布规律及控藏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青东北部地区油藏类型多样,以构造类油藏为主。研究区具有近源成藏优势,油源供应充足,烃源岩控制油气纵向分布,断层附近的构造圈闭控制油气富集,储层物性条件控制油藏产能。
杨贵丽
关键词:油藏类型油源对比成藏模式
济阳坳陷埕岛东部地区断层特征及其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被引量:10
2022年
为了揭示济阳坳陷埕岛东部地区断层特征对新近系油气富集差异性的控制作用,以断层类型和断层活动性分析为基础,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及钻井、测井资料,使用断层活动速率法,重点分析油气成藏期断层活动特征及其与新近系油气富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埕岛东部地区发育油源Ⅰ型断层、油源Ⅱ型断层和调节断层共3种类型断层;油气主成藏期(明化镇组沉积时期)3种类型断层的活动性存在较大差异,油源Ⅰ型断层活动速率多大于15 m/Ma,油源Ⅱ型断层活动速率为10~15 m/Ma,调节断层活动速率多小于10 m/Ma。研究区油源断层控制了新近系油气的富集程度和空间分布差异,桩海断裂带发育较多活动速率大于10 m/Ma的油源Ⅰ型和Ⅱ型断层,且断-盖配置有利,为典型的断层输导-垂向运移模式,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高;而埕岛东部斜坡带油源断层分布少,断层活动性较弱,断层活动速率为10~12 m/Ma,为断层-砂体输导-阶梯式运移模式,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低,油气多分布于新近系下伏储层。
张学才刘华张芷晴杨贵丽徐昊清赵珊
关键词:断层活动性新近系
济阳拗陷青东凹陷反转构造及其控藏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探讨渤海湾盆地青东凹陷反转构造特征、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区域构造应力场调查、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构造组合样式分析、油气藏特征研究,表明反转构造是基底断裂古近纪伸展断陷期张扭性活动和古近纪末反转期压扭性活动叠加的结果,并控制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基底断裂沟通了烃源岩,其古近纪末反转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一致,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
石砥石张聪杨贵丽张盛刘晓林许晓凤
关键词:基底断裂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被引量:3
2017年
胜利油田滩海地区是济阳坳陷东部重要的油气聚集带,前古近系基底断裂对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滩海地区及济阳坳陷前新生代地层的分布、残留厚度与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规律,揭示了该地区前新生代基底断裂空间展布与发育规律,总结了基底断裂成因、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滩海地区前新生代主要发育北西向、北北东向与北东向3组基底断裂,其分布格局与构造样式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北西向基底断裂起源于印支期大别—苏鲁造山带碰撞造山期形成的前陆褶皱与逆冲断层系统,北北东基底断裂属于晚侏罗世郯庐断裂带第二次大规模左行走滑活动中伴生的左行平移断层系统,北东向基底断裂一部分形成于印支期北西向褶皱作用中的横向调节正断层或逆冲作用中的撕裂断层,另一部分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期间北西—南东向区域拉张背景之下。3组基底断裂在多期构造活动中相互叠加、改造,并发生了多次的构造反转活动,新生代期间逐渐消失并被新生的东西向断裂所取代。
詹润朱光杨贵丽
关键词:基底断裂滩海地区
桥东油田新生代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在明确桥东油田构造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其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恢复,明确了构造演化对桥东油田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桥东油田处于一个由5条北西向主断层及一系列次级断层组成的复杂断裂构造带上,5条主断层表现出由北向南逐渐迁移的活动特征,控制了本区的构造与地层发育特征,对青南生烃洼陷的形成、储盖组合的发育、圈闭的形成以及油气的运聚成藏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杨贵丽
关键词:新生代油气成藏
沾化凹陷原油物性与油气成藏及开发的关系被引量:5
2008年
依据原油物理性质资料,沾化凹陷原油可分为超重油、重质油、中质油和轻质油四种类型,但以中质油为主。该地区断层发育,纵向上原油性质变化规律不明显,呈现"忽高忽低"的特点。平面上,原油性质受构造的控制,以生油洼陷为中心呈"环带状"分布。研究认为,原油物性与油气成藏及开发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运移方向上,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原油物性不断变差。在相同的地质条件下,保存条件好,原油物性好,反之则差。油气开发过程中,原油物性总体上随开发时间的增长而变差,但由于开采方案的不同,变化趋势呈多样化。
周艳庄鸿玉杨贵丽蔡东梅
关键词:原油物性油气成藏油田开发沾化凹陷
济阳坳陷垦东地区油气运聚规律再认识被引量:8
2015年
近期济阳坳陷垦东地区发现新的含油层系和油藏类型,须对油气运聚规律重新认识。利用地震、地质及钻井资料,对垦东地区不同含油层系的主要油气运移通道和优势运移路径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新近系和古近系为2套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子系统。上部油气运聚子系统为构造活动期双通道式运移,走滑断裂带和骨架砂体是油气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具有断—砂输导型和砂—断输导型2种油气输导方式;下部油气运聚子系统为构造平静期单通道式缓慢运移,不整合面是油气横向运移的有效通道,油气以断层—不整合面输导为主。研究区上、下2套油气运聚子系统具有不同的油气运聚规律,据此建立垦东地区"二层台"式油气运聚模式。
杨贵丽郑荣才赵约翰王志英谢传金武云云王婵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三垛组剥蚀厚度恢复及意义被引量:8
2009年
综合利用声波时差法和基于镜质体反射率的Easy%Ro模拟法,对苏北盆地金湖凹陷三垛组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金湖凹陷三垛组较大的剥蚀量及新近系盐城组和第四系东台组沉积地层厚度欠补偿,即"古大于今"的埋藏史是造成该区隆起带和外斜坡区"浅熟"的根本原因。"古大于今"的埋藏史,加上古地温梯度大于现今地温梯度,使得阜宁组烃源岩在三垛组沉积末期达到最大热演化程度并大量生烃。在对三垛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的基础上,恢复了在三垛组沉积末期的主要输导层的古构造和阜宁组烃源岩的生烃状况,对油气运聚单元进行了划分和评价。
鲁雪松马淑芳杨贵丽
关键词:声波时差剥蚀厚度埋藏史热演化史金湖凹陷
垦东—埕岛构造带古近纪断层活动特征被引量:15
2015年
垦东—埕岛构造带是济阳坳陷东北部重要的富油气带,通过对该区古近纪应力场和断层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了各个断层的形成机制,从而理清了各个凸起的形成原因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北西向、北东东向与北北东向3组前新生代基底断层,前两者为中三叠世印支期前陆变形中形成的逆冲断层,而后者为晚侏罗世郯庐断裂带平移伴生的左行平移断层。在古近纪南北向区域拉张过程中,研究区北西向基底断层为左行张扭性复活,而北北东向基底断层为右行张扭性复活。至新生代,在南北向拉张应力作用下,新生断层表现为近东西向。在多期构造活动下,多方位断层使该构造带上的各个凸起呈现为张扭性的半地垒构造,它们共同复合构成了垦东—埕岛构造带。
马立驰王永诗杨贵丽
关键词:基底断层古近纪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古近系构造样式及其控藏作用被引量:14
2018年
在对济阳坳陷东部滩海地区边界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对古近系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将该构造带划分为单断-低凸型、双断-中凸型和多断-高凸型3种类型潜山披覆构造带。单断-低凸型潜山披覆构造带古近系储盖组合最好,各个层系都有可能形成好的储盖组合,发育岩性、构造、地层和复合圈闭类型。双断-中凸型潜山披覆构造带沙三段下亚段—东营组下部发育岩性和地层超覆圈闭,东营组中上部以披覆和岩性-构造圈闭为主。多断-高凸型潜山披覆构造带以多层系地层超覆圈闭为主,整体储盖组合条件差。垦东凸起沙三段地层油藏、长堤凸起东营组岩性油藏、埕岛凸起东营组岩性油藏将会成为下步研究区重点勘探目标。
马立驰王永诗景安语杨贵丽武云云赵铭海
关键词: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勘探方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