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美伶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压痕
  • 3篇纳米
  • 3篇纳米压痕
  • 2篇残余应力
  • 1篇堆焊
  • 1篇英文
  • 1篇中锰钢
  • 1篇维数
  • 1篇力学性能
  • 1篇锰钢
  • 1篇耐磨
  • 1篇耐磨性
  • 1篇基底温度
  • 1篇分形
  • 1篇分形维数
  • 1篇表面堆焊
  • 1篇表面形貌
  • 1篇力学性
  • 1篇TIC

机构

  • 4篇装甲兵工程学...
  • 3篇哈尔滨工程大...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钢铁研究总院

作者

  • 4篇董美伶
  • 3篇王海斗
  • 3篇朱丽娜
  • 2篇刘金娜
  • 1篇谭俊
  • 1篇兰龙
  • 1篇邢志国
  • 1篇徐滨士
  • 1篇金国
  • 1篇金国
  • 1篇张啸宇
  • 1篇任伟
  • 1篇崔秀芳

传媒

  • 2篇材料导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材料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基底温度对Ti薄膜表面形貌及残余应力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纳米压痕法中的Suresh模型和Lee模型研究不同基底温度对直流磁控溅射制备的Ti薄膜中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将压痕法计算结果与曲率法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同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Ti薄膜的表面形貌及相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uresh模型计算得到的Ti薄膜残余应力值与曲率法结果最为接近,因此Suresh模型更适合测量Ti薄膜中的残余应力。结合纳米压痕和显微结构的分析发现,随着Ti薄膜基底温度的升高,Ti薄膜的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变小,残余应力则从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
董美伶崔秀芳王海斗朱丽娜金国徐滨士
关键词:纳米压痕残余应力
中锰钢表面堆焊TiC的组织与性能被引量:2
2015年
中锰钢预热系数小,膨胀系数高且具有良好的耐磨特性,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但因其运行环境恶劣,常受到外界压力的持续冲击,加之铸造过程中表面形成气孔、夹杂等缺陷使得中锰钢常因疲劳而破裂损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运用表面改性技术,使用自蔓延特种陶瓷焊条对坦克装甲履带中锰钢表面进行焊接,在中锰钢的表面熔入大量的TiC颗粒。实验结果表明:熔有陶瓷相的中锰钢的表面组织更加均匀,气孔明显减少,并且TiC陶瓷相均匀分布在中锰钢中,与中锰钢组织结合良好,无明显裂纹出现。实验证明TiC陶瓷相的加入可有效地提高中锰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
张啸宇谭俊任伟张勇董美伶兰龙
关键词:中锰钢TIC耐磨性
纳米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9
2014年
概述了纳米压痕技术测量构件残余应力方面的理论知识,回顾了纳米压痕技术的测量原理,包括硬度、接触面积、接触刚度及弹性模量的计算。将纳米压痕测试计算残余应力的模型分为两大类,并重点对以载荷-位移曲线为依据推导出的残余应力计算模型(如Suresh、Lee、Swadener等模型)的分析过程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上的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同时展望了纳米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未来的发展方向。
董美伶金国王海斗朱丽娜刘金娜
关键词:残余应力纳米压痕
不同厚度纳米Ti薄膜的力学性能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制备出四个不同厚度的纳米Ti薄膜,并分别采用纳米压痕仪、电子薄膜应力分布测试仪研究了Ti薄膜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应力大小,结合分形维数方法和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Ti薄膜厚度的增加,薄膜晶粒尺寸逐渐增大,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值随厚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Ti薄膜弹性模量和硬度随薄膜厚度增加呈现出先减小随后增大的趋势。当薄膜厚度为600,2400,3600nm时薄膜中存在残余压应力,厚度为1200nm时存在残余拉应力,薄膜中残余应力分布最为均匀,但此时薄膜具有较低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值。分析得出Ti薄膜中存在残余拉应力会使薄膜硬度和弹性模量值变小,残余压应力反之。
王海斗董美伶崔秀芳邢志国朱丽娜刘金娜
关键词:纳米压痕分形维数力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