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景连
- 作品数:32 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凯里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论人群体质与民族文化的交叉作用及其后果被引量:6
- 2009年
- 在人类学的学科建构中,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是两门研究任务、对象、方法各不相同的学科。文化人类学致力于研究文化的建构、功能和演化,体质人类学则研究人类体质差异的时空分布及人类体质的遗传变异。这两门学科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因而,研究的方法和结论不能简单地套用。然而,这两门学科的对象都是人,而人类又必然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并存,人类的这两种特性又会客观地存在于相关民族文化的建构中。人群的体质差异肯定会对民族文化的建构起作用。必然是文化建构中需要加以适应的客观对象。相反的,一种长期延续的民族文化,由于要直接规约着相关人群的社会生活,这就不可避免地又会使相关的民族成员获得某些后天的体质特征。不注意到体质与文化的交叉作用,某些文化事实将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某些共同的后天体质特征也无法得到正确的说明。这两方面的研究不仅对文化人类学有价值,对体质人类学也有价值。一方面,可以丰富这两门学科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又有多重的应用价值。
- 杨庭硕谢景连
- 关键词:体质民族文化
- 贵州清水江文书的由来和特点探析被引量:1
- 2018年
- 清水江文书是一种以汉文书写的民间契约文本,内容以林契和地契为主体,包括分关契、借契、诉讼词、税契、文告、官府执照等。有关清水江文书的由来与特点,学界有较多讨论,但未达成一致。笔者认为,清水江文书是以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习惯法、伦理规范达成的契约关系为社会基础,以及文字下乡等因素综合作用后的产物。除具有明显的归户性外,兼具活态性、综合性、文化归属性、生态归属性、外延性等特点。
- 谢景连
- 关键词:清水江文书
- 洞庭湖区退耕还湖的文化思考
- 2011年
- 洞庭湖是我国最主要的淡水湖之一,它的治理直接关系着长江中游平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仅将洞庭湖治理视为一个纯粹的工程技术问题。本文以民族学的独特视角为切入点,论证了洞庭湖治理中的社会文化属性,进而指出根治洞庭湖乃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若不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剖析洞庭湖灾变的成因,洞庭湖的社会文化治理就无从谈起。为此,本文从民族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生态民族学出发,提出了使用文化制衡与文化要素嫁接手段诱导湖区文化重构,去建构根治洞庭湖的社会文化新模式。
- 范小青谢景连
- 关键词:生态民族学文化制衡文化重构
- 第五届锦屏文书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9年
- “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第五届锦屏文书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1月2日-4日在锦屏召开,与会学者聚焦“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主题,围绕锦屏文书的历史、新的研究思路,以及锦屏文书对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与探讨。与会学者认为,从单一学科研究锦屏文书的成果显著,但有深度的、综合性的整体研究还不够,呼吁加强跨学科的交流与对话,不断将锦屏文书的研究推向深入。
- 谢景连
- 关键词:锦屏文书生态建设脱贫攻坚
- 影响湘西农业经营效益的环境因素例举
- 2014年
- 在考虑农业生产发展时,相关部门都习惯于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作出农业发展决策,但这样的农业发展决策,在近年来的实践运行中,大都不理想。原因在于,作出农业发展规划时,往往忽略了环境因素对农业经营效应的影响。以湘西地区熟知的事例为依据,剖析环境因素对农业经营效应实现的制约作用,以便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 谢景连
- 关键词:环境因素
- 黔东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思考被引量:4
- 2017年
-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农耕文化的根基和精髓。黔东南州境内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保存较为完整;但在乡村旅游开发、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乡村城镇化等多重挑战和冲击下,传统村落不断遭受"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的破坏。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整体性保护和原真性保护相结合,静态性保护和活态传承相结合,搭建官员、专家、群众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 谢景连李斌
- 关键词:传统村落
- 清水江区域社会与清水江文书研究现状简述
- 近几十年来,清水江区域社会与清水江文书问题,一直是学界高度关注的对象。总体而言,清水江区域社会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则是围绕清水江木材市场贸易网络,探讨该区域社会的结构化过程;而对于清水江文书的研究,侧重于其保护、抢救、整理...
- 谢景连
- 关键词:林业社会结构
- 文献传递
-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对策——2016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论坛会议综述被引量:2
- 2016年
- 在2016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两大主题,探讨了农耕文明与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的实质、传统村落的基本属性、传统村落的价值、传统村落的现代性、传统村落保护的对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旅游语境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等问题。会议反映了学者们有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最新思考与研究,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 谢景连王健王金元
- 关键词:传统村落
- 人类学视野下的“游牧文明”被引量:4
- 2010年
- 游牧作为一种文化类型,永远不会退出人类发展的历史舞台,因而游牧文化的起源和中亚帝国兴亡史的探讨永远不会停留在历史的尘埃中,其现实价值永远存在着利用的空间。
- 罗康隆谢景连
- 关键词:游牧文明草原帝国
- 生态适应的个案研究:从“百越”到“侗族”的文化转型被引量:2
- 2009年
- 从"百越"到侗族,其传统文化发生了多次重大转型,并因此而导致对生态系统的利用方式发生了相应的调整,诱发出相关生态系统的明显改性,但每一次生态系统的改性,同样引发了侗族文化的新一轮适应。文化的适应又推动了生态系统改性的扩大与稳态延续,这种互为因果的交互模塑与适应,即本文所称的耦合演替,它应当是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互动运作的基本形式。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并不一定必然导致相关生态系统的蜕变。那种认为只要一旦对生态系统加以利用就会导致灾变的观点,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 谢景连罗康隆杨庭硕
- 关键词:百越侗族文化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