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建龙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气管
  • 1篇导管
  • 1篇凋亡
  • 1篇胸膜
  • 1篇胸膜瘘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镜
  • 1篇支气管胸膜瘘
  • 1篇直径
  • 1篇上气道
  • 1篇上气道梗阻
  • 1篇气道
  • 1篇气管插管
  • 1篇气管导管
  • 1篇气管镜
  • 1篇气管切开
  • 1篇气管狭窄
  • 1篇气胸

机构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谭建龙
  • 5篇刘志光
  • 3篇张卫东
  • 1篇吴怀球
  • 1篇周洁
  • 1篇李建民
  • 1篇李秀英
  • 1篇柳威

传媒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呼吸与危...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百合固金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种常见类型,而百合固金汤是目前中药治疗肺癌常见的方剂之一。深入了解百合固金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我们通过CCK-8和EdU检测百合固金汤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杀伤作用。接下来,我们在裸鼠背部建立移植瘤模型,从而观察百合固金汤在体内的抑癌作用。进一步,我们通过流式细胞术和蛋白质印迹法初步探索百合固金汤杀伤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机制。结果:我们发现百合固金汤显著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降低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和抑制体内肿瘤生长,且诱导肿瘤细胞在G0G1期发生明显的周期阻滞和凋亡。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百合固金汤能明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作用并且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从而对非小细胞肺癌产生治疗作用,为促进百合固金汤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机制证据。
周洁刘志光谭建龙侯旭阳贺君吴趋荟
关键词:百合固金汤非小细胞肺癌凋亡
上气道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肺功能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提高对上气道梗(UAO)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60例UAO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气道狭窄严重程度分组:轻、中度UAO组(上气道狭窄≤50%,A组,n=26)和重度UAO组(上气道狭窄>50%,B组,n=34)。结果 :60例UAO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39例(65%),咳嗽30例(50%),咳痰27例(43%),吸气相三凹征18例(30%),吸气相哮鸣音20例(33.3%)。病因谱:气管肿瘤28例(46.7%),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术后11例(18.3%),气管或喉结核7例(11.8%),甲状腺疾病6例(10%),复发性多软骨炎4例(6.6%),气管淀粉样变4例(6.6%)。60例UAO患者的流量-容积曲线(F-V曲线),有41例出现特征性UAO平台样改变,其中A组9例(34.6%),B组32例(9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FEV1%、FEV1/FVC%、PEF%、MVV%、MVV/FEV1等指标均明显下降。两组患者MVV%均下降,A组FEV1%、FEV1/FVC%正常但MVV%下降;B组MVV%、FEV1%、FEV1/FVC%均下降,但MVV%与FEV1%下降不成比例,MVV%较FEV1%下降更明显。结论 :UAO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以恶性疾病为主,应减少漏诊和误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所致气管狭窄明显上升,应提高警惕。F-V曲线出现特征性平台样改变对于轻、中度UAO诊断价值不大,早期容易漏诊。FEV1、FEV1/FVC%正常但MVV下降可能对早期UAO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王泽强刘志光柳威谭建龙张卫东李建民
关键词:上气道梗阻肺功能
内科胸腔镜活检组织免疫组化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2015年
目的 :探讨胸腔镜胸膜活检组织免疫组化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了2011年~2014年内科胸腔镜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4例,分析了活检组织免疫组化中CK7、TTF-1、CK5/6、Ki67和P53的表达,对比了原发肺腺癌与其他恶性肿瘤的胸膜活检组织中,上述因子的表达。结果 :肺腺癌为恶性胸腔积液最常见的病因,占79.8%;肺腺癌患者中,CK7、TTF-1和Ki67在胸膜活检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9.2%,79.7%和85.1%,特异性分别为35.0%,80.0%和25.0%;CK5/6和P53阳性率分别为17.6%和48.6%,特异性分别为65.0%和80.0%,其中CK7、TTF-1和P5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结论 :CK7、TTF-1和P53对于恶性胸腔积液中肺腺癌的诊断较有意义,而CK5/6的诊断价值有限。
李秀英张卫东谭建龙刘志光吴怀球
关键词:胸腔积液恶性腺癌免疫组化
气管插管或切开后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4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狭窄的患者(病例组),同期选取我院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术后未发生气管狭窄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中气管导管cuff直径(C)/锁骨平面气管直径(T)>150%、插管时间>7 d、气管插管/气管切开≥2次、更换气管套管≥2次、反复呼吸道感染、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C/T>150%、插管时间>7 d、气管插管/气管切开≥2次、反复呼吸道感染、更换套管次数≥2次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T>150%(OR=6.681,95%CI:1.164~38.363)、插管时间>7 d(OR=4.723,95%CI:1.413~15.779)、气管插管/气管切开≥2次(OR=4.526, 95%CI:1.133~18.083)、反复呼吸道感染(OR=3.681,95%CI:1.177~11.513)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C/T>150%、插管时间>7 d、气管插管/气管切开≥2次、反复呼吸道感染对于插管、气切后气道狭窄的预测意义:C/T>150%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5,敏感性0.364,特异性0.033,95%CI:0.555~0.775;插管时间>7 d的AUC为0.717,敏感性0.568,特异性0.133,95%CI:0.613~0.821;气管插管/气管切开≥2次的AUC为0.683,敏感性0.432,特异性0.067,95%CI:0.574~0.791;反复呼吸道感染的AUC为0.707,敏感性0.614,特异性0.200,95%CI:0.603~0.811。Z检验比较表明,C/T>150%与插管时间>7 d、气管插管/气管切开≥2次、反复呼吸道感染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39,P=0.402;Z=0.302,P=0.763;Z=0.751,P=0.453)。结论插管时间>7 d、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罗柔谭建龙刘志光
关键词: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经支气管镜置入自制硅胶塞治疗外周型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4年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置入自制硅胶塞治疗外周型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23年5月期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应用自制硅胶塞治疗的19例外周型BPF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详细病历资料,包括病因、瘘口位置、治疗方法、并发症及有效率等,评估硅胶塞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1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1.58岁(42~84岁),瘘口位于右上叶8例,右中叶2例,右下叶2例,左上叶2例,左下叶5例。肺切除术后9例,自发性气胸6例,肺结节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例,晚期肺癌放化疗1例,念珠菌肺炎1例,肺结核1例。15例患者首次成功封堵,1例放置失败,3例在术后1周内硅胶塞脱落,总共置入硅胶塞40枚,平均(2.10±0.74)枚,直径平均6.4(3~9)mm。近期有效率为73.68%(14例)。纳入远期随访1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5月(1.5~53个月),1例患者在第45天新发瘘口,联合小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封堵。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重症肺炎死亡,1例术后第30月因Ⅱ型呼吸衰竭死亡,两者的死亡原因均与介入手术操作无关。远期有效率为68.42%(13例)。结论经支气管镜置入自制硅胶塞封堵器能快速、有效封堵外周型BPF,并发症少且远期疗效较为肯定。
张翠花刘志光陈风雨张卫东邓红英李茸彭冉谭建龙
关键词: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镜自发性气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