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恒蔚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厌氧
  • 3篇氨氧化
  • 2篇厌氧氨氧化
  • 2篇生物技术
  • 2篇生物技术专业
  • 2篇生物修复
  • 2篇微生物修复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模式
  • 2篇PCR-DG...
  • 1篇导论课程
  • 1篇导师
  • 1篇导师制
  • 1篇低氧胁迫
  • 1篇厌氧环境
  • 1篇育人
  • 1篇植物修复
  • 1篇中华绒螯
  • 1篇中华绒螯蟹
  • 1篇绒螯蟹

机构

  • 10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1篇刘恒蔚
  • 3篇秦粉菊
  • 3篇黄勇
  • 3篇李祥
  • 2篇刘忻
  • 2篇郭伟强
  • 1篇侍苗苗
  • 1篇顾华杰
  • 1篇胡翠英
  • 1篇宋学宏
  • 1篇毕玮
  • 1篇王桃云
  • 1篇林兴
  • 1篇毕玮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高教学刊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实验室科学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生物化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性污泥厌氧Fe(Ⅲ)还原氨氧化现象初探被引量:16
2016年
采用常规化学分析和微生物群落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监测技术,探究了厌氧条件下活性污泥中Fe(Ⅲ)还原氨氧化(Feammox)反应的存在及微生物群落动态响应.结果表明,当反应器运行至第24 d时NH_4^+发生转化,同时检测到NO_3^-和Fe(Ⅱ)的生成,表明活性污泥中存在着Fe(Ⅲ)还原NH_4^+氧化反应,产物主要为NO_3^-和Fe(Ⅱ),并伴随少量N_2生成.经过84d培养,氨氮最大转化量达29.85 mg·L^(-1),转化率为59.7%,出水NO_3^-最高值达24.56 mg·L^(-1).活性污泥中Feammox为产酸过程,体系中p H值下降.整个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条带分布发生变化,参与活性污泥中Feammox反应的部分群落在培养过程获得保留,部分优势菌群获得富集.
李祥林兴杨朋兵黄勇刘恒蔚
关键词:厌氧环境微生物群落
乌苏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进展
2024年
乌苏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广泛存在,来源丰富,甘草、枇杷叶、苹果等含量较高。药理学研究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具有较大的医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因此,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乌苏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和作用机制的文献报道进行梳理,以期对此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和抗肿瘤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陈子明吴天惠刘欣王兆博郭伟强刘恒蔚
关键词:抗肿瘤
基于“三全”育人生物技术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被引量:2
2021年
在课程教学中实现“三全”育人,对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获得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苏州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导论课程自身建设规律为例,就此课程实施“三全”育人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相关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提高。
袁红霞李永丹秦粉菊刘恒蔚陈佳佳齐鑫张文超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基于MICP的水体重金属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3年
随着采矿业和工业化的发展,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成了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近年来通过微生物矿化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受到较多的关注,其中以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技术(MICP)为代表的生物矿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该文综述了MICP相关的尿素水解、氨基酸氨化、反硝化、硫酸盐还原、甲烷氧化和光合作用等6种代谢过程,及其在铅、铜、锌、镉、铬、铀和锶等常见重金属元素生物矿化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重金属浓度、尿素浓度、钙源及其浓度、pH值、温度和生物矿物形态等对MICP的影响。分析认为优化MICP工艺参数、筛选对重金属高耐受的MICP微生物,有利于提高重金属去除率,是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沈禄吴蓉蓉徐汝悦孔祥云袁红霞张文超刘恒蔚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生物矿化生物修复
科研导师制——生物技术专业科教协同育人探索被引量:11
2019年
科教协同育人是新形势下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苏州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以导师科研项目为载体,采用科研导师制鼓励本科生参与其中,开展精英化培养。科研导师制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拓宽了学生视野,增加了学生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科研积极性,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科研竞赛项目,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基于科研导师制的科教协同育人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秦粉菊刘恒蔚袁红霞
关键词:科研导师制生物技术
Cr(Ⅵ)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3年
铬是一种主要的无机污染物,通过岩石风化、火山喷发等自然过程和冶金、化工、皮革产业等人为活动释放到土壤和水体中。铬主要以两种不同的稳定氧化状态存在:Cr(Ⅲ)和Cr(Ⅵ),其中Cr(Ⅵ)的毒性大、流动性强、生态风险性大,是目前世界公认的I类致癌物。因此,Cr(Ⅵ)污染的治理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存在执行成本高、效率低、容易产生有毒副产物和无法大规模实施等缺点;生物修复技术改善了传统修复技术的局限性,是一种更经济、更环保、可持续的绿色修复技术。本文综述了Cr(Ⅵ)的污染来源、毒性特点,详细阐述了其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的过程及机制,并展望了生物修复铬污染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生物修复Cr(Ⅵ)污染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徐汝悦王子霄沈禄吴蓉蓉姚芳婷谭中原刘恒蔚张文超
关键词:六价铬迁移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
厌氧氨氧化与铁氨氧化反应器功能微生物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以氨氮为电子供体,以亚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将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同时转化为氮气的过程。除了亚硝酸盐外,厌氧氨氧化菌也能以铁盐为电子受体发生类似的氨氧化反应,即铁氨氧化(Feammox)。该研究利用基于PCR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定量PCR(qPCR),结合序列分析,研究了这2种反应器中功能微生物的差异。结果表明Anammox转换为Feammox后,功能微生物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都以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tiensis, Candidatus Scalindua spp.和Candidatus Brocadia sinica为主,这说明Feammox与Anammox具有基本一致的氨氧化生物过程。而Candidatus Scalindua spp.在Feammox反应器中丰度较高,可能与Feammox特异反应的发生有关。q PCR结果进一步证实Fmx反应器内的Anammox菌得到了较好的富集。
刘恒蔚毕玮李祥黄勇袁怡刘忻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PCR-DGGE
一种壳聚糖与碳酸盐矿化菌协同高效除锰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聚糖与碳酸盐矿化菌协同高效除锰的方法,具体涉及环境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含尿素的营养肉汤培养基,培养得到碳酸盐矿化菌的菌液;准备不同浓度的含锰模拟废水,将浓缩后的菌液加至含锰废水中,培养获...
谭中原张文超沈禄刘恒蔚秦海晨宋书泓
纳米硒对低氧胁迫下中华绒螯蟹免疫保护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低氧胁迫会减弱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免疫机能和抗氧化能力。为揭示纳米硒(nano-Se)对低氧胁迫下中华绒螯蟹的免疫保护作用及抗氧化调控机制,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0.1、0.2、0.4、0.8和1.6 mg·kg^(−1))的纳米硒饲喂中华绒螯蟹90 d。饲喂实验结束后,进行低氧胁迫实验并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结果表明:1)低氧胁迫24 h和低氧胁迫下感染嗜水气单胞菌24 h的蟹死亡率分别可达62.45%和100%,低氧胁迫12 h使血淋巴中血蓝蛋白浓度、血细胞数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胁迫至第24小时有下降趋势;乳酸(LD)和丙二醛(MDA)浓度在低氧胁迫12~24 h持续上升。2)饲料中添加适量(0.1~0.4 mg·kg^(−1))纳米硒可显著降低低氧胁迫下蟹死亡率和低氧胁迫下嗜水气单胞菌的致死率(P<0.05),显著提高低氧胁迫下血蓝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数量以及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性,降低LD和MDA浓度(P<0.05);添加0.8~1.6 mg·kg^(−1)纳米硒加剧了低氧胁迫损伤。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纳米硒可改善低氧胁迫下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且添加水平以0.2 mg·kg^(−1)为宜。
贾慧凝侍苗苗卞永乐侍崇敬刘恒蔚宋学宏秦粉菊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纳米硒低氧胁迫免疫抗氧化
厌氧氨氧化功能微生物PCR-DGGE分析方法优化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开发的相关工艺在污水脱氮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但Anammox微生物是一类目前尚不能分离和纯培养的微生物,分析其功能微生物的类型,对于研究其生物学机理并改良其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在Anammox微生物应用中的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提高PCR-DGGE的分析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针对16S r DNA V3区的GC-F341/R518引物组合,PCR最佳退火温度为64℃;DGGE电泳中,最佳上样量为5-7μL,最佳胶浓度为8%,最佳电压/时间为80 V/16 h。优化后的PCR-DGGE具有准确性高和灵敏度好的特点。
毕玮李祥刘恒蔚黄勇袁怡刘忻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PCR-DGG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