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志伟
- 作品数:35 被引量:191H指数:9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紫苏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潜力被引量:44
- 2017年
- 紫苏是我国传统的特色药食两用型油料作物,在医药、食品、油料及景观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紫苏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紫苏的主要成分、药食价值、资源分布、栽培区域及品种选育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紫苏种群划分以及关键性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紫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对紫苏的下一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 沈奇商志伟杨森徐静王仙萍田世刚杜才富
- 关键词:紫苏性状分子机制
- 基于SSR标记13个紫苏品种(系)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被引量:4
- 2017年
- 为紫苏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利用14对SSR引物对13个紫苏品种(系)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从13个紫苏品种(系)中共检测出51条清晰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7条,占92.16%。2)13个紫苏品种(系)的遗传距离为0.086~0.576,平均遗传距离为0.336;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24~0.914,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54。3)在遗传距离(SM)为0.59时,13个紫苏品种(系)可聚为2类群。类群Ⅰ为开阳紫苏(CK)1个品种(系),类群Ⅱ包括奇苏1~6号及其原种1~6号共12个品种(系)。在SM为0.67时,类群Ⅱ又可分为2部分,第1部分包括奇苏1号和奇苏6号及其原种1号和原种6号共4个品种(系);第2部分包含奇苏2~5号及其原种2~5号共8个品种(系)。在SM为0.80时,原种2号、原种3号和原种4号的亲缘关系最近,但经系选改良后,其亲缘关系已有一定距离。
- 王仙萍温贺商志伟杨森徐静沈奇
- 关键词:紫苏SSR标记聚类分析
- 贵州7个紫苏品种(系)的主要性状与品质被引量:2
- 2017年
- 为紫苏新品种选育、审定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区域试验方法,在贵州省6个区域试验点对7个紫苏品种(系)的主要性状与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均较对照(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农家种)增产,增幅为19.52%~62.2%;生育期较对照提早2~9.4d;参试品种(系)含油率为40.11%~49.12%,除7号外其余品系均较对照提高;亚麻酸含量为51.22%~60.62%,除8号和9号品系外,其余品种(系)均高于对照。筛选获得产量、品质及稳定性均较优良的品种(系)5号和8号及含油率表现突出的1号品系。
- 田世刚郭平沈奇王仙萍杨森商志伟徐静赵继献杜才富
- 关键词:紫苏含油率
- 紫苏不同品种的生产比较试验被引量:2
- 2017年
- 为促进紫苏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在贵州省不同区域对4个紫苏新品(系)进行生产试验,比较不同品种(系)的产量、生育期、农艺学性状、品质性状及抗性表现。结果表明:与当地农家种(CK)相比,参试各品种(系)生育期提早2.6~9.5d,增产16.77~23.88kg/667m2,含油量提高1.28~7.77百分点。各品种/系中,5号的产量最高,生育期最短,a-亚麻酸含量最高,品质及其他农艺学性状均较好,表现优良;2号的含油量高达49.01%,可作为高油紫苏新品系进行培育。
- 沈奇田世刚郭平王仙萍杨森商志伟徐静温贺赵继献
- 关键词:紫苏
- 叶用紫苏农艺性状动态变化及与叶片产量相关性分析
- 2023年
- 以4份叶片适于鲜食的紫苏品系为试材,对不同发育时期紫苏相关农艺性状进行动态观测,采用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紫苏主要农艺性状生长变化规律及与叶片产量间的相关性,以期为高产叶用紫苏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个紫苏品系的株高、茎鲜质量、一次分枝数、单株叶片数量基本均表现出了在营养生长前期及中期快速增加,后期放缓,直至成熟衰老期出现回落的趋势;单株鲜叶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营养生长后期至生殖生长前达到最高值。主要农艺性状与鲜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叶用紫苏单株鲜叶产量与叶片数及茎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次分枝数、茎节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单株叶片数、茎鲜质量以及一次分枝数等对叶用紫苏的单株鲜叶产量具有较大的决定作用。综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植株高大健壮、分枝数多、叶片茂密是高产叶用紫苏的主要形态特征。
- 张恒徐静商志伟温贺杨森王文华
- 关键词:农艺性状
- 储藏条件及杂质含量对紫苏种子活力及制油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以紫苏(Perilla frutescens)籽为试验材料,研究储藏时间、储藏温度及杂质含量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含油量、出油率逐渐下降,储藏温度越高,下降速率越显著;脂肪酸成分中亚麻酸含量逐渐下降,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含量逐渐增加,棕榈酸含量变化不明显;酸值和过氧化值逐渐升高,上升速率35℃处理>25℃处理>4℃处理。随着杂质含量的增加,紫苏籽出油率明显下降;脂肪酸成分中亚麻酸含量显著下降、脂肪酸值和过氧化值上升明显。为保证紫苏籽制油品质,长期储藏时应置于低温环境,同时,应避免使用常温储藏超过8个月的紫苏籽进行生产加工,且杂质含量应控制在3%以下。
- 徐静王涛商志伟王仙萍温贺沈奇李庠
- 关键词:紫苏籽脂肪酸成分酸值过氧化值
- 两种紫苏叶主要营养及药用成分评价被引量:14
- 2021年
-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兼用型植物。本研究对药用紫苏M424和油用紫苏M84的叶中主要营养及药用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M424与M84两种紫苏叶片中氨基酸种类齐全,蛋白含量分别为8.62%及12.67%,显著高于常见叶菜,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比值(EAA/TAA)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均达到理想蛋白的标准。2种紫苏叶片中纤维素含量分别为23.84%和18.60%,总糖含量分别为2.84%和2.08%,脂肪含量分别为1.53%和2.39%。2种紫苏叶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其中钙、铁和硒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叶菜。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0.38和0.32 mg·g^(-1),维生素C含量3.27和3.03 mg·g^(-1)。2种紫苏叶挥发油含量约为0.765%及0.312%。药用紫苏的迷迭香酸、总黄酮及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含量均高于油用紫苏;而油用紫苏叶片中蛋白及脂肪含量较高。
- 王仙萍商志伟沈奇徐静张品杨森张恒赵德刚
- 关键词:紫苏叶营养
- 212份紫苏属植物资源的表型性状及抗性鉴定与聚类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为紫苏属植物种群划分及育种利用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观察212份紫苏属植物资源的表型性状及抗逆性,并依据21个表型性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12份紫苏属植物资源的叶色、叶形、花色、苞叶及种子等性状差异明显。2)在212份紫苏属植物资源中,抗倒性较强的材料占91.98%,抗虫性较强的为2.83%,抗锈病极强的为1.89%,抗白粉病强的为4.25%,抗根腐病较强的为3.77%。3)聚类分析将212份紫苏属植物资源分为紫苏(原变种,Perilla frutescens var.frutescens)和回回苏(P.frutescens var.crispa)2类群。抗倒性、抗虫性、抗病性较强的紫苏属植物资源可作为抗性育种材料利用或直接用于大田生产。
- 王仙萍田世刚商志伟徐静杨森秦信蓉沈奇
- 关键词:表型性状生物学评价
- 中国紫苏籽粒性状及对品质产量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为了明确紫苏籽粒表型性状与其分类、品质产量间的相关性,为紫苏资源开发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对431份中国紫苏的籽粒形态特征(大小、千粒重、颜色、脊纹、硬度),品质(含油量及亚麻酸)及产量进行考察及分析。结果表明,供试6个指标变异系数从大到小分别为单株产量、千粒重、硬度、含油量、籽粒大小、α-亚麻酸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千粒重、大小、硬度与籽粒含油量品质相关性较高。产量与品质性状也表现为显著正相关。通过籽粒特征进行的聚类分析可以有效的对材料进行分类利用。籽粒特征聚类与种质分类有一定的联系,但是种质来源地点与籽粒特征聚类联系不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千粒重、种子大小、含油量及单株产量指向相近。以上分析表明可以采用籽粒表型指标作为品质育种的初判指标,且在育种中可选择兼顾大粒、高油及高产的选育目标。
- 商志伟杨仕梅张天缘徐静王仙萍温贺杨森张恒田飞张品王文华沈奇
- 关键词:紫苏籽粒性状聚类分析
- 冷榨与热榨紫苏粕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对冷榨和热榨工艺制油后剩余的紫苏粕,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部分矿物质的测定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制油工艺对紫苏粕品质的影响并明确紫苏粕的基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在水分含量上,冷榨紫苏粕比热榨紫苏粕高。在粗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上,冷榨紫苏粕比热榨紫苏粕低。在紫苏粕干基上分析,冷榨紫苏粕的粗脂肪、粗纤维、氨基酸(除蛋氨酸外)含量均比热榨紫苏粕的各成分含量高。冷榨与热榨紫苏粕中脂肪酸组成相同,冷榨紫苏粕大部分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紫苏粕具有高蛋白质、高纤维的特点;氨基酸种类齐全,总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占比大;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大,必需脂肪酸含量也高,α-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尤其丰富;K元素含量高且富硒,重金属不超标,因而,紫苏粕营养全面且丰富,具有较高的价值,是可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
- 温贺杨森赵振新田恩阔徐静商志伟余顺波沈奇王仙萍郭平
- 关键词:脂肪酸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