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莹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省交通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hM-SH-2差异性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汉族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C)中h MLH-1、h MSH-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维吾尔族、196例汉族SCC标本及60例维吾尔族、汉族正常结直肠(normal colorectal mucosa,NCM)标本中h MLH-1、h MSH-2的表达。结果新疆维吾尔族、汉族NCM中h MLH-1、h MSH-2阳性率均为100%(60/60)。维吾尔族SCC中h MLH-1阳性率(75%,45/60)明显低于汉族(93.4%,183/196)(P<0.05);维吾尔族SCC中h MSH-2阳性率(91.7%,55/60)与汉族(94.4%,185/1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SCC平均发病年龄(57.63岁)低于汉族(65.64岁)(P<0.05),且维吾尔族≤40岁(28.3%,17/60)SCC患者高于汉族(3.6%,7/196)。维吾尔族、汉族管状腺瘤(tubular adenoma,TA)中h MLH-1、h MSH-2阳性率均为100%。维吾尔族管状绒毛状腺瘤(tubulovillous adenoma,TVA)中h MLH-1、h MSH-2阳性率均为66.7%(2/3);汉族TVA中h MLH-1、h MSH-2阳性率分别为74.2%(23/31)、90.3%(28/31),两组人群TA组与TV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维吾尔族、汉族SCC不同年龄组中h MLH-1、h MSH-2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汉族SCC中h MLH-1、h MSH-2表达呈正相关(rs=0.737,P<0.05);维吾尔族SCC中h MLH-1、h MSH-2表达亦呈正相关(rs=0.383,P<0.05)。结论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SCC中均存在h MLH-1、h MSH-2表达缺失,且与年龄与腺瘤密切相关。维吾尔族SC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低于汉族,且h MLH-1阳性率低于汉族。联合检测h MLH-1、h MSH-2有利于为不同民族的结直肠癌预防重点和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 于静张晓莹赵峰房爱菊叶明程凤凤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维吾尔族汉族
- 乳腺癌中不同克隆号HER-2抗体IHC与FISH检测结果比较
- 2017年
- 目的 3种不同克隆号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结果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为实验室选择合适的HER-2抗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种不同克隆号的HER-2抗体,对268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进行检测,并与HER-2基因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进行比较。结果 HER-2的3种抗体的结果分别为克隆号SP3IHC结果3+66例;克隆号EP3IHC结果3+53例;Polyclonal Her-2抗体IHC结果3+8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ISH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6、0.67、0.56。结论 HER-2的IHC检测以选择单克隆抗体优先,建议优先选择克隆号SP3抗体。
- 房爱菊张晓莹程凤凤戴宗燕于静
- 关键词:乳腺癌
-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T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淋巴瘤的发生被认为是B或T淋巴细胞被阻断在其分化过程中某一阶段而造成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生所致。多数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通过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能够明确诊断,但对于T细胞淋巴瘤(T cell Lymphoma,TCL)的诊断,仅凭形态学与免疫表型分析难以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毛细管电泳技术在TC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04-2015-06-30齐鲁医学检验所经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的TCL和不能明确诊断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共63例,利用毛细管电泳基因片段分析技术分析基因重排产物的克隆性。结果 25例TCL中,T细胞受体-G(T-cell receptor G,TCRG)、TCRB、TCRD基因重排的检出率分别为88.0%(22/25)、72.0%(18/25)和20.0%(5/25),三者联合检出率为96.0%(24/25)。38例未明确诊断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21例为多克隆性增生。结论毛细管电泳基因片段分析对TCL的诊断能够提供遗传学的支持,并且对形态学及免疫组化不典型或疑难病例可以提供诊断方向,利于TCL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 程凤凤房爱菊孙琳于静张晓莹戴永刚刘新风
-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技术T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
- 乳腺癌组织CD10、MMP-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CD1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乳腺导管原位癌23例、微小浸润乳腺癌1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1例)和对照组乳腺组织(健康人16例、乳腺良性疾病24例)CD10和MMP-3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CD10、MMP-3表达及二者共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导管原位癌、微小浸润乳腺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43.8%、92.6%,MMP-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8%、37.5%、86.4%,均高于对照乳腺组织的12.5%、10.0%(P均<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微小浸润乳腺癌(P均<0.05)。乳腺癌组织CD10、MMP-3表达和二者共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相关(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CD10和MMP-3表达呈正相关(r=0.436,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CD10、MMP-3表达增加,二者的表达变化参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
- 于静张晓莹房爱菊戴宗燕石冉冉程凤凤
- 关键词:乳腺癌CD10基质金属蛋白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