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飞
-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宁夏某市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及溯源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20年宁夏某市报告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查明中毒原因以减少此类事件发生。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病例调查;样本以传统法分离培养、荧光定量PCR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试验检测,并与实验室本年度分离菌株对比。结果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病13例、死亡1例。25份样本中,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i单项变种20株,沙门氏菌检出率食品和病人粪便样本均为100%、环境样本为60%。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耐药谱为AMP-CAZ-AMS-TET-NAL-CHL-CXT-CFZ-GEN-SXT-AZM,均呈现11重耐药现象,多粘菌素E(CT)和环丙沙星(CIP)处于中介值,仅对亚胺培南(IMP)和头孢西丁(CFX)敏感,比实验室菌株耐药更为严重。20株菌的PFGE条带一致、同源性100%,显示为同一克隆,与实验室菌株同源性在81.8%-86.7%,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该起事件为村民食用鼠伤寒沙门氏菌i单项变种污染病牛肉中毒而致。监管部门应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及培训力度,联合整治抗生素滥用现象;畜牧部门高度重视病畜的管理,严禁食用病畜肉。
- 张燕飞郭邦成刘翔郝琼田晓伟袁秀娟
- 关键词: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药物敏感性试验
- 2020年宁夏地区沙门氏菌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探讨沙门氏菌在食品与食源性疾病感染中的相关性,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细菌鉴定仪鉴定、肉汤稀释法(药敏实验)、玻片凝集法(血清分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培养的沙门氏菌进行药敏实验、血清分型及分型分析。结果宁夏地区食品及患者感染仍然以肠炎沙门氏菌为主,占所有分离株的45.45%(15/33),其次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占24.24%(8/33),其他血清型均匀分布;所有菌株均对6类10种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萘叮酸的耐药率最高;不同来源菌株的分型图谱NXSP001和NXJB001同源性为100%,提示可能存在散在暴发,需要追踪溯源,其他菌株的PFGE带型同源性较低。结论应加强沙门氏菌PFGE分子分型和耐药性监测,为沙门氏菌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李惠娟魏琼张燕飞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
- 2006-2020年宁夏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宁夏食品及病例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流行特征及耐药现状。方法对宁夏2006—2020年食品及病例中分离的138株李斯特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血清凝集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药敏、血清及分子分型研究。结果食品来源113株菌共分属6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1/2a型,共45株,占39.82%。其次为1/2c型,共32株,占28.32%,致病性较强的4b型在食品中亦分离到5株,占4.42%。25株病例来源菌株分属4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致病性较强的4b型,共12株,占48.00%;138株不同来源李斯特菌对8种抗生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食品来源菌株共分属17个耐药谱,病例来源菌株分属7个耐药谱,优势耐药谱一致,均为VAN-TET。电泳后,113株食品来源分离株获得94个不同的PFGE带型,相似度为37.1%~97.0%。25株病例来源菌株共分为22个不同的PFGE带型,相似度为46.2%~100%。不同时期、不同来源、不同地区分离株PFGE带型优势型别不明显,呈散在分布。结论宁夏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清型呈现多元化流行趋势,不同地区流行特征呈现多样性。本地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应采取区域化防治手段,临床治疗尽可能在药敏结果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 郭邦成李娜张燕飞魏琼刘翔杨丽娟沈梅郝琼
-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
- 2016—2021年宁夏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分布规律及耐药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 明确宁夏腹泻患者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掌握其耐药特征,为宁夏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1年共收集15家哨点医院门诊及住院食源性疾病腹泻患者新鲜粪便样本7 042份,进行DEC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荧光PCR毒力基因分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 7 042份腹泻患者样本共检出DEC菌株244株、检出率为3.46%;其中以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型别为主、分别占33.20%和30.74%;0岁~组检出率为4.21%,中卫市检出率为1.18%;水果及其制品类食品组DEC检出率最高(28.69%)。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其他类别抗生素,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依次为头孢唑林(94.26%)、头孢噻肟(93.85%)和氨苄西林(93.03%)。最严重多重耐药现象为14重耐药,分布于EAEC和EPEC两种型别中,耐药谱为AMP-CAZ-AMS-IMP-TET-NAL-CT-CFX-CHL-CXT-CFZ-GEN-SXTCIP。结论 宁夏DEC感染严重,耐药形势严峻,应继续加强DEC的持续监测。
- 张燕飞田晓伟郭邦成刘翔李娜杨丽娟魏琼
- 关键词:耐药
- 2014-2020年宁夏沙门菌分子分型与耐药性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2014-2020年宁夏食品及病例来源沙门菌耐药情况、流行优势血清型及PFGE型别。方法对2014-2020年各类食品及临床病例中分离培养的188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和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肠炎沙门菌在食品及病例中均为优势血清型,病例来源分离76株,占49.35%(76/154),食品来源分离18株,占52.94%(18/34),总构成比为50%(94/188)。188株不同来源沙门菌有182株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176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耐2~4种抗生素101株(55.49%),耐5~8种抗生素52株(28.57%),耐9~12种抗生素23株(6.59%)。将所有分离株经Xbal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后,共获得93条PFGE带型,相似度为42.1%~97.1%,优势带型为NXSM0065型,其次为NXSM0074和NXSM0069,共41株,占所有分离株的21.81%。结论宁夏地区沙门菌流行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病例及食品来源分离株耐药状况普遍较为严重,不同来源,同一血清型PFGE带型同源性较高,且与耐药谱未体现出明显的关联性。
- 郭邦成李娜张燕飞魏琼刘翔郝琼
- 关键词:沙门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耐药性
- 2015—2017年宁夏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了解宁夏食源性疾病的发病规律和流行趋势,为宁夏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的要求,对2015—2017年收集的3592例宁夏食源性疾病病例采样并检测。结果2015—2017年吴忠市和固原市食源性疾病检出率分别呈逐年上升趋势;0~5岁组(13.17%)、散居儿童组(10.75%)和水果类及其制品组(3.09%)检出率最高;各病原中诺如病毒检出率(11.08%)最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4.20%)次之,副溶血性弧菌连续三年未检出。结论宁夏食源性疾病防控的主要病原为诺如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应不断完善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有效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张燕飞刘翔李娜郝琼马江涛陈慧袁芳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检出率
- 2011~2015年银川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银川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感染现状。方法收集2011~2015年在银川市进行健康体检的71859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梅毒检测信息,采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阳性病例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诊。结果71859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共检测出梅毒阳性214名,阳性率为0.30%;不同年份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感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以30~<40岁组阳性率最高,〈20岁组阳性率最低,各年龄组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行业梅毒感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娱乐(0.39%)、宾馆(0.35%)、餐饮(0.25%)、其他(0.11%),不同行业间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1~2015年银川市从业人员梅毒感染呈上升趋势,20~<40岁年龄段属于高危人群,应加强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护意识,有助于梅毒的预防和控制。
- 李娜沈梅曹守勤郭邦成张燕飞郝琼刘翔杨宝忠
- 关键词:梅毒公共卫生性行为年龄因素
- 宁夏2018—2020年细菌性腹泻病原谱与耐药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的细菌病原谱构成特征以及耐药情况,对预防感染性腹泻以及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2018—2020年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点监测病例样本,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定,并对优势菌株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2018—2020年共计监测腹泻病例3 486例,检出各类病原细菌287株,包括沙门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志贺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奇异变形杆菌。83株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各年度均为到最高,其次为四环素,头孢唑啉和萘啶酸;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在2019和2020年均达到100%,其次为阿奇霉素。14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在各年度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敏感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其次为头孢他啶、头孢西丁以及阿奇霉素。结论 2018—2020年宁夏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谱较为多样,以沙门氏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居多,是近年来导致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的优势细菌,这2种病原菌均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但不同菌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趋势不同,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 魏琼沈梅张燕飞李娜刘翔田晓伟袁秀娟李蕾
- 关键词:细菌性腹泻病原学特征耐药特征
- 宁夏鼠伤寒沙门菌及其单相变种基因组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探讨宁夏地区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yphimurium)及其单相变种(简称S.1,4,[5],12:i:-)流行特征,建立全基因分型数据库,为今后的暴发溯源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宁夏地区分离的92株鼠伤寒沙门菌及其单相变种进行血清型分型、MLST、cgMLST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表型预测。结果所有菌株中,21株为S.typhimurium,占22.83%;71株为S.1,4,[5],12:i:-,占77.17%。MLST和cgMLST分型结果显示,S.typhimurium均为ST19型,分为5个进化分支,发现5个聚类簇;S.1,4,[5],12:i:-均为ST34型,同在一个进化分支上,发现17个聚类簇。VFDB预测共发现8类155种毒力基因,其中33.33%的S.typhimurium中携带质粒上的9种毒力基因,2种血清型均携带染色体上与SPI毒力岛相关毒力基因。耐药表型预测结果显示,所有S.1,4,[5],12:i:-耐4~14种抗生素,产生22种多重耐药谱,S.typhimurium耐2~13种抗生素,产生8种多重耐药谱。结论宁夏地区S.1,4,[5],12:i:-为继肠炎沙门菌的主要流行优势血清型,其耐药性和遗传多样性高于S.typhimurium,而携带毒力基因数量低于S.typhimurium,且均存在较高的局部暴发风险。
- 刘翔张燕飞魏琼杨丽娟李娜马学旻郭邦成
-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全基因组测序毒力基因耐药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