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其林

作品数:26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主题

  • 13篇地震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同位素
  • 7篇温泉
  • 6篇地震活动
  • 6篇热储
  • 6篇热储温度
  • 6篇化学特征
  • 5篇地热异常
  • 5篇碳同位素
  • 5篇热异常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孕震
  • 4篇块体
  • 4篇氦同位素
  • 4篇红河断裂
  • 3篇地震活动性
  • 3篇断裂带
  • 3篇重危

机构

  • 25篇云南省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云南大学

作者

  • 26篇李其林
  • 23篇王云
  • 21篇赵慈平
  • 9篇冉华
  • 4篇刘耀炜
  • 2篇张洪彬
  • 1篇郭丽爽
  • 1篇关一富
  • 1篇赖增伟
  • 1篇张高兰

传媒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5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地震研究
  • 1篇有机化学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高原地震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2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滇块体机械能与其边界带地震释放能量关系研究
2020年
采用前人的资料,利用理论力学原理分析计算川滇块体的机械能,依据震级和能量关系式,计算块体边界带地震释放的能量,然后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块体整体的机械能要远大于边界带地震释放的能量,达到2~3个数量级。探讨了块体边界带50 km及20 km范围内的机械能和地震能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块体的形变可能主要集中于边界带20 km范围内。研究结果也印证了川滇块体东南地块的强震周期约为120年,但西北地块的强震周期并不清晰。研究结果也可为研究块体边界带地震提供新的思路。
周艺颖王云李其林
关键词:机械能应变能地震能川滇块体
从四川长宁6.0级地震的发生看大凉山次级块体的孕震环境
为了解决以断层为中心的思想在分析中国地震在空间上的变迁、地震前兆的时空分布以及地震前后应力场的演化上遇到不少困难的问题,以块体为中心研究地震的想法被提了出来.我国大陆几乎所有8级和80%—90%的7级以上强震发生在活动地...
赵慈平王云李其林冉华
关键词:孕震环境强震危险性
氦碳同位素示踪和温标技术在云南重危区年度跟踪中的应用
为跟踪2017年度云南地区的震情发展,对滇南滇西南、滇东北、滇西北3个重点危险区14个温泉进行了现场测量和气体样品采集。经色谱和质谱分析测试,获得了14个温泉逸出气体全化学组成(He、H2、Ar、O2、N2、CH4、CO...
赵慈平王云李其林
文献传递
红河断裂带水热活动与构造活动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红河断裂带作为扬子地块与印支地块的边界在学界已取得普遍共识,在形成机制上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其西北端起始于洱源北部,向东南延伸,经河口后进入北越莺歌海盆地,全长超过1000km。研究表明,新生代早期以左旋走滑为主,中期(17—5Ma)完成了由左旋走滑向右旋走滑的转化,第四纪以来表现出明显的右旋走滑特征,平均滑动速率约为2—5mm/a。
王云李其林赵慈平
关键词:红河断裂带水热活动扬子地块左旋走滑右旋走滑莺歌海盆地
滇西北德钦-中甸一带温泉逸出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为探讨滇西北地区德钦-中甸一带温泉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对采集到的18个温泉逸出气体样品的化学组分和氦、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德钦-中甸一带CO2含量偏高且主要沿金沙江断裂和德钦-中甸断裂分布,平均CO2的释放量为80.6%;气体样品的^3He/^4He值为0.06-0.74Ra,中甸地区的下给茨喀和天生桥温泉为研究区高幔源氦释放区,分别达到7.6%和5.0%;中甸地区碳同位素也表现为幔源的特征,δ^13CCO2变化范围为-1.94‰--5.95‰。与已有的深部探测结果对比,研究区幔源氦释放较高的中甸地区(下给茨喀温泉、天生桥温泉)主要位于软流圈上涌区(四川黑水-金川-道孚-雅江-稻城)南端的边缘地带,因而幔源氦释放不显著。
李其林王云周艺颖赵慈平
关键词:氦同位素碳同位素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热与地震活动:来自氦同位素的约束被引量:19
2018年
青藏高原东南缘温、热、沸泉及喷气孔等地热显示以数量多、分布广为特征,大多数温泉沿块体边界及活动构造带出露,是研究川滇地区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的理想的场地。针对区内817组温泉水化学资料,选用4种地球化学温标计算了热储温度并选取可能的热储温度,利用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确定以热储温度表达的浅层地热场。结果显示,浅层地热场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藏东昌都-波密构造区、松潘-甘孜构造区及红河断裂带以西三江构造区地热异常显著,滇中及滇东地区浅层地热异常不明显,云南地区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特征。通过与地幔速度结构、氦同位素、花岗岩分布及壳幔热流结构对比发现,腾冲火山区、通关-宁洱火山区、松潘-甘孜地块的香格里拉和康定地区,以及汶川地区浅层地热异常与地幔软流圈上涌有关;而地热异常区内壳幔热流比值(Qc/Qm〉1)高的地区则与花岗岩放射性成因热有关。近年来的强震(Ms≥6.0)震中绝大部分位于地热异常区之间的过渡区域或地热梯度带上。深部流体作用及岩石圈热结构不均一性对强震的孕育过程有重要影响,可能是触发大地的重要因素。
王云王云李其林冉华赵慈平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热储温度地热异常氦同位素地震
滇西地区热储温度场与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2018年
大量研究表明,强震活动与地温梯度、居里等温面、大地热流、水热活动、地震波速度结构等岩石圈物理状态的高值异常区并不重合,而是分布在异常梯度带上或两高值异常区中间过渡带上。岩石圈的物理特征变化均与深部地热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地热活动或热状态的改变对孕震区介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触发大地震的重要因素。云南滇西地区作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造较为发育,出露的温泉众多。对红河断裂带北段邻区的滇西地区58个地热温泉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硅—焓模型估算了泉点的热储温度,通过克里金插值方法获得了以热储温度空间分布表达的温度场。
王云王云冉华李其林赵慈平
关键词:地震活动特征热储温度温度场大地热流地热活动居里等温面
红河断裂带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及构造活动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为探究红河断裂带上水热活动与断裂、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开展地热与地震观测研究,本文对断裂带上40组温泉水进行了水化学组分分析,运用硅焓模型估算了温泉的热储温度和循环深度,获得了热储温度表达的地热场。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不同区段水文地球化学特性和地震(M≥5)活动性存在相关性,地震活动性强的北段以Na-HCO_(3)型水为主,地震活动性弱的南段以Na-HCO_(3)·SO_(4)型为主;北段和南段均表现为高地热异常和深循环特征。综合地质及地球物理观测结果分析认为,红河断裂带与几条大型断裂交汇区更利于温泉深循环和深部物质的释放,各段特殊构造环境及力学机制控制了地热场的出现,地热场的分布和高温异常是影响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因素。
邵维晔王云李其林番绍辉
关键词:红河断裂带热储温度地热异常
吗啡类生物碱的合成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吗啡是从鸦片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因吗啡及其类似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有效的生物活性,合成化学家对其合成研究产生了高度的兴趣.按合成吗啡及其类似物的时间顺序分类,对吗啡类生物碱的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李其林张洪彬
关键词:吗啡
滇东南楔形构造区典型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对滇东南楔形构造区内4个地震宏观观测点地热流体取样分析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水化学特征表明,4个泉点中的主量离子组分主要来自地表水对围岩地层中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等矿物的溶滤,表明主要离子具有浅层成因。除曲江温泉水岩作用达到部分平衡外,其余3个泉点均未达到平衡。结合硅焓模型判断,4个泉点具有不同程度的冷水混入。估算曲江温泉、热水塘火车站温泉及海口温泉的循环深度为5~10 km,属于断裂深循型地热系统;气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曲江温泉逸出气主要是大气源、有机源和壳源的混染,喷珠池的逸出气的成因主要是地壳无机变质,其余2个泉点的气体均不具有幔源特征。
王云王云赵慈平李其林
关键词: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水岩反应热储温度滇东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