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喆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创伤
  • 3篇伤患者
  • 2篇重症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急诊
  • 2篇创伤患者
  • 1篇道路交通伤
  • 1篇电动
  • 1篇电动自行
  • 1篇电动自行车
  • 1篇凋亡
  • 1篇对氧磷
  • 1篇对氧磷脂酶
  • 1篇对氧磷脂酶1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障碍
  • 1篇行车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患者

机构

  • 1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海市人民医...
  • 1篇武警湖北省总...

作者

  • 12篇李喆
  • 9篇吕立文
  • 6篇沈印
  • 4篇唐宇涛
  • 3篇张晓波
  • 2篇卢一郡
  • 2篇俞宁
  • 2篇朱瑞凯
  • 1篇陈万
  • 1篇葛剑
  • 1篇钟晓刚
  • 1篇潘春熹
  • 1篇裴明毓
  • 1篇卢国浩
  • 1篇朱良峰
  • 1篇姚乐
  • 1篇刘达
  • 1篇吕晓丹
  • 1篇曾希
  • 1篇卢俊宇

传媒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对重症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析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对重症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88例脑卒中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益生菌...
吕立文朱良峰唐宇涛李喆沈印
关键词:重症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益生菌谷氨酰胺
高/低目标血压与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28d和90d病死率的关系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高/低目标血压与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和90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80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成高目标血压组(A组)和低目标血压组(B组),每组40例。均给予脓毒症休克集束治疗,A、B组目标平均动脉压(MAP)分别控制为80~85 mmHg和65~70 mmHg。比较两组28 d和90 d生存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入院时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后5 d,与B组相比,A组MAP、外周血管张力指数(SVR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水平显著较高,血管外肺水(ELWI)显著较低(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显著降低(P〈0.05)。A组28 d、90 d病死率分别为32.50%、45.00%低于B组的42.50%、60.0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入院后5 d MAP、SVRI、ELWI、ScvO2、MODS和SOFA评分是影响患者28 d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年龄、入院后5 d MAP、ScvO2、MODS和SOFA评分是影响患者90 d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集束治疗中高目标血压有助于改善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及氧代谢,降低MODS和SOFA评分,从而有可能降低病死率。
吕立文唐宇涛潘春熹李喆卢一郡
关键词:血压休克脓毒性
PON1、CD39/ATP轴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对氧磷脂酶1(PON1)、CD39/三磷酸腺苷(ATP)轴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预测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APP患者82例,根据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64例)与死亡组(18例),检测两组血浆PON1活性、CD39细胞比例、血清AT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死亡组血浆PON1活性、血清ATP水平低于生存组,CD39细胞比例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ON1活性、血清ATP水平与中毒剂量(r=-0.698、-0.741)、中毒程度(r=-0.749、-0.725)呈负相关,CD39细胞比例与中毒剂量、中毒程度呈正相关(r=0.665、0.708,P<0.05);血浆PON1活性、CD39细胞比例、血清ATP水平是APP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血浆PON1活性、CD39细胞比例、血清ATP水平预测APP预后的AUC均>0.7,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920,具有较高预测效能。结论血浆PON1活性、CD39细胞比例、血清ATP可作为预测APP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张晓波吕晓丹周琴林媛珍李喆刘达吕立文
关键词:急性百草枯中毒对氧磷脂酶1
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研究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神经细胞凋亡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及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55只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鼠龄21周,体质量(220±20)g。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5只)、TBI组(25只)及Rh-EPO组(25只),TBI组和RhEPO组分别按2、6、24、72、168h时间点分为5个亚组,各5只。各组麻醉后,假手术组仅切开头皮,咬除颅骨,形成骨窗。TBI组和Rh-EPO组用Myneurolab脑立体定向仪及Beckman撞击器制造大鼠重型TBI模型,Rh-EPO组予以Rh-EPO 5000IU/kg腹腔注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l-2表达脑组织,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TBI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及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TBI组相比,Rh-EPO组Bcl-2表达升高,神经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EPO能抑制大鼠TBI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Bcl-2基因表达而实现。
沈印葛剑李喆姚乐
关键词:颅脑损伤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凋亡
我院2016—2020年急诊创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急诊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创伤预防及救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012例创伤患者的数据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创伤时间、创伤部位、创伤原因以及严重程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创伤患者5012例,其中男性3570例(71.23%),女性1442例(28.77%)。创伤发生以20~50岁年龄段占比最大,职业以农民和工人的占比最大。在一年中,创伤事件在10月份发生相对较多。在一天24 h中,创伤事件在18:00~19:59时间段发生最多,其次为20:00~21:59时间段。创伤部位以四肢骨盆占比最大,达1853例(36.97%),其次为头颈部1003例(20.01%),胸部877例(17.50%),腹部778例(15.52%),面部501例(10.00)%。最常见的创伤原因为交通伤,其次为跌倒/摔伤,二者病例数占全部创伤病例的56.57%。结论急诊创伤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占比较多,创伤事件发生在18:00~21:59时间段占比较大,交通伤和跌倒/摔伤为主要创伤原因。
李喆吕立文沈印
关键词:急诊创伤流行病学特征
南宁市1619例电动自行车交通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南宁市1619例急诊电动自行车交通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创伤预防及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处置的电动自行车创伤患者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受伤部位、致伤原因以及严重程度等作总结分析。结果 共1619例创伤患者,男性950例,女性669例,工人(23.6%)和农民(18.2%)的创伤发病率较其他职业人群高,交通伤发生时间段月份分布不均,5~10月创伤发生较多。创伤发生部位,由多至少排序分别为四肢骨盆636例(39.28%),头颈部387例(23.90%),面部294例(18.16%),胸部177例(10.93%),腹部91例(5.62%),脊柱34例(2.10%),其中以头颈部损伤严重程度较高(65.83%)。致伤原因中,与机动车碰撞(37.37%)及与电动自行车碰撞(33.91%)造成的创伤,在严重伤与重伤中占较大比重(84.18%)。结论 本地区急诊电动自行车交通伤患者中青年男性多见,以工人、农民及外卖行业为主,每年的5~10月高发,事故造成头颈部损伤以及与机动车碰撞,均是造成严重创伤的主要原因。
李喆吕立文沈印朱瑞凯曾希张晓波彭凤辉
关键词:道路交通伤电动自行车流行病学
德国创伤中心见闻及启示被引量:6
2021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快速进步,创伤的发生率较过去升高,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缺少一个有效而统一完善的创伤救治体系。本文分析了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在创伤救治中的重要性,国内创伤学科现状,并介绍了德国创伤中心建设理念、分级架构、运行模式、学科发展等内容。
李喆吕立文沈印
关键词:创伤中心
急诊骨科创伤患者运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在骨科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80例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护理干预手段为分组依据,分为观察组(急诊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每组研究对象均为40例。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效性、疼痛程度、负面情绪、夜间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候诊时间、入院到进行检查时间、入院到接受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术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h、24h、48h、72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前,两组患者负面情绪焦虑(HAMA评分和抑郁HAMD评分)、夜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PSQ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01),Barthel评分显著升高(P<0.001);且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骨科创伤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夜间睡眠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樊静娟徐镜淼李喆
关键词:护理创伤疼痛
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丙泊酚药物组,每组20只,各组又根据再灌注时间分成4个亚组。复制大鼠经典右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恢复血流灌注前5min用丙泊酚注射液(50mg/kg,腹腔注射)处理,分别于再灌注后3、6、9、12h进行取材,检测血清样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水平、肌肉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以及计算肌肉湿干质量比值。结果恢复灌注后各时间段内,相对于缺血再灌注组,丙泊酚处理后能降低TNF-α、NF-κB的表达水平(P<0.05),抑制组织MDA水平增加(P<0.05),抑制SOD水平的减少(P<0.05),也明显减轻肌肉组织的水肿(P<0.05)。结论丙泊酚预处理可通过遏制炎症因子表达、减轻氧自由基损害从而对缺血再灌注肢体具有保护作用。
李喆卢一郡吕立文卢国浩李卫俞宁卢俊宇
关键词:丙泊酚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
ICU存活患者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及随访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存活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治于本院EICU且存活的92例患者,进行1个月的随访调查。分析其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92例经ICU救治存活患者发生心理障碍63例,占68.48%;单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体重指数与ICU存活患者发生心理障碍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住ICU时间、ICU环境、家属关心、人际关系、疾病严重程度、接受有创操作与ICU存活患者发生心理障碍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35岁、文化程度低,入住ICU≥7d;ICU环境嘈杂,家属关心缺乏,新的人际关系、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高、接受有创操作次数多是ICU存活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年龄≤35岁、文化程度低,入住ICU时间长、ICU环境嘈杂、家属关心缺乏、新的人际关系、APACHEⅡ评分高、接受有创操作次数多是ICU存活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张晓波周琴林媛珍李喆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心理障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