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娜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浆
  • 1篇血浆D-二聚...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计数
  • 1篇药物
  • 1篇药性分析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性
  • 1篇耐药性分析
  • 1篇颈动脉
  • 1篇颈动脉疾病
  • 1篇颈动脉粥样硬...
  • 1篇聚体
  • 1篇菌药
  • 1篇抗菌
  • 1篇抗菌药
  • 1篇抗菌药物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中心...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篇李娜
  • 1篇史连义
  • 1篇穆斌
  • 1篇银广悦
  • 1篇孟祥安
  • 1篇孙岩
  • 1篇黄淮
  • 1篇侯学伶
  • 1篇刘昱

传媒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与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水平的关系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与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的关系。方法抽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诊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100例为观察组,并根据斑块形成与否及稳定性分为斑块形成和斑块未形成,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血浆D-D水平、PLT,并分析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D-D水平高于对照组、PLT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斑块形成者血浆D-D水平高于斑块未形成者、PLT低于斑块未形成者(P<0.05),稳定斑块者血浆D-D低于不稳定斑块者、PLT高于不稳定斑块者(P<0.05);稳定斑块者与血浆D-D水平、PLT呈负相关(P<0.05);不稳定斑块者与血浆D-D正相关(P<0.05),与PLT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D-D水平升高,PLT下降,二者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具有相关性。
穆斌孟祥安郝芳芳黄淮李娜史连义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斑块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计数
2014~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分离情况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2014年至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在本院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送检的各种临床标本,应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用K-B药敏纸片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率,结果按照CLSI标准判定。利用WHONT 5.6软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分布。结果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呼吸科的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最高,且以呼吸道标本为主,达90%以上;2014至2015年我院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12株,耐药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耐药明显,超过40%,对头孢呋辛钠表现出100%耐药,但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磺胺甲恶唑对鲍曼氏不动杆菌仍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耐药率<25%),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耐药率小于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不断上升,已成为ICU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由于其耐药性各不相同,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可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传播。
侯学伶孙岩李娜赵应飞刘昱银广悦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