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 某小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应用实践被引量:9
- 2014年
- 对处于东江湖区的某小型公共建筑周围的微气候条件进行了实地测试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绿色建筑的理念及设计方法,从节约材料、节约能耗和改善室内环境等方面对该建筑开展了绿色建筑设计与实践,包括地表水、太阳能、自然风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外遮阳技术及节能墙体材料与种植屋面的应用等。对绿色建筑在该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可提供参考。
- 杨维李灿李义王汉青王秀娟陈远平明锦
-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实践
- 相对湿度对室内细颗粒物粒径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2
- 2014年
- 为了研究相对湿度对室内2.5μm以下细颗粒物(PM2.5)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试验:在恒温房间中点燃卫生香,作为较稳定的污染源向室内释放细颗粒物,当室内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停止源释放,测量颗粒物粒径谱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利用蒸汽加湿器改变室内相对湿度,得到不同相对湿度下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同时,利用惯性捕捉法采集颗粒物样本,并用扫描电镜进行微观观察。结果表明,室内相对湿度达到80%左右时,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其中1μm以下细颗粒物数密度百分率都明显减小,而1μm以上较大颗粒物数密度百分率明显增加。扫描电镜微观观测结果表明,室内颗粒物从发生源产生后即容易凝并,而相对湿度大于65%时,可采集到较多由细颗粒并聚而成的较大颗粒物,特别是相对湿度达到80%时更加显著。研究表明,室内相对湿度增加可以导致颗粒物吸湿长大且可促进细颗粒物并聚成较大颗粒物,相对湿度较大导致颗粒物粒径分布向大的方向偏移。
- 李灿崔术祥杨维王秀娟明锦陈远平付峥嵘
-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室内空气品质PM2.5粒径分布相对湿度
- 株洲市某交通干道夏季细颗粒物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被引量:3
- 2016年
- 2014年夏季采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选取株洲市某交通干道附近,对其环境细颗粒物进行连续测量,并统计干道的车流量。实验结果表明:环境中的细颗粒物数浓度呈双峰分布,峰值一般出现在9.47-17.5、98.2-121.9 nm粒径段,晴天和雨天不同粒径段的细颗粒物数浓度的波动性不一致,降水过程对细颗粒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结合所观测的机动车流量和所排放的细颗粒物粒径谱,分析其与细颗粒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可初步判断该环境中爱根核模态的细颗粒物来源于机动车排放。
- 明锦李灿陈远平王秀娟杨维夏晓康
- 关键词:粒径分布细颗粒物车流量
- 室内细颗粒物碰撞模型及碰撞结果讨论被引量:2
- 2016年
- 为了研究室内细颗粒物凝并机理,基于统计平均及颗粒物随机运动的思想对室内细颗粒物碰壁数和细颗粒物之间发生对心碰撞的概率进行了总结计算,并对碰撞之后的结果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得到了0.3μm的DOP颗粒的最终压缩变形与碰撞发生初始速度以及碰撞效率随粒径变化曲线.颗粒物碰撞后凝并的可能性会随着颗粒碰撞初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小粒径颗粒发生碰撞后凝并的可能性一般会大于大粒径颗粒,碰撞效率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
- 王秀娟李灿
- 关键词:细颗粒物凝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