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蓓
- 作品数:7 被引量:1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哈尔滨市科委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 D)目前是消化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异常社会心理学因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等.而既往研究显示极大比例的FD患者具有异常社会心理学因素,因此我们通过排除具有异常社会心理学因素的FD患者,进一步研究FD与H.pylori的相关性.方法:1570例H.pylori阳性FD患者参加本次研究,从中选出无伴随异常社会心理学因素的400例H.pylori阳性FD患者,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治疗后1 mo时根据H.pylori根除情况分为H.pylori根除成功组、H.pylori根除失败组,在治疗后12 mo时对各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随访结束前1 mo内各组患者服用急救药品的平均费用作一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1 mo时,H.pylori成功根除组症状与未能根除者及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好转,且在治疗后第12 wk随访时,成功根除H.pylori组症状缓解分数达50%以上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组;随访结束前1 mo内,成功根除H.pylori组所服用急救药品平均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及H.pylori根除失败组.结论:H.pylori与FD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对无伴随异常社会心理学因素的H.pylori阳性FD患者进行根除H.pylori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刘红丹仝甲钊曲波金世柱王蓓蓓祝芳连丽莹白冰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功能性消化不良社会心理学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被引量:88
- 2013年
-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且其具有慢性、复发性、难以缓解性,因而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造成了相当高的医疗费用支出.而FD疾病具体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困扰众多学者的难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胃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社会心理学因素、幽门螺杆菌、遗传、过度的胃酸分泌、环境、饮食及生活方式与FD的发生有关,且脑-肠轴、自主神经系统和胃肠激素在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有关F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联系做一分析.
- 仝甲钊曲波王蓓蓓白梅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
- 管腔内局部照射诱发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 2013年
- 目的:构建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动物模型,并进行临床应用方法学探讨.方法:应用不同初始活度的125I粒子链于SD大鼠食管管腔内进行局部照射,分别于照射3、5、7d后处死大鼠,取全长食管组织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与空白组对照,进行病理学分析.观察初始活度0.8mGi125I粒子链食管腔内照射后2wk内大鼠生存状况及其7d组在1wk、2wk时大鼠全长食管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初始活度在0.6mGi以上的5颗125I粒子组成的粒子链对SD大鼠行食管腔内局部照射5d以上可诱发放射性食管损伤,随粒子活度的增加,放射性食管损伤逐渐加重.术后,125I粒子链可方便取出,不会对大鼠食管进一步损伤,且经125I粒子链食管腔内照射后SD大鼠可逐渐恢复饮食,2wk后大鼠食管放射性损伤有修复的趋势.结论:食管管腔内应用初始活度0.6mGi以上的5颗125I粒子组成的粒子链接近零距离持续照射5d以上能够引起放射性食管损伤.食管腔内应用低能核素125I粒子链近距离放疗或许可为临床姑息治疗晚期食管癌提供方法学借鉴.
- 仝甲钊曲波王耀明金世柱崔亚利辛然王蓓蓓姜海燕
- 关键词:放射性食管损伤晚期食管癌动物模型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7
- 2013年
-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目前,多种致病因素被认为与其有关.其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间的关系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仍然没有得出确切一致的结论.近些年来,随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认识的逐渐加深,且由于罗马标准的几经修改,较多先前的研究已经显现出自身的弊端,且各种观点相差甚远.本文旨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与H.pylori之间关系的研究及目前各方面的观点作一综述.
- 仝甲钊曲波王蓓蓓姜海燕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
- 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建立的探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易行和稳定可靠的L-精氨酸诱导的急性胰腺炎模型,以便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选择36只健康SD大鼠,采用15%和20%不同浓度的L-精氨酸溶液(用0.9%的生理盐水配制而成)1.5 g/kg腹腔内注射入大鼠体内,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取材,分别检测大鼠的存活率、血生化指标中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大鼠胰腺的病理变化.结果 15%L-精氨酸溶液腹腔注射大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20%组,实验组的动物12h后血清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水平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01),但两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胰腺腺泡结构紊乱,大量腺泡细胞水肿、坏死,出现核固缩,胞内空泡形成,小叶间隙增宽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及出血.20%L-精氨酸组病理改变较严重,腺泡和导管消失并伴有皂化斑形成.结论 应用15% ~ 20%的L-精氨酸溶液1.5 g/kg的剂量可致不同程度的比较稳定的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且其浓度大小决定胰腺损伤的程度.15%L-精氨酸所致急性胰腺炎是比较理想的模型.
- 王蓓蓓于波曲波白梅姜海燕仝甲钊金世柱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L-精氨酸病理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壁脓肿1例报道被引量:2
- 2013年
- 腹壁脓肿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少见的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壁脓肿。
- 白梅韩明子王蓓蓓金世柱胡彦建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腹壁脓肿腹腔冲洗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12年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到达损伤的胰腺组织,分化为胰腺干细胞,对损伤的胰腺进行修复。本文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胰腺炎的损伤修复进程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 王蓓蓓曲波金世柱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急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