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舟
- 作品数:12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南华北盆地平顶山地区己五井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评价被引量:1
- 2018年
- 南华北盆地平顶山地区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具有良好的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前景,但对该地区潜在烃源岩缺少系统的评价。选取平顶山地区上古生界揭露较全的全取心己五井(PJ5),对上古生界煤岩、泥岩和碳酸盐岩系统地取样,并进行有机碳、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有机显微组分、镜质体反射率和干酪根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地区己五井上古生界烃源岩不仅包括煤岩,而且泥岩和碳酸盐岩均可作为潜在烃源岩。纵向上,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太原组和山西组的下部,较为连续。山西组上部、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煤层(线)附近,连续性较差;平顶山地区己五井上古生界烃源岩不仅煤岩和泥岩的有机质类型为Ⅲ型,而且碳酸盐岩的有机质类型也以Ⅲ-Ⅱ_2型为主;平顶山地区己五井除上石盒子组处于低成熟阶段外,以下层位均达到成熟阶段,R_o值具有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
- 曹高社邢舟邢舟张交东
- 关键词:上古生界烃源岩
- 南华北盆地禹州地区ZK0606钻孔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评价被引量:1
- 2018年
- 南华北盆地禹州地区上古生界含煤地层具有良好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前景,但对该地区潜在烃源岩缺少系统的评价。研究选取禹州地区上古生界揭露较全的全取心ZK0606钻孔,对上古生界煤岩、泥岩和碳酸盐岩系统地取样,并进行有机碳、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有机显微组分、镜质体反射率和干酪根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禹州地区ZK0606钻孔上古生界烃源岩不仅包括煤岩和泥岩,碳酸盐岩也可作为潜在烃源岩;纵向上,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太原组和山西组下部,较为连续,山西组上部、下石盒子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煤层(线)附近,控制厚度较小,上石盒子组基本不发育烃源岩,烃源岩纵向上的分布规律主要与晚古生代的海侵作用有关;ZK0606钻孔上古生界煤岩和泥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Ⅲ型,碳酸盐岩有机质类型也为Ⅲ型,明显有别于一般碳酸盐岩的有机质类型,此与该区碳酸盐岩特殊的沉积环境有关;ZK0606钻孔上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具有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较高的热演化程度可能与该区较高的地温梯度有关。根据烃源岩的基本特征,结合煤层气和页岩气的评价方法,山西组二1煤及其上下部的泥岩应是煤层气和页岩气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白沙向斜的南东侧应是重点勘探的区域。
- 邢舟曹高社毕景豪周新桂张交东
- 关键词:上古生界烃源岩煤层气页岩气
- 乌伦古坳陷东南部中生代早期断裂构造生长指数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为确定乌伦古坳陷东南部中生代早期断裂构造的活动规律和控制因素,在确定同沉积逆断层引起的断展褶皱轴面和组成的基础上,对乌伦古坳陷东南部由红岩断阶带和陆梁隆起所夹持的三角区域内中生代早期断裂构造生长指数进行分析。在上三叠统白碱滩组(T_3b)沉积阶段,乌东断裂生长指数一般在1.5左右,红盆断裂多小于1.3,喀拉萨依断裂多小于1.2;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至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_1b-J_2x)沉积阶段,乌东断裂在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_1b)沉积时期具有最大的生长指数,红盆断裂在中侏罗统三工河组(J_1s)沉积时期具有最大的生长指数,喀拉萨依断裂在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_2x)沉积时期具有最大的生长指数。在断裂走向方向上,红盆和喀拉萨依断裂具有最南东端(或东端)生长指数较小,并接近于1,然后向北西(或西)方向生长指数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至生长指数等于1的变化规律;乌伦古坳陷东南部乌东断裂、红盆断裂和喀拉萨依断裂在上三叠统白碱滩组(T_3b)沉积阶段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至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_1b-J_2x)沉积阶段均具有从北东向南西方向的前展式迁移特征,说明当时的构造动力是从北东方向发起的。在断裂走向上生长指数的变化规律既与断裂构造的不同归属有关,又与不同方向断裂之间的距离有关。喀拉萨依断裂的生长指数沿走向表现出更大的变化特点,这与其他方向断裂构造的叠加所造成的活动性增强有关。
- 曹高社李茹毕景豪徐光明邢舟
- 关键词:中生代
- 河南省巩义地区本溪组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来自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的证据被引量:13
- 2018年
- 巩义地区是河南省本溪组铝土矿发现最早的地区,也是豫西铝土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尚不清晰。选取该区一个露天采坑内的豆鲕状铝土矿样品,进行岩石薄片观察、X衍射分析和LA-ICP-MS碎屑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该区铝土矿主要矿物成分为硬水铝石、锐钛矿和伊利石;碎屑锆石年龄可以分成2组,第一组介于393—484 Ma间,峰值约为442 Ma,占86%,主要为早古生代岩浆锆石,第二组介于555—2 714 Ma间,具有约901 Ma,约1 718 Ma,约2 440 Ma的峰值年龄,占14%,主要为前寒武纪岩浆锆石或为岩浆成因的变质增生锆石;早古生代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北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中-酸性花岗质侵入岩,前寒武纪碎屑锆石可能主要来源于北秦岭地区的变质地层,它们与侵入其中的加里东期岩浆岩一同被剥蚀,共同为研究区提供物源;该区铝土矿中缺少晚古生代碎屑锆石的原因可能与远离内蒙古隆起,靠近北秦岭造山带有关。
- 曹高社刘凌之邢舟邢舟孙凤余方磅磅杜欣周红春周红春
- 关键词:碎屑锆石
- 华北盆地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岩垂向分布规律研究
- 上古生界沉积地层在华北盆地南部是主要含煤地层,烃源岩主要发育有三种类型:碳酸盐岩、暗色泥岩和煤岩。除上古生界下部太原组发育大套海相碳酸盐岩外,其上部在间歇性海侵影响下也发育大套暗色泥页岩。本文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
- 邢舟曹高社毕景豪朱洪立宋世豪刘凌之
- 关键词:烃源岩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有机质丰度
- 文献传递
- 豫西偃龙地区本溪组含铝岩系的结构特征被引量:1
- 2018年
- 目前普遍认为,铝土矿是原地沉积的原岩经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所致,但从这一出发点对铝土矿的结构研究尚不深入。以豫西偃龙地区本溪组含铝岩系钻孔岩芯为研究对象,运用钻孔岩芯观察、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含铝岩系的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偃龙地区本溪组含铝岩系上下部的铝土质泥岩中残余颗粒发育,主要为交代残余结构;中部豆鲕(碎屑)状铝土矿中,撕裂颗粒、豆鲕粒发育,主要为豆鲕结构和碎屑结构,并伴随有流动现象。含铝岩系不同层位结构的差异主要与原岩的降解程度有关。
- 朱洪立宋世豪邢舟周红春陈永才
- 关键词:本溪组
- 豫西偃龙地区本溪组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被引量:19
- 2018年
- 豫西偃(师)龙(门)地区本溪组铝土矿是华北陆块南部铝土矿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岩溶型铝土矿一样,其成矿物质来源争议较大。本文选取偃龙地区本溪组铝土矿中具有代表性的豆鲕(碎屑)状铝土矿和铝土质泥岩两种岩性进行LA-ICP-MS碎屑锆石U-Pb测年,并辅以Hf同位素测定,分析了偃龙地区铝土矿的物质来源及其性质。结果表明,偃龙地区本溪组铝土矿碎屑锆石年龄可分为两组,第一组378~544Ma,峰值为443Ma,除378Ma一颗锆石为泥盆纪外,其余为早古生代,对应加里东期的年龄,占73%;第二组629~3116Ma,为前寒武纪年龄,占27%,具有三个较明显的年龄峰值,992Ma、1817Ma和2500Ma,分别对应四堡期—晋宁期、吕梁期和五台期的年龄。加里东期和四堡期—晋宁期碎屑锆石具有明显的岩浆锆石特征,吕梁期和五台期的碎屑锆石主要为岩浆锆石的变质增生锆石。加里东期和四堡期—晋宁期碎屑锆石(占85.3%)来源于北秦岭造山带,少量的(占6.4%)吕梁期和五台期的碎屑锆石可能来源于下伏马家沟组灰岩的岩溶不溶物。
- 曹高社邢舟邢舟孙凤余孙凤余杜欣杜欣周红春
- 关键词:本溪组铝土矿LA-ICP-MSU-PB测年
- 焦作和巩义地区本溪组碎屑锆石LA-ICP-MS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 本文以焦作和巩义两地区的本溪组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的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地区本溪组碎屑锆石年龄可分为三组,其中,中部豆鲕(碎屑)状铝土矿第一组年龄分布范围29714Ma,7颗;...
- 毕景豪曹高社邢舟宋世豪朱洪立刘凌之
- 关键词:本溪组U-PB测年秦岭造山带
- 文献传递
- 豫西偃师-龙门地区铝土矿三水铝石的赋存特征及成因分析
- 2018年
- 在豫西偃师-龙门地区本溪组地表露头新发现三水铝石,这一发现不仅可以为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的存在提供直接证据,而且其赋存特征和成因分析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新发现的三水铝石主要赋存在马家沟组灰岩和本溪组铝土质泥岩接触处的白色与红色沉积物条带中,以及本溪组杂色铝土质泥岩中,对上述沉积物条带和铝土质泥岩分别采集样品并进行X衍射、差热和SEM-EDS分析。结果表明,新发现的三水铝石具有典型的三水铝石的X衍射特征峰和差热吸收峰,宏观上主要呈条带状和团块状,微观上为致密状集合体。在此基础上,根据土壤地球化学基本原理,认为这些三水铝石是本溪组铝土矿抬升地表后再次富铁铝化作用的结果。
- 曹高社毕景豪邢舟邢舟杜欣周红春
- 关键词:铝土矿三水铝石本溪组
- 南华北盆地太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 2017年
- 为明确南华北盆地太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基本特征,并分析该套烃源岩特殊的有机质富集背景,选取南华北盆地周缘洛阳、禹州、平顶山和永城地区全取心煤炭钻井的太原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系统的有机化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在对太原组碳酸盐岩矿物学和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揭示该套烃源岩有机质富集背景。南华北盆地不同地区太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机碳平均值均大于1.00%,但生烃潜量和氯仿沥青"A"均较小,平均值分别小于1.00 mg/g和0.01%。干酪根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一般占50%以上,壳质组一般在20%~50%,惰质组少量,但几乎不含腐泥组。镜质体反射率(Ro)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洛阳地区Ro平均值为4.57%,禹州地区Ro为2.1%,平顶山地区Ro为1.14%,永城地区Ro平均值为1.97%。南华北盆地太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与普遍的碳酸盐岩烃源岩差异较大。太原组灰岩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主要与其中含有大量的炭屑有关,其原因是突发性海侵形成的灰岩过程中对下伏的煤线或碳质泥岩造成强烈冲刷。
- 曹高社刘慧慧邢舟徐光明
- 关键词:太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南华北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