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玲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氨氮
  • 1篇滇池
  • 1篇滇池流域
  • 1篇胀缩
  • 1篇胀缩特性
  • 1篇黑藻
  • 1篇红土
  • 1篇沉水
  • 1篇沉水植物
  • 1篇PH

机构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苏怀
  • 3篇陈国玲
  • 3篇兰丹
  • 2篇王泽丽
  • 2篇董铭
  • 1篇廖红
  • 1篇朱正峰

传媒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滇池流域沉水植物衰退和消失驱动因子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研究滇池流域沉水植物衰退和消失的驱动因子,该文通过室内控制培养沉水植物黑藻、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结合沉水植物野外调查数据、水质监测数据和相关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定量分析导致沉水植物死亡衰退的驱动因子及其浓度阈值。研究结果表明氨氮是驱动沉水植物分布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氨氮与沉水植物种类的相关性最大,且呈负相关。高浓度的氨氮导致沉水植物黑藻、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死亡,且p H值升高时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氨氮浓度阈值降低。随着p H值从7升至8.5,导致黑藻死亡的氨氮浓度最低值从12 mg/L下降到2 mg/L,且导致黑藻全部死亡的氨氮浓度最低值从高于16 mg/L下降至6 mg/L,导致金鱼藻死亡的氨氮浓度最低值从高于16 mg/L下降到3 mg/L,导致篦齿眼子菜死亡的氨氮浓度最低值从高于16 mg/L下降到8 mg/L,即氨氮和p H的协同作用加快了沉水植物死亡衰退的速率。因此,氨氮和p H的协同作用是沉水植物的衰退和消失的驱动因素,且p H值越高,驱动作用越明显。
陈国玲苏怀董铭兰丹
关键词:沉水植物
滇东喀斯特高原红土干湿胀缩特性被引量:3
2015年
为确定滇东喀斯特高原红土裸露现象与土体坡面蠕动(土溜)的关系,为喀斯特红土裸露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资料,探讨了碳酸盐岩红土和玄武岩红土膨胀率及收缩率与含水量、粘粒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滇东碳酸盐岩红土易产生红土裸露现象,胀缩性比不易产生红土裸露现象的玄武岩红土强。土体粘粒含量越高,胀缩性越强。
王泽丽苏怀董铭廖红兰丹陈国玲
不同浓度氨氮对黑藻生长的影响
2016年
为找到水体富营养化氨氮浓度指标的指示性生物,研究不同浓度(0.2 mg/L、0.5 mg/L、1mg/L、2mg/L、4mg/L、8mg/L、16mg/L)氨氮(NH_4^+-N)对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生长(株高、分支、鲜重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2mg/L、0.5mg/L、1mg/L)氨氮促进黑藻生长,高浓度(2mg/L、4mg/L、8mg/L、16mg/L)氨氮抑制黑藻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为4~16mg/L的氨氮导致黑藻死亡,且浓度越高死亡率越大,当浓度为16mg/L时,试验至第4周黑藻全部死亡。野外调查发现,黑藻为优势物种的河段,其水质氨氮浓度不超过1mg/L,黑藻为消失性物种的河段,其水质氨氮浓度不低于4mg/L。室内培养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一致,因此,黑藻可以作为水质氨氮浓度的指示性生物。
陈国玲苏怀兰丹王泽丽朱正峰
关键词:氨氮黑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