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国川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运动员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损伤
  • 1篇跳水
  • 1篇跳水运动
  • 1篇跳水运动员
  • 1篇网膜
  • 1篇膜损伤
  • 1篇发病
  • 1篇发病机制

机构

  • 1篇广东省体育运...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篇蓝育青
  • 1篇黎劲红
  • 1篇彭蔚
  • 1篇肖剑晖
  • 1篇夏朝霞
  • 1篇马国川
  • 1篇李海林

传媒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跳水运动员视网膜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跳水运动员发生眼底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为跳水运动员视网膜脱离提供预警。方法:对广东省跳水运动员85例(170眼)进行系统眼部检查,散瞳裂隙灯三面镜下观察视网膜损伤的特点,寻找与跳水年龄和跳水年限的关系。结果:47例(55%)发生视网膜病变,包括视网膜变白,格子样变性、视网膜变薄、干性裂孔以及视网膜脱离等,其中以视网膜变白和视网膜变性多见;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方位在11~1点占50%、在5~7点占33%,在8~10点占10%,2~4点占7%。跳水训练2a既有可能发生视网膜损伤,且随着跳水时间的延长发生视网膜损伤的比例逐渐增高;视网膜损伤从4岁至13岁各个年龄段开始跳水均有可能发生。结论:视网膜损伤与跳水运动的特点密切相关,水面长期反复对眼部的拍击,是该病发生的直接原因,跳水时间越长发生眼底损害的可能性越大,对本病的监测和预防非常重要。
蓝育青马国川彭蔚肖剑晖夏朝霞黎劲红李海林
关键词:跳水发病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