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重组蛋白LuxS诱导表达及纯化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优化重组蛋白LuxS诱导表达及纯化条件,提高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LuxS的表达量,为体外合成自诱导物2(autoinducer-2,AI-2)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诱导培养基、诱导温度、诱导前菌体生物量、诱导时间以及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的浓度;采用Ni-NTA Purification System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比较Native Elution Buffer的咪唑浓度和pH值对重组蛋白纯化的影响,确定最佳的Native Elution Buffer;对比蛋白与树脂结合时不同缓冲液的纯化效果,选择最优的结合缓冲液。结果:重组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以LB培养基为诱导培养基,菌液OD6_(600nm)为0.6~0.8,IPTG浓度为0.1 mmol/L,诱导温度为37℃,诱导时间为12 h。采用添加3 mol/L NaCl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蛋白与树脂结合的缓冲液,含500 mmol/L咪唑的Native Elution Buffer(pH 6.5)作为蛋白洗脱液。使用分离获得的LuxS蛋白合成的AI-2生物活性约为阳性对照的6倍。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重组蛋白LuxS的诱导表达及纯化条件,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并成功合成了AI-2。
- 杨杰张筠孟祥晨
- 关键词:重组蛋白LUXS纯化
- 原料乳中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及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
- 2013年
- 目的是分离原料乳中假单胞菌的噬菌体,以期利用噬菌体控制原料乳中这一主要嗜冷菌。以从原料乳中分离得到的10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从当地食品厂和医院的污水中分离并纯化假单胞菌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的结构,最后研究了温度、pH、盐浓度等因素对噬菌体活性的影响。研究获得了3株噬菌体(PP6、PP8和PP10),发现均为裂菌性噬菌体,初步推断3株噬菌体均为轻小(光滑)噬菌体。噬菌体PP8和PP10在4℃下能保持较高活性,而噬菌体PP6则在37℃下活性较高;3株噬菌体在pH为5~7以及NaCl为1.5%~5.5%的范围内可保持较高活力。本实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噬菌体控制原料乳中的假单胞菌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 胡子毅孟祥晨杨丽梅杨杰刘欢
- 关键词:噬菌体假单胞菌原料乳生理特性
- pfs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蛋白纯化
- 2015年
- 以植物乳杆菌KLDS1.039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pfs基因,与Gen Bank中的序列对比发现同源性为99%。将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p QE-30连接,并将重组质粒p QE-30-pfs转化到E.coli M15中。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SDS-PAGE分析,在全菌体蛋白中含有一条明显的特异性蛋白条带,大小约为27.4ku。经Ni-NTA纯化系统纯化后,在SDS-PAGE凝胶电泳图上获得纯化产物的条带。结果表明,原核表达载体p QE-30-pfs构建成功,且Pfs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采用Ni-NTA纯化系统成功纯化了重组蛋白Pfs,为体外合成AI-2(Autoinducer-2)奠定了基础。
- 孟祥晨杨杰赵日红胡子毅
- 关键词:重组质粒
- AI-2的体外合成及其对植物乳杆菌KLDS1.0391细菌素合成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AI-2合成的孵育温度、pH、酶浓度以及孵育时间。利用优化的合成条件,成功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AI-2,活性约为阳性对照的2倍。添加合成的AI-2到MRS培养基中,研究AI-2对植物乳杆菌KLDS1.0391生长和细菌素合成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培养15 h的植物乳杆菌KLDS1.0391的细菌素结构基因pln EF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AI-2合成的最优条件为:0.5 mg/m L Pfs蛋白、1.0 mg/m L Lux S蛋白、2 mmol/L SAH,p H7.5,37℃孵育5 h。添加合成的AI-2对植物乳杆菌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培养3 h后,相同培养时间时添加AI-2的实验组对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的抑菌圈直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组(p<0.01);添加AI-2的实验组的pln EF基因的表达量上调至空白对照的2.89倍。本研究成功优化AI-2的体外合成条件;添加合成的AI-2对植物乳杆菌KLDS1.0391细菌素合成有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可能与pln EF基因转录水平上调有关。
- 张筠杨杰孟祥晨
- 关键词:细菌素RT-PCR
- 对口腔变异链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乳杆菌的筛选被引量:2
- 2014年
- 拟从发酵食品与成人唾液中分离乳杆菌,并筛选出对变异链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利用LBS培养基从5种发酵泡菜与20名成人唾液中分离乳杆菌,采用杯碟法检测抑菌活性,通过测定菌株抑制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t CICC 35668)菌膜形成的能力与羟磷灰石降解能力来评价其作为潜在口腔益生菌的可能性。共分离获得了2株菌(P6,T4)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7.44±0.85)mm与(17.82±0.74)mm,经鉴定均为植物乳杆菌;分离株可以使菌膜中变异链球菌的数量从(8.54±0.05)log cfu降至(6.14±0.17)log cfu与(6.47±0.12)log cfu;培养72 h后,对羟磷灰石的降解能力分别为(0.25±0.01)μg/mL和(0.29±0.02)μg/mL。分离获得的2株对变异链球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植物乳杆菌,具有作为口腔益生菌的潜能。
- 彭悦孟祥晨朱德全杨杰郑慧琪
- 关键词:泡菜唾液变异链球菌乳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