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琛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引导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神经肌
  • 1篇神经肌肉
  • 1篇神经肌肉阻滞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肝功能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缺血再灌注损...
  • 1篇骶管
  • 1篇骶管麻醉
  • 1篇胃癌

机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程琛
  • 3篇张野
  • 2篇常江
  • 2篇胡宪文
  • 1篇李锐
  • 1篇宋永生
  • 1篇黄山
  • 1篇吴云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骶管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骶管麻醉在会阴部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会阴部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5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R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DR组),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组(CR组)。3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骶管麻醉,R组和CR组均注入0.5%罗哌卡因30 m L,DR组注入含1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0.5%罗哌卡因30 m L,CR组手术开始前15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于术后30 min、120 min、6 h、12 h、18 h、24 h记录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并记录手术结束后30 min的Ramsay评分,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术后2 h内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CR组、DR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P<0.01)。与CR组相比,DR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术后镇痛时间延长(P<0.05);3组阻滞平面及术后30 min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相比,CR组患者术后6~18 h 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及CR组同时点相比,DR组患者术后24 h内NRS评分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组及DR组均未见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CR组有3例出现心动过缓,给予阿托品处理后好转。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及椎管内用药均可优化罗哌卡因骶管麻醉效果,但椎管内用药的麻醉优化效果更为显著。
程琛张野李锐
关键词:骶管麻醉静脉注射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与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全麻)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老年宫颈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单纯气管内插管全麻,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丙泊酚及舒芬太尼总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按压自控泵次数及自控泵持续应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围术期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可显著提高宫颈癌根治术围术期及术后的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程琛常江张野
关键词:超声引导宫颈癌根治术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行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RIPC组:患者右上肢绑止血带,切皮即刻予以充气至压力达到26.6 kPa,维持5 min后放气至0 kPa,维持5 min,循环3次;对照组:切皮即刻右上肢绑止血带不予充气放气,维持30 min。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转氨酶升高及对照组中胆红素升高(P<0.05);术后第1天,RIPC组转氨酶与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IPC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肢体RIPC可改善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肝功能的恢复,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吴云张野胡宪文黄山盛奎程琛
关键词:肝脏切除术缺血再灌注损伤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纳布啡对腹腔镜胃癌病人术后镇痛和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纳布啡静脉注射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镇痛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共6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超声引导TAP阻滞组(TAP组)、TAP阻滞联合纳布啡组(复合组),各20例;比较各组病人气管导管拔除后2、6、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镇痛泵按压次数,麻醉不良反应,肛门排气、下床活动和拔除导尿管时间,气管导管拔除即刻、12 h、24 h和48 h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复合组各时刻VAS评分明显降低[2 h(4.0±0.8)比(6.7±1.2)比(4.3±1.1),6 h(3.8±0.5)比(5.2±0.8)比(4.2±0.7),12 h(2.9±0.3)比(3.5±0.6)和(3.0±0.5)分],镇静满意率提高(2 h:95.0%比65.0%比70.0%,6 h:95.0%比70.0%比70.0%,12 h:90.0%比60.0%比60.0%,24 h:90.0%比55.0%比60.0%,48 h:85.0%比55.0%比55.0%),BCS舒适度评分增加[2 h(0.7±0.1)比(0.3±0.1)比(0.5±0.1),6 h(1.5±0.3)比(0.9±0.3)比(1.3±0.3),12 h(2.2±0.4)比(1.9±0.4)比(2.1±0.4)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4.5±0.8)比(5.9±1.3)比(5.3±1.1)次](P<0.05)。复合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10.0%比40.0%和40.0%),肛门排气[(10.5±1.6)比(14.5±2.6)比(12.2±2.3)h]、下床活动[(3.3±0.5)比(4.2±0.6)和(3.9±0.6)d]和拔除导尿管时间[(66.5±4.3)比(72.3±4.9)比(69.8±4.6)h]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各时刻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hs-CRP:即刻(13.6±2.2)比(16.2±2.5)比(15.7±2.4),12 h(10.5±1.9)比(13.5±2.4)比(13.2±2.2),24h(7.8±1.5)比(10.3±1.9)比(9.6±1.7),48 h(6.2±1.2)比(8.1±1.5)比(7.9±1.4)mg/L;IL-6:即刻(23.5±4.6)比(29.6±4.8)比(28.9±4.7),12 h(20.5±4.3)比(25.6±4.6)�
程琛常江宋永生樊迪胡宪文
关键词: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炎性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