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军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包头市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口腔
  • 2篇牙周
  • 2篇牙周病
  • 2篇正畸
  • 2篇正畸治疗
  • 2篇前牙
  • 2篇口腔正畸
  • 2篇口腔正畸治疗
  • 1篇牙槽
  • 1篇牙槽骨
  • 1篇牙槽骨缺损
  • 1篇牙外伤
  • 1篇牙移位
  • 1篇移植物
  • 1篇引导组织再生
  • 1篇引导组织再生...
  • 1篇植入
  • 1篇上前牙
  • 1篇同期植入
  • 1篇劈开

机构

  • 5篇包头市第四医...

作者

  • 5篇谢军
  • 1篇王燕

传媒

  • 2篇中国药业
  • 2篇全科口腔医学...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上前牙骨劈开同期植入植体20例临床效果评价
2017年
目的使用CBCT测量骨量不足的上前牙区域,在骨劈开术中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同期植入种植体1年后,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变化,作出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6年上前牙缺失患者20例,牙槽嵴高度充足,宽度不足,术中行骨劈开术联合GBR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即刻使用锥形束CT测量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术后12个月再次使用CBCT扫描唇侧相同位点骨壁厚度,分析上前牙唇侧骨板改建情况。结果20例病例均在种植初期获得良好的稳定性,术后12个月复诊,20颗种植体均稳定,粘膜无异常,未出现屏障膜暴露,术区周围软组织无感染、疼痛及感觉异常。种植体在牙槽骨内无任何活动度。放射学检查,种植体周围骨界面无投射区,垂直方向骨吸收不超过手术完成时种植体在骨内长度的1/3。结论上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使用骨劈开术同期植入植体,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谢军郭邑隆
关键词:上前牙骨量不足BIO-OSS骨粉CBCT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正畸治疗牙周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牙周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正畸治疗组与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择取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正畸治疗组择取正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正畸治疗组的治疗效果(95.4%)明显超过常规组(7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研究显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谢军
关键词:口腔科正畸治疗牙周病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20例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2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口腔正畸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12月随机选取2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288颗),均实施牙周病治疗、口腔正畸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是77.08%(222/288),治疗后前牙覆颌值(2.33±0.77)mm、前牙覆盖值(2.45±0.55)mm、牙周袋深度(3.33±0.71)mm、牙周出血指数(27.66±4.36)%均明显更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2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口腔正畸治疗,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谢军
关键词:牙周病前牙移位口腔正畸治疗
引导组织再生术用于外伤后牙槽骨缺损修复效果评价
2020年
目的探讨引导组织再生术(GBR)在外伤后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外伤后牙槽骨缺损患者20例,进行4~6周的基础性治疗后实施引导组织再生术,在手术中植入骨移植材料和屏障膜。利用X线摄片技术检查,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牙周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6周、12周的牙周临床观察指标与术前比较,改善明显(P<0.05);手后12周、24周的患者牙槽缺损部位的阴影区(PG)数值及牙根尖表面和牙槽最低点位置长度(L)数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对外伤后牙槽骨缺损进行修复,能起到良好的改善牙槽骨缺损和牙周附着的作用与效果。
谢军
关键词:牙槽骨缺损牙外伤引导组织再生术骨移植物
口腔锥形束CT在牙种植学中的临床应用
2014年
在口腔种植术前,通过放射学方法正确观察和评估牙种植体周围结构对口腔种植术的成功至关重要。随着口腔放射医学的发展,口腔锥形束CT逐渐应用于口腔种植学的各个方面,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放射剂量低及扫描速度快等优点,为口腔种植学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谢军王燕
关键词:口腔种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