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淼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新闻
  • 1篇新闻业
  • 1篇信息壁垒
  • 1篇信息焦虑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识形态斗争
  • 1篇直播
  • 1篇人权
  • 1篇社交
  • 1篇视频
  • 1篇视域
  • 1篇疲惫
  • 1篇偏见
  • 1篇全媒体
  • 1篇全媒体时代
  • 1篇人工智能
  • 1篇聊天机器人
  • 1篇留言
  • 1篇留言板
  • 1篇媒介

机构

  • 6篇西北政法大学
  • 2篇国家信息中心

作者

  • 6篇郭淼
  • 1篇钱锦宇

传媒

  • 2篇新闻与写作
  • 2篇传媒论坛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人权法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陌生共鸣、虚拟认同与社交疲惫:“夸夸群”蹿红背后的情绪传播被引量:6
2019年
情绪传播核心为共鸣和认同,社交媒体平台的强、弱关系网为情绪传播提供了新场域,受众可表达个人情绪、沟通情感、获取反馈.研究通过深度访谈、搜集数据以及对典型“夸夸群”持续监测,分析“夸夸群”成员心理动因,认为其蹿红源于社交疲惫下受众的陌生共鸣及对虚拟认同的期待.受众在虚拟环境中,被陌生的“夸”文化所吸引,对群内分享内容及戏剧化表达产生共鸣,获得认同感,形成心理依赖,而其消亡则源于新的社交疲惫.“夸夸群”的生命曲线展示了互联网机制下多数新生现象级事件的生存历程,折射出移动社交时代受众需求的多重维度.
郭淼
人机耦合:ChatGPT对新闻业的重塑可能被引量:6
2023年
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火爆出圈引发各学科的共振。相较于此前的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在拟真度和功能层面均达到迄今峰值,人机耦合衍生出的新模式带来了重塑新闻业的可能。以ChatGPT的问世为契机,通过回溯人机耦合的演进历程,发现ChatGPT有可能对新闻业的内容生产、传播逻辑以及新闻内容的权威性进行重构。当然,新闻业在拥抱新兴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应有所抵抗和思考。ChatGPT在功能方面的“全能”会带来人类思考退化的惰性与依赖,其高度“拟人化”加深了人类对智能聊天机器人的依赖,产生“单向度情感”关系;其内容创作“生成性”的特点易引发虚假信息的“自涌现”并加剧“深度造假”的风险。总之,ChatGPT勾勒出的新传播图景将带来人与媒介、技术三者关系的持续讨论。
郭淼郭淼
关键词:聊天机器人人工智能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的“慢直播”分析被引量:21
2020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视频直播逐渐成为媒体与社交平台分发内容的重要方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央视频客户端推出《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吸引了上亿网友在线观看,造就了"云监工"这一现象级媒介产品。本文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对"慢直播"中所构建的互动仪式要素进行分析,包括虚拟在场的身体聚集、共同关注的互动焦点、共享情绪和情感体验,揭示"慢直播"的互动仪式通过情感共鸣强化身份认同、共同关注形成群体符号、持续互动积聚情感能量。进而对"慢直播"的互动仪式进行反思,对其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郭淼郭淼
抑制与绑架:抖音用户的“算法焦虑”被引量:22
2021年
抖音作为国内日活用户最大的短视频平台,依托算法推荐机制建构起用户的"个人拟态环境"并降低用户消费短视频内容的成本,但算法偏见也抑制着用户的信息需求。在算法推荐机制作用下,抖音过度追求个人化、浅表化和商业化的内容,造成信息供需错位。算法在深度学习和分析中逐渐实现对用户主体价值的"绑架",用户的时间、记忆甚至个人判断都交给了算法。算法偏向性对用户信息获取能力和心理上带来双重抑制,会对用户作为信息生产者、获取者和依赖者的主体价值进行某种意义上的"绑架",引发用户的信息焦虑。纾解焦虑的出路,需要从用户自身媒介素养升级和政策法规对平台的引导规制入手。平台修正算法吸引优质内容回归,平衡商业性和公共性。用户要实现数字时代媒介素养的升级,发挥主体能动性,成为算法分析下具有高阶追求的云个体。
郭淼郭淼
关键词:信息焦虑媒介素养
打破公众环境话语体系中隐蔽的信息壁垒——基于对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文本分析
2024年
目前,我国环境传播的话语研究集中在政策解读与媒体报道上,从公众视角出发的环境话语研究较少。因此,选择由主流媒体搭建的政民互动平台——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作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20日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9个部委的留言数据为研究样本,结合同期出台的环境政策与公开文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认为,环境信息的隐蔽导致公众在环境动员中处于被动位置,在话语体系中主体作用被遮蔽。再加之缺乏表达渠道与平台呈现,公众在环境话语体系的建构中长期缺席。政府应把握好环境传播中的信息主导权、话语主导权与处置主导权,扮演好环境目标制定者、环保任务分配者、环境资料收集者以及发布者的行动者角色;新闻媒体需发挥好媒体平台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共同帮助公众实现由被动转为主动接收环境信息,打破隐蔽的结构化信息壁垒,建构并完善我国公众环境话语体系。
郭淼郭淼
关键词:环境传播公众话语
全媒体时代人权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战略定位与可行性探索被引量:2
2022年
人权是二十一世纪国际政治竞争与合作的核心领域,人权议题是国际舆论场内中西博弈的焦点之一。要打破现有国际传播格局,消解西方人权话语霸权建构的思维定势,构建中国特色人权话语体系,讲好中国人权故事,人权国际传播具有显著的战略紧迫性与艰巨性,人权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则成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提升国际传播工作水平的前提与保障。立足全媒体时代人权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梳理人权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现状,存在三项衔接不畅:即培养目标、理念与多元主体现状错位;培养模式、机制与工作实际需求错位;培养内容、环节与实践标准错位。可以从制度设计服务国家战略,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强化师资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等方面,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媒体责任的全媒化专家型复合型人权国际传播人才提出可行性建议。
钱锦宇郭淼
关键词:全媒体人权意识形态斗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