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红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冬小麦突变新品系‘白鹿181’的遗传构成、品质分析及栽培技术
- 2024年
- 为了选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本研究以‘小偃22’为试验材料,采用CO_(2)激光致死剂量辐射小麦品种‘小偃22’的种子,筛选突变株,检验其稳定性,分析其产量和品质,并探讨突变株‘白鹿181’新品系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1)通过小麦660K芯片对‘小偃22’的突变株‘白鹿181’新品系进行遗传构成鉴定,共检测出63051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其中有1个不确定SNP位点,无差异SNPs位点442859个(占70.24%),差异SNPs位点187657个(占29.76%)。以‘小偃22’为模板,发现缺失和变异主要集中在AA、AC、AG、AT、CC、CG、GG、TC、TG和T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上,其中AA、CC、GG和TT分别占19.23%、23.50%、23.40%和19.46%。2)与‘小偃22’相比,激光诱变产生的突变株‘白鹿181’的千粒重和产量3年平均增幅分别为9.31%和5.10%。3)‘白鹿181’的17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小偃22’,籽粒容重增加7.3%,湿面筋指数增加15.4%,稳定时间延长11.0%,最大拉伸阻力增加34.8%。4)不同施肥量和播种量对‘白鹿181’产量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产量和千粒重综合考虑,在施750 kg·hm^(-2)氮肥条件下,每公顷播种180 kg种子的效益可实现最大化。研究结果表明,‘白鹿181’较适宜于关中平原等黄河中游地区种植,‘白鹿181’新品系的培育,为丰富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以及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提供了新材料。
- 陈怡平陈东刘强毋俊华郭家宏张静闽东红张安静李瑞国郑颖娟赵燕马吉福苏翠翠江瑶魏蓉
- 关键词:冬小麦栽培技术
- W16转济麦19小麦株系抽穗期抗旱性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以两个转W16基因小麦株系及相应的受体对照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控水的条件下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转基因小麦抽穗期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对转基因株系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和对照及受体有着较大的差异,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参试品种的相对含水量、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转基因小麦的下降幅度较小;丙二醛含量、胞间CO2浓度、质膜相对透性呈上升趋势。受体对照品种的上升幅度大于转基因小麦;转基因小麦的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方差分析表明,转基因小麦株系G19-X51、G19-X61具有较好的抗旱性。
- 王刚刘曙东闽东红王竹林杨兴圣李华徐兆师陈明李连城马有志
- 关键词:小麦水分胁迫抗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