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东柏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陕西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地震局青年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发改委发改投资“城市活断层试验探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岩石
  • 1篇粘结
  • 1篇粘结系统
  • 1篇土-结构相互...
  • 1篇阻尼率
  • 1篇物理机制
  • 1篇物理模型
  • 1篇系统辨识

机构

  • 2篇长安大学
  • 2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篇任隽
  • 2篇陈东柏
  • 1篇潘纪顺
  • 1篇彭建兵
  • 1篇戴王强
  • 1篇陈运平
  • 1篇曹锦刚

传媒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岩石滞后非线性弹性响应的物理模型被引量:2
2011年
介绍了岩石滞后非线性弹性的几个物理模型。赫兹颗粒接触模型是具有多尺度和滞后特性的经典模型,它预测了岩石中强烈的非线性;软的粘结系统几乎决定了岩石的力学性质,粘结系统中的流体对非线性响应的贡献特别显著,但是目前还没有搞清楚粘结系统和孔隙流体究竟是如何影响非线性响应的;GL模型是一个基于金属位错的物理模型,这是滞后动力行为方面一个开拓性的微观模型;PM模型是一个基于岩石细观尺度的唯象模型,它对理解岩石滞后非线性的机制和尺度是很重要的。
任隽陈东柏戴王强陈运平潘纪顺
关键词:物理机制岩石粘结系统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监测与辨识结果的影响
2011年
通过对一个现有建筑的结构动态参数的辨识讨论了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目标建筑是建于1998年的8层的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此研究中,8自由度的模型被建立以分析微震观测数据,随即,非参数和参数技巧以辨识此结构的自然频率,阻尼率和层硬度等。在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和不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两种情况下,分别辨识结构的参数并对比结果以证实其对辨识结果的影响。在文中非参数方法包括众所周知的传递函数和随机减量法,参数方法是非线性的系统辨识工具ARX(Auto-Regression with extra input)方法。
任隽Koichi MORITA彭建兵曹锦刚陈东柏
关键词:系统辨识土-结构相互作用阻尼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