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永宏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文山州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软米
  • 3篇水稻
  • 3篇香型
  • 3篇香型软米
  • 2篇滇黄精
  • 2篇性状
  • 2篇性状遗传
  • 2篇遗传率
  • 2篇水稻资源
  • 2篇群落
  • 2篇综合评价
  • 2篇黄精
  • 2篇根际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对文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机构

  • 12篇文山州农业科...
  • 3篇文山学院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三七科技...

作者

  • 12篇陶永宏
  • 4篇赵大伟
  • 3篇韦永贵
  • 3篇李存龙
  • 3篇孟凡来
  • 3篇罗龙
  • 3篇余兴华
  • 3篇杨芬
  • 3篇李玉祥
  • 3篇滕娟
  • 2篇罗天刚
  • 2篇卢光辉
  • 2篇赵大伟
  • 1篇屈用函
  • 1篇刘娜
  • 1篇杨艳梅
  • 1篇董卓娅
  • 1篇申世安
  • 1篇李仕金

传媒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农学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4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香型软米水稻资源农艺性状遗传效应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选取5份云南地方香型软米水稻种质资源和6份自育香型软米保持系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配制成30个组合,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云南香型软米11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云南香型软米多数农艺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加上位性效应、加性×环境效应、显性×环境效应的影响,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单株产量受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加×加上位性效应、加性×环境效应、显性×环境效应的影响;株高、有效穗的遗传率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其他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和互作狭义遗传率均达极显著水平;产量构成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遗传相关,多数性状之间以加×加上位性、加性×环境和显性×环境互作效应显著。
罗龙陶永宏韦永贵罗天刚卢光辉杨芬李仕金赵大伟申世安李存龙
关键词:香型软米农艺性状遗传率
香型软米恢复系“文恢247”选育与利用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选育出配合力高的香型软米恢复系,笔者以带有云南香型软米地方品种豪木西亲缘的优质稻滇陇201和恢复系明恢63杂交,再和抗稻瘟病,含有粳稻亲缘的大粒香12号杂交,把控制香味、软米、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抗稻瘟病等各种性状的基因聚集在一体,经过严格加代分离筛选,首次成功选育出香味浓郁、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抗病和带有粳稻亲缘的香型软米杂交水稻恢复系文恢247,并获国家新品种权授权保护。以文恢247和龙特浦A配组,选育出香味自然参合型、产量高、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的杂交水稻品种特优247,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文恢247的香味性状是由双隐性基因控制,米质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直链淀粉含量为16.7%,是理想的香味、软米基因供体材料和选育香型软米杂交水稻的恢复系。
李存龙罗龙杨芬韦永贵陶永宏董卓娅刘娜
关键词:杂交水稻恢复系香味遗传香型软米育种
香型软米水稻资源主要品质性状遗传效应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选择5份云南地方香型软米水稻种质资源和6份自育香型软米保持系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配制成30个组合,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分析方法对云南香型软米11个品质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出糙率、精米率和碱消值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细胞质效应、母体加性效应、母体显性效应的共同控制。整精米率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的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的控制。垩白度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的影响。11个品质性状的遗传率以种子直接遗传率为主。此外根据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亲本在育种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罗龙韦永贵陶永宏罗天刚卢光辉杨芬赵大伟李存龙
关键词:香型软米品质性状遗传率
滇黄精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微生物与药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息息相关,为了解3年生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收集滇黄精根际(X)与非根际土壤(CK),基于ITS rDNA对其真菌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排名前三的真菌分别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CK45.35%、X 34.48%)、子囊菌门Ascomycota(CK 25.55%、X 36.35%)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CK25.88%、X 23.34%)。多样性分析中处理间Ace和Chao1无显著差异,但在Simpson中X 0.91显著(P=0.037)高于CK 0.86。基于Unweighted Unifrac主坐标分析显示PCoA1(解释度31.43%)将CK和X处理分开,两者存在差异显著相似度较小(R^(2)=0.544,P=0.008)。差异分析显示仅被孢霉门菌Mortierellomycota具有显著差异(P=0.006)X 4.78%显著高于CK 1.13%。LEfSe分析表明被孢霉门菌在根际土壤中显著富集,是导致处理间有显著差异的主要微生物。土壤EC值、有效N、有效P等和样品中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菌有显著关联(P≤0.05)。其中差异真菌被孢霉门菌与有机质显著正关联,与有效N、P、pH和EC值显著负关联。种植滇黄精显著改变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促进被孢霉门菌等益生菌显著富集。研究结果为筛选、挖掘滇黄精有益微生物及生防菌奠定基础,为通过调控根际微生物防治滇黄精土传病害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其他药用植物微生物育种与栽培提供新的思路。
彭翠仙王灿蔡群虎李玲张兴恒陶永宏
关键词:滇黄精真菌群落多样性根际土壤
蒜头果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2024年
研究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蒜头果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蒜头果种苗繁育和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在蒜头果主要产区云南省富宁县随机选取移栽前的20批次蒜头果种苗,测量鲜重、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地径、主根长、主根根粗、侧根数、叶绿素含量、氮含量11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K值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确定蒜头果种苗分级标准。确定株高、主根长、地径作为蒜头果种苗分级标准,将蒜头果种苗划分为3级。Ⅰ级种苗株高≥33.33 cm、主根长≥8.00 cm、地径≥0.23 mm,Ⅱ级种苗33.33 cm>株高≥27.77 cm、8.00 cm>主根长≥7.90 cm、0.23 mm>地径≥0.21 mm,Ⅲ级种苗27.77 cm>株高≥21.29 cm、7.90 cm>主根长≥6.41 cm、0.21 mm>地径≥0.19 mm。本研究制定的蒜头果种苗质量标准符合生产实际,可为蒜头果种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李玲杨清松陈定彭翠仙孙宏伟赵大伟陶永宏
关键词:蒜头果种苗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三七籽条对文山红壤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2024年
植物早期生长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有显著调控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三七籽条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通过采集健康三七籽条根际土壤(HA)和附近未种植三七籽条的非根际土壤(CK),利用IT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目、科、属、种个数显著高于(P<0.05)三七籽条根际土壤,其中门分类水平下,真菌群落大致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CK 50.84%,HA 78.12%)、k__Fungi_Unclassified(CK 17.96%,HA 5.09%)、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CK 16.50%,HA 2.53%)组成。多样性分析中非根际土壤ace、chao1和Shannon、Simpson均显著高于根际土壤(P<0.05)。PCoA分析显示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群落相似性较低(R2=0.6776,P=0.005)。富集分析显示非根际土壤中有较多真菌群类富集,如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等。在根际土壤中真菌类群则表现的较为单一,仅在子囊菌门Ascomycot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炭角菌目Xylariales中显著富集,如木霉属Trichoderma、帚霉属Scopulariopsis、明梭孢属Monographella。其中木霉属Trichoderma(CK 0.33%,HA 1.73%)是有具有生物防控功能的微生物,可促进植物生长。
王灿杨玉玲彭翠仙赵大伟李玲杨清松孙宏伟屈用函陶永宏
关键词:群落多样性红壤土高通量测序植物生长
基于SNP标记的不同居群文山三七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三七居群间、居群内及其近缘种植物的遗传背景差异,为三七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25份文山三七和3份近缘种材料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并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测序共获得115.64 Gb数据,比对率为70.03%~99.45%。此外在杂合率比较中,三七杂合率最高,范围在5.6%~12.9%,平均值为10.02%;而在近缘种中屏边三七是1.3%、姜状三七是6.2%、狭叶竹节参是5.1%,其杂合率低于三七。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1968786个,其中约5.30%(109188)位于外显子区域。SNP功能注释显示2548个(约占2.333%)具有终止子获得功能。进化树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屏边三七单独聚为一类,姜状三七和狭叶竹节参聚为一类,文山三七单独聚为一类。结论:文山三七及其近缘种遗传距离较远,尤其是屏边三七与文山三七遗传距离最远,不同地区三七居群间遗传背景差异不显著,遗传分化水平程度较低,这为三七资源收集、鉴定和生物育种等提供新的见解。此外位于外显子区域的109188个SNP具有开发成功能基因标记的潜力,同时SNP产生的2548处终止子获得可能对三七基因功能如生物抗性及皂苷合成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王灿黄玉玲杨清松彭翠仙李玲赵大伟陶永宏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辣椒秸秆对滇黄精及其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背景】根际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来提高益生菌多样性,促进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提高植物产量、品质。【目的】探究栽培土壤中添加辣椒秸秆对滇黄精生长质量和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种植滇黄精无处理土壤(CK)、添加腐熟辣椒秸秆改良肥土壤(X)、添加商品复合肥土壤(Y)的根际附着土样,测量滇黄精生长质量,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其根际细菌群落进行功能和结构解析。【结果】X处理的滇黄精生长质量显著优于CK处理,而且与Y处理无显著差异,其中多糖含量和根系活力明显提高,分别较Y处理提高了24.48%和56.98%。同时显著增加了种植土壤的有机质和孔隙度。在根际细菌群落分析中,相对丰度最高的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比分别为CK的34.8%、X的34.6%、Y的41.3%,其中Y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绿弯菌门(Chloroflexi),X处理为10.2%,高于CK处理(8.7%)和Y处理(5.8%)。t检验中秸秆处理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丰度显著高于对照,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ia)显著高于化肥处理。三元相图(属水平)表明,CK处理中以Verrucomicrobium和Lysobacter丰度最高。X处理中以JG30-KF-AS9丰度最高。Y处理中是Pseudomonas和Mitochondria丰度最高。各处理间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有机质和总孔隙度是影响秸秆处理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力,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功能预测表明秸秆处理显著提高了COG功能数目,其特有COG数目为81,显著高于CK处理(3个)和Y处理(7个)。【结论】秸秆处理提高了滇黄精生长质量,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使相关有益微生物显著富集。这为特定环境因子下发掘新的功能类群微生物和有益微生物介导植物对环境的响应与微生物协同机制研究起到积极�
王灿彭翠仙杨清松杨玉玲辛文锋陶永宏
关键词:滇黄精根际微生物秸秆
云南八角果实形态多样性研究及种质潜力分析
2021年
2020年9月,选取云南省文山州5个县的100株树龄为18年左右的八角Illicium verum单株的果实(秋果)为供试材料,对13个果实形态指标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单株八角果实性状具有较大的表型差异,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在6.34%~23.67%,多样性指数在0.98~2.04,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果鲜质量与果径、果厚、角瓣长、角瓣宽、角瓣厚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将13个果实性状分为5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4.70%;综合评价筛选出10份性状优异的种质,其中3份八角种质呈现角数多于8个的多角性状,7份种质呈现出果径大、鲜果厚、角瓣长的特点,具有潜在的增产能力;聚类分析将100株单株划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果实特征为中等,第二类较好,可在此类群中选择优良种质进行发掘利用,第三、第四类呈现出果实小的特征。上述分析结果将为八角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依据。
余兴华李玉祥陶永宏孟凡来滕娟黄兴粉
关键词:果实性状综合评价
云南八角林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检测云南八角主产区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为八角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潜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文山州7个县的八角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重金属As、Cd、Cu、Cr、Pb、Hg、Zn和Ni的含量,应用单项和综合污染指数对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检测区土壤重金属变异系数在7.11%~18.75%之间,Hg、As、Pb、Cr的平均含量超过云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As、Pb、Cu超过风险筛选值。污染评价表明,As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最高为1.99,为警戒级别,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为轻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处于低风险等级,其中Cd生态风险因子最高;地质累积指数Hg和As在1~2之间,为中度污染等级。聚类分析表明,林地土壤重金属As、Pb、Cd、Cu、Zn、Hg主要受土壤母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Cr和Ni来源相似,主要为自然来源。【结论】云南八角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受人类活动和成土母质的共同影响,部分区域重金属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现象。
余兴华杨艳梅李玉祥孟凡来陶永宏滕娟王春芳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指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