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志

作品数:4 被引量:10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层
  • 2篇岩性
  • 2篇油气
  • 2篇油气藏
  • 2篇盆地
  • 2篇歧口凹陷
  • 2篇气藏
  • 2篇古近系
  • 2篇凹陷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地层损害
  • 1篇地层油气藏
  • 1篇断陷
  • 1篇断陷盆地
  • 1篇压裂
  • 1篇压裂技术
  • 1篇压裂液
  • 1篇盐岩
  • 1篇岩性地层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

  • 4篇侯志
  • 2篇蒲秀刚
  • 2篇肖敦清
  • 2篇林常梅
  • 2篇周立宏
  • 2篇陈长伟
  • 1篇肖枚
  • 1篇韩文中
  • 1篇王书香
  • 1篇夏彦渊
  • 1篇曾德铭
  • 1篇柳飒
  • 1篇周建生
  • 1篇杜江民
  • 1篇王伟
  • 1篇邓莉
  • 1篇赵敏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钻井液与完井...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坡折体系聚砂控藏机制分析被引量:48
2011年
通过构造背景入手,充分考虑沉积因素,提出了斜坡区坡折体系的概念,指出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发育了构造坡折带(陡坡、缓坡)、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古地貌坡折带及侵蚀坡折带5种类型,其分布受古构造背景、断裂活动与沉积成岩因素的交互影响。类似于沉积体系,歧口凹陷坡折体系中各种类型坡折带平面上匹配,垂向上共生,其分布达歧口凹陷平面面积的70%以上。坡折带既是物源水下供给通道又是可容纳空间分布区,造就了斜坡及洼陷区的砂体十分富集,砂体分布具有"物源供砂,沟槽输砂,坡折控砂,源型聚砂"的内在机制。广泛发育的储集体使得歧口凹陷古近系油气分布具有满凹含油,叠合连片,优势富集,匹配控藏的典型特征,由此指出了歧北斜坡、滨海斜坡、板桥次凹等的坡折带与洼陷区是目前歧口凹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周立宏蒲秀刚周建生肖敦清陈长伟王书香侯志林常梅夏彦渊
关键词:坡折带岩性地层油气藏歧口凹陷渤海湾盆地
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挠曲坡折体系与岩性油气藏勘探被引量:18
2011年
从斜坡带沉积背景和古地貌特征入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单元,采用3D地震、测录井、取心、砂体分布与油气藏特征等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坡折体系特征与砂体分布以及油气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歧北斜坡沙三段受差异沉降、断块翘倾与基底构造影响,总体发育三级坡坪带,在斜坡高部位一级坡坪带的凸起近缘发育侵蚀坡折带,斜坡中低部位发育挠曲坡折带,构成了沙三段低位期侵蚀-挠曲坡折体系。在斜坡区沙三期,盆内物源供砂,沟槽输砂,坡坪控砂,源型聚砂,纵向上可识别出低位、湖扩、高位3个三级旋回与7个四级高分辨率旋回,各层顺斜向上超覆分布,在各级坡坪带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远岸水下扇与滨浅湖砂质滩坝等砂体,地层岩性圈闭发育。这些地层岩性圈闭与烃源区近邻,优势输导,富集成藏,叠合连片,是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对象之一。
蒲秀刚陈长伟柳飒周立宏肖敦清韩文中林常梅侯志肖枚
关键词:歧口凹陷沙河街组陆相断陷盆地
黄骅坳陷古近系沙一段下部碳酸盐岩成岩作用被引量:10
2010年
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一段下部发育一套厚20~60m的湖相碳酸盐岩,并在生物灰岩、鲕粒灰(云)岩和泥晶白云岩中显示丰富的油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对研究区沙一段下部10余口钻井岩心、薄片的宏观及微观观察,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较详细的研究,探讨了成岩作用与储集空间演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区内沙一段下部碳酸盐岩的成岩演化过程复杂,各种成岩作用发育,储层质量的好坏受成岩作用影响明显。压实压溶作用、多期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胶结作用导致粒间孔、生物体腔孔和格架孔大幅度减少;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同生期-准同生期和埋藏期溶解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形成了大量的晶间孔、晶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生物体腔孔、粒间溶孔和溶蚀缝,成为现今该层段的主要储集空间。
曾德铭赵敏石新王伟杜江民侯志
关键词:成岩作用储层储集空间湖相碳酸盐岩
水力压裂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35
2011年
从水力压裂工艺技术入手,总结了重复压裂、复杂井压裂的难点及其效果影响因素,介绍了水基压裂液、压裂液损害储层机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高效低损害低成本抗高温的清水压裂液体系、低损害压裂液体系、抗高温清洁压裂液体系具有广泛的发展和应用空间,液相侵入和固相堵塞是压裂液损害储层的主要机理,应从研制低损害压裂液、优化压裂设计、研究返排工艺及解堵措施等方面入手,抑制二次损害的发生。
刘艳艳刘大伟刘永良杨建侯志邓莉付明颖
关键词:水力压裂压裂液防止地层损害低渗透
共1页<1>
聚类工具0